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轧制

轧制

轧制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3年内共计1537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6篇、会议论文136篇、专利文献11173篇;相关期刊704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鞍钢技术、河北冶金等; 相关会议98种,包括2010’中国铜加工技术与应用论坛、2008'中国铝板带箔加工技术与装备研讨会、首届山东材料大会等;轧制的相关文献由229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相华、王涛、黄庆学等。

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6 占比:26.45%

会议论文>

论文:136 占比:0.88%

专利文献>

论文:11173 占比:72.67%

总计:15375篇

轧制—发文趋势图

轧制

-研究学者

  • 刘相华
  • 王涛
  • 黄庆学
  • 华林
  • 马立峰
  • 王国栋
  • 喻海良
  • 张殿华
  • 任忠凯
  • 服部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丁平; 肖寒; 陈磊; 刘开元; 黄海广; 余堃; 周荣锋
    • 摘要: 针对近α型Ti-6.0A1-3.0Zr-0.5 Sn-1.0Mo-1.5Nb-1.0V新型钛合金,在退火温度740°C的基础上,研究了退火时间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过3次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三火热轧后得到的板材组织由初生α相基体及β转变组织组成的部分再结晶组织和加工态组织等组成.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退火板材的显微组织均以初生α相为主,且α相所占的比例从81.73%逐渐增加至85.61%,组织中长条状α相逐渐破碎球化,等轴α相开始均匀化、粗化.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退火板材的延伸率逐渐增加,抗拉强度先降低再增加然后又降低,屈服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显微硬度先增加后降低.退火时间为1h时,板材的断口由滑移带、涟波、小等轴韧窝组成,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退火时间大于等于2h时,板材的断口完全由等轴韧窝组成,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最佳退火工艺为740°C退火2h,此时板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984 MPa、941 MPa、15.27%、HV 347.67.研究结果对高强耐蚀钛合金退火工艺的制定有指导作用,为解决钛合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 袁长生; 王鑫; 毕胜
    • 摘要: 对焊接用H08Mn2SiA盘条的化学成分、冶炼和轧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采用无Al脱氧、炉外处理、结晶器电磁搅拌、吐丝温度控制、冷却控制等措施使盘条的化学成分均匀,强度适中,具有良好的拉拔性能。
    • 张华
    • 摘要: 概述了河钢集团宣钢公司(以下简称“宣钢”)连轧型材生产线的主要工艺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开发耐候角钢的目的,介绍了主要合金元素对耐候钢的耐候性能的影响和作用。通过三次试生产,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金相组织,不断优化化学成分和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最终采取低C、Cu-Cr-Ni-V微合金化、高温大压下率、快烧、快轧的工艺方案,成功开发生产了Q355NHC耐候角钢,产品几何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及工艺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且耐候指数约高于普通低合金角钢4倍,产品质量稳定。
    • 马才女; 高雪云; 呼陟宇; 翟亭亭; 李瑞红; 王海燕; 薛春江
    • 摘要: 借助EBS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轧制变形及热处理后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0.05C-2.8Mn4.2Ni-2Al-1.2Mo-1.9Cu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900°C30%+780°C75%变形,500°C退火的F-M钢晶粒尺寸0.97μm,屈服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876MPa,976MPa和15.2%,经900°C30%+780°C50%变形,500°C退火的F-M钢晶粒尺寸1.54μm,屈服、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801 MPa,895 MPa和19.4%。由轧制变形导致的晶粒细化、小角度晶界增多,是提高实验钢强度的主要原因。然而,较大的轧制变形量也使过多的小角度晶界阻碍位错运动,从而导致实验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延展性略差。
    • 刘治宏
    • 摘要: 因超级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点蚀、耐缝隙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耐应力腐蚀性能,应用于采用水、海水作为冷却介质的各种换热设备,使用性能可与钛媲美。超级铁素体不锈钢S44660在辊森吉米尔轧机和AP线的工艺开发,主要针对w(Cr)=28%、w(Mo)=4%影响,具有脆性转变温度(T_(DBT))高、耐蚀性好、强度高、轧制负荷大的特点,开发相应的生产工艺,并测试了产品的腐蚀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 魏浩; 李睿昊; 陈振业; 石帅; 赵燕青
    • 摘要: 建筑用高强钢应用广泛,生产流程相对较为成熟,但单道次压下率普遍不高。为寻求提高道次压下率是否可以成为工艺突破口,本文分别采用不同压下率对钢板进行轧制,对比分析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小压下率钢板心部性能与边部性能差别较大,边部拉伸性能、冲击性能较好,心部较差,且大压下率钢板心部性能与边部性能差别较小,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基本保持一致,大压下率钢板整体力学性能较小压下率钢板更好;小压下率钢板边部到心部组织呈明显过渡趋势,心部组织较粗大,大压下率钢板整体组织均匀性较好,且晶粒尺寸整体小于小压下率钢板;宏观织构方面,大压下率钢板晶粒取向更多,不利于滑移开动,使得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提升。大压下率轧制力更容易渗透到钢板心部,对钢板力学性能及其组织有着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 朱剑涛
    • 摘要: 针对汽车大梁钢马钢510L分条后频繁发生的直线度缺陷、板形不对称等问题,以现场常用的2种轧制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马钢1580平整机的相关参数为依据,建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两端施加相同的轧制力和压下量,仿真分析2种轧制模式对热轧带钢板形不对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侧采取相同参数,不同轧制力和压下量时,将产生板形不对称,其纵向延伸的不对称度不相等,也非线性关系。在平整轧制过程中,对于对称板廓来料而言,轧制力差会导致带钢轧后延伸率变得不均匀。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的热轧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 王永明; 郭利宏; 吴迪
    • 摘要: 文章针对钢轨万能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变形工艺的角度进行改进,增加成品孔型轧辊数量,形成四辊成品孔型,增加钢轨高度方向的约束,限制钢轨表面的自由展宽,实现轨高尺寸精度的提高。使用ANSYS/LS-dyna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变形状况,对出现的缺陷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最优的解决方案。通过在钢轨生产线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钢轨全长范围内高度尺寸的波动范围,解决了局部高度波动造成的“高点”缺陷,提高了高铁运行的安全性。
    • 安震; 孙泽辉; 刘兵; 齐铭; 丁旭
    • 摘要: 根据不同应变速率下TA15钛合金的真应力应变曲线、通过Arrehenius公式和设定关于Z参数的应变补偿,建立有效的TA15钛合金的高温变形本构方程,实验验证本构方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很小,最大误差在10%以内。在得到的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借助塑性变形模拟软件对TA15钛合金厚板热轧变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到了设定变形条件下的最佳工艺参数:预热温度为950°C、轧辊转速设为3.6 rad/s、摩擦系数设为0.3,三个因素中对轧制模拟影响最大是摩擦系数。通过变形系数验证了变形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在轧制过程中没有出现宽展过大,咬入困难等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