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轮轨磨耗

轮轨磨耗

轮轨磨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376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华东交通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重载铁路建设养护与装备安全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六届线路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8年快速重载车辆转向架与轮轴学术研讨会等;轮轨磨耗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芾、杨逸航、王军平等。

轮轨磨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3.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3376 占比:96.73%

总计:3490篇

轮轨磨耗—发文趋势图

轮轨磨耗

-研究学者

  • 李芾
  • 杨逸航
  • 王军平
  • 黄运华
  • 肖乾
  • 丁军君
  • 俞展猷
  • 王开云
  • 傅茂海
  • 凌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锦涛; 郭毅
    • 摘要: 目前轮轨磨耗模型主要分为全局模型和局部模型,全局模型以车辆轨道动力学计算结果和轮轨接触算法计算结果作为输入求解磨耗问题。而局部模型是在完全求解轮轨接触力学问题的基础上,对轮轨接触问题求解并得到接触斑内磨耗功,进而对材料磨耗量进行预测计算。然而,对于不同的车辆、线路参数配置,其轮轨接触计算结果也要重新计算,尤其是Zobory全局模型对接触磨耗深度的计算将变得更加复杂。根据Archard磨损强度模型可知,体积磨耗量与磨耗功有关,主要在于轮轨间的蠕滑和正压力。文中基于UM软件以多变量并行离散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轮轨接触蠕滑、横移量和车轨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参数影响下的轮轨磨耗预测模型。
    • 朱程; 贾小平; 胡定祥; 金鑫; 张军
    • 摘要: 以国内某型地铁车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轮踏面测试数据和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结果,分析车轮踏面各关键参数在不同运营阶段的变化特征,结合踏面廓形的测量对比结果和现场勘查的钢轨磨耗特征,从磨耗功率和轮径损耗率的角度对轮轨摩擦因数、运营速度及镟修方法的影响进行评判。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轮轨磨耗的减缓和车轮镟修技术的优化提供应对措施。
    • 王伟铭; 沈钢; 毛鑫
    • 摘要: 地铁车辆车轮失圆导致走行部损伤这一现象已引起业界广泛重视。针对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轮对-轨道-浮置板”的垂向振动模型。根据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在恒定制动力/牵引力作用下,当轮周存在多边形不圆顺时,圆周径跳与轮对正压力、蠕滑率、磨耗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浮置板对车轮失圆的影响。通过对比车辆轮周在有无浮置板条件下的结果,发现浮置板虽然降低了路基的振动,但由于其质量刚度参数太大等原因,对车轮失圆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 马飞; 高常君; 胡波; 周宇航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试验方法无法对车辆转向架主动径向系统运用性能进行测试的问题,本文采用实时仿真与产品实物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完整的主动径向系统试验平台,模拟车辆曲线通过过程。同时对主动径向系统产品样机进行试验,以验证产品的控制逻辑和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辆通过曲线时,主动径向系统样机的控制逻辑准确,径向作动器驱动轮对实现预期径向位置,改善了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
    • 陈祺; 火巧英; 刘艳; 刘晓良
    • 摘要: 轮轨间的动力学性能特别是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轮轨简化接触理论,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CRH2型动车组拖车模型。在欠超高和过超高两种工况下,分析曲线半径、曲线通过速度、超高以及缓和曲线长度对各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悬挂参数对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曲线参数对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趋势时,超高起主导作用;在轴箱弹簧垂向刚度取0.5~2.0 MN/m、横向和纵向刚度取0.9~1.5 MN/m、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取250~900(kN·s)/m时,车辆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
    • 吴磊; 康彦兵; 董勇; 张华鹏
    • 摘要: 为在重载钢轨打磨廓形优化设计中最小化钢轨打磨量,建立了打磨量的钢轨廓形对齐及计算方法,设计以轮轨磨耗指数、轮轨接触应力以及钢轨打磨量为优化子目标的综合优化评价模型,并对不同优化策略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矩阵旋转变换、曲线拟合及样条插值等理论建立钢轨廓形自动对齐算法,并计算目标廓形打磨量;其次,考虑轮轨磨耗指数、接触应力以及钢轨打磨量,建立综合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并联合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模型求解优化钢轨打磨廓形;最后,运用所建立的钢轨廓形优化设计模型计算分析不同优化策略的设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考虑轮轨磨耗、轮轨接触应力和钢轨打磨量,优化后曲线外、内轨廓形平均磨耗指数相比初始廓形下降68.9%,内轨接触应力下降39.1%,打磨量下降21.8%,优化效果最佳;只考虑轮轨磨耗和接触应力时,优化后曲线外轨廓形磨耗指数和内轨接触应力下降较为明显,但打磨量下降速率相对较慢,仅为11.3%;只考虑打磨量时,优化后钢轨廓形打磨量下降最快,为24.4%,但轮轨接触应力显著变大.
    • 王学彦; 王琴; 张光亮; 董小卫
    • 摘要: 针对地铁轨道钢轨磨耗问题严重,影响了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度问题,开展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规律研究。通过对各种可能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实验,理论验证,轨底坡度的设置和缓和曲线长度是影响轨道侧磨的重要因素,通过设定不同的轨底坡度来研究对轨道侧磨的影响规律。
    • 丁行武; 卜继玲; 程海涛; 杨欣
    • 摘要: 传统式橡胶轴箱节点难以同时满足轨道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要求。固液复合减振技术作为第二代减振技术在轨道车辆上推广应用是趋势所在。固液复合轴箱定位节点通过在橡胶体内内嵌液压机构实现了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可变刚度和阻尼可调特征。文中介绍了固液复合轴箱节点的概念结构、工作机理和技术特征,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外铁路转向架上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简述了这类复合节点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 杨阳; 沈健; 王孔明; 占俊
    • 摘要: 为研究使用弹性车轮的车辆踏面以及运行弹性车轮的钢轨磨耗情况,基于Archard磨耗模型建立了轮轨磨耗预测模型,对不同轨道不平顺条件、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的车轮踏面以及钢轨磨耗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弹性车轮和刚性车轮,结果表明:在线路较差的情况下,弹性车轮具有更好的降磨效果;弹性车轮在曲线半径较小的线路上对磨耗的降低效果较小,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弹性车轮的降磨效果明显;运行弹性车轮时比运行刚性车轮时钢轨的最大累积磨耗量减小了33%;弹性车轮对曲线钢轨磨耗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 摘要: 孙吉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巨大,中低速磁浮以其噪音低、性能好、无轮轨磨耗、造价低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北京磁浮S1线自投入运营以来通过了高强度的运营考验,目前已安全平稳运营近四年的时间,各项设备系统运行稳定。从1999年着手中低速磁浮技术研发到2017年北京S1线正式开通再到如今安全运营近四年,北京磁浮历经了22年。在这22年里,北京磁浮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对中低速磁浮交通核心技术的研究与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同时也在运营方面累积了较多的经验。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宝贵的经验,都为我国磁浮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