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2024铝合金

2024铝合金

2024铝合金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393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精密成形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等;2024铝合金的相关文献由55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兆伟、宁爱林、王彦俊等。

2024铝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3937 占比:99.92%

总计:234115篇

2024铝合金—发文趋势图

2024铝合金

-研究学者

  • 刘兆伟
  • 宁爱林
  • 王彦俊
  • 于长富
  • 付英奎
  • 冯爱新
  • 刘志义
  • 孙忠武
  • 张润华
  • 施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广泛用作时效硬化铝合金的商用2024铝合金为例,对通过结合粉末冶金和高压扭转来提高时效硬化铝合金的强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所获得的多层次纳米结构2024铝合金表现出非常高的抗拉强度,接近1 GPa。本项研究先通过高压扭转制备多层次的纳米结构2024铝合金,然后采用预烧结粉末进行自然时效处理。粉末引入的氧化物颗粒不仅在HPT工艺中将Al晶粒细化为115 nm,将亚晶粒细化为36 nm。
    • 王柏苍
    • 摘要: 2024铝合金为典型的Al-Cu系高强铝合金,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航空航天领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其焊接性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2024铝合金的焊接大多采用搅拌摩擦焊,而工艺参数的选择直接决定焊缝成型质量,进而影响其使用性能。因此,对于其焊接工艺参数的研究极为重要。文章围绕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搅拌头转速对焊缝金属流动的影响机理,优化焊接工艺参数达到提高焊接质量的目的。
    • 唐林; 林玲; 杨嵩
    • 摘要: 2024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裂纹扩展性、优良的损伤容限和高断裂韧性,在航空航天和轻量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铝合金整体结构件装配时需要大量钻孔,因此孔加工质量对产品的性能和寿命有较大影响。铝合金材料的优良塑性和延展性容易导致钻孔出口出现毛刺和加工变形,极大地削弱了结构件的装配精度和性能。本文结合实验法和有限元法,分析了2024铝合金的钻孔加工规律,认为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对孔口毛刺及孔加工质量影响较大,并拟合了孔口毛刺高度和孔径尺寸的经验公式。
    • 陈庚; 苗景国; 方琴; 章友谊; 李志宏
    • 摘要: 将2024铝合金置于硅酸钠电解液体系下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用XRD、SEM、膜层测厚仪、硬度计和盐雾腐蚀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主成膜剂Na2SiO3浓度对2024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物相组成、形貌、厚度、表面硬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SiO3浓度在6g/L~15g/L变化时,随着浓度的增大,MAO膜层的厚度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硬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的Na2SiO3浓度下MAO膜层表面均形成了“火山堆”的外貌,随着浓度的增大,“火山堆”数量越来越多,膜层表面越发不平整。综合来看,当Na2SiO3浓度为9g/L时,MAO膜层获得了最佳的综合性能。
    • 王博文; 阳建君; 范才河; 倪雨朦; 欧玲; 孙斌; 董世运
    • 摘要: 将高强韧2024铝合金分别在质量浓度为100,200,300 g/L的硫酸溶液中进行60 min的表面陶瓷化处理后,在2024铝合金表面原位生成一层陶瓷膜层。对陶瓷膜层的显微组织、膜层厚度、显微硬度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硫酸质量浓度的增加,陶瓷膜层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硫酸质量浓度为200 g/L时,陶瓷膜层显微硬度最大,为273.7 HV;而陶瓷膜层厚度受硫酸浓度影响不大,均为60μm左右。随硫酸质量浓度的增加,陶瓷膜层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当硫酸质量浓度为200 g/L时,表面粗糙度为0.252μm,磨损体积为0.103 mm^(3),只有硫酸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所制备陶瓷膜层磨损体积的1/5左右。物相分析得到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膜层主要是γ-Al_(2)O_(3)相。用200 g/L硫酸制备的Al_(2)O_(3)陶瓷膜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均达到最大,分别为-0.604 V和48152.9Ω。综合分析陶瓷膜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Al_(2)O_(3)陶瓷膜层,硫酸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g/L。
    • 李庆棠; 季德生; 张亚婷; 刘宝昌; 王方彬
    • 摘要: 采用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方法成形了2024铝合金薄壁构件,研究了固溶时效热处理前后构件的微观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沉积态构件中,Al_(2)Cu相和Al_(2)CuMg相主要呈网状连续分布于晶界处,少量Al_(2)Cu相呈颗粒状分布于晶界交点或晶粒内部;热处理后Al_(2)Cu相呈颗粒状或棒状弥散分布。沉积态构件抗拉强度为250MPa,热处理态构件抗拉强度为426MPa。
    • 金熌; 岳玉莹; 何志峰; 付强红; 陈明伟; 王瑞
    • 摘要: 研究了航空结构件常用铝合金的热处理性能,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零件最佳装料方式和淬火冷却介质。对2024铝合金进行热处理至T6态和T8态,分析比较了加热区域内不同位置和不同状态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力学性能最低点出现在加热区域中心位置,T6态材料在中心位置的抗拉强度69.5 Ksi,屈服强度56 Ksi,延伸率10%;T8态材料在中心位置的抗拉强度68.5 Ksi,屈服强度62 Ksi,延伸率8%。中心位置不同状态材料的腐蚀性能有所差异,中心位置材料最大晶间腐蚀深度分别为119μm(T6水冷却)、77μm(T6聚合物冷却)和96μm(T8),晶间腐蚀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36.9%(T6水冷却)、19.6%(T6聚合物冷却)和47.9%(T8),水淬比聚合物淬火引起的材料腐蚀现象要明显,聚合物冷却特性比水冷却特性要好。
    • 房玉鑫; 王优强; 张平; 王雪兆
    • 摘要: 采用单因素法,通过GCr15钢球与2024铝合金的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载荷和滑动速度对2024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磨损率、摩擦因数以及表面磨损形貌对T4和T6态2024铝合金的磨损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载荷和滑动速度对平均摩擦因数影响不明显,在低载荷低滑动速度下,摩擦因数存在较大波动,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提高,摩擦因数逐渐趋于平稳,T6态铝合金平均摩擦因数低于T4态;磨损量随载荷和滑动速度增大呈现非线性增长,磨损率随载荷和滑动速度增大而降低,磨损速度降低,T6态铝合金的磨损量和磨损率均低于T4态;在低载荷低滑动速度下主要发生黏着磨损,随载荷和滑动速度提高,磨粒磨损和疲劳剥层磨损成为主要磨损形式。整体而言,T6态2024铝合金耐磨性能优于T4态。
    • 王小红; 刘豪; 蒋焰罡; 李子硕; 苏鹏; 龙武; 王水波
    • 摘要: 目的探究纳米TiO_(2)颗粒对Ni-W-P镀层组织结构、耐蚀性与耐磨性能的影响,提高2024铝合金管材的耐蚀性。方法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通过SEM、EDS、XRD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以及镀层物相。对比了传统Ni-W-P镀层与所制备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结果加入纳米TiO_(2)颗粒后,镀层表面变得更加致密,晶粒得到细化。EDS结果表明,纳米TiO_(2)颗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物相分析表明,镀层为晶态结构,加入纳米TiO_(2)颗粒后,镀层平均晶粒尺寸为9.706 nm,比Ni-W-P镀层的晶粒尺寸减小了0.612 nm。失重试验表明,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在Cl^(–)为2×10^(5) mg/L的地层水中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腐蚀速率为0.1062 g/(m^(2)·h),与Ni-W-P镀层的腐蚀速率相比,减少了21%;与Ni镀层的腐蚀速率相比,减少了31%;与2024铝合金的腐蚀速率相比,下降了69%。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较Ni-W-P镀层、Ni镀层以及2024铝合金分别正移了0.0813、0.1668、0.4141 V,腐蚀倾向更低。与Ni镀层、Ni-W-P镀层相比,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535.6HV)以及耐磨性(0.1942 mg/min)。结论纳米TiO_(2)颗粒的加入可以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使镀层表面更加致密,同时提高镀层的硬度,增强镀层的耐蚀性与耐磨性。
    • 吴郑浩; 周留成; 张波; 阚前华; 张旭
    • 摘要: 目的探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2024铝合金叶片振动性能的影响,并探寻最理想的冲击参数。方法运用Johnson-Cook动态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激光冲击选区强化过程,对强化后的2024航空铝合金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将2024铝合金在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场和梯度密度分布导入模型,量化激光冲击强化对2024铝合金叶片振动特性的提高效果,研究激光冲击参数对叶片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激光冲击强化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场并非均匀分布在表面,而是只存在于冲击区域,冲击区域外为拉应力。其中,最大残余压应力为273.5 MPa。选取第六阶振型为目标振型,在同样冲击工况下,模拟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模型中引入激光冲击强化产生的残余应力与梯度密度结构会使2024铝合金叶片的振动特性发生改变,其中,残余应力对振动特性影响更为显著。结论激光冲击强化工艺调控分析表明,采用较大圆形光斑,施加较大功率密度冲击模型中部,可获得最显著的振动特性改善效果。最适合的激光冲击强化参数可将振动特征频率降低118.87 Hz,将振幅降低94.3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