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诱导治疗

诱导治疗

诱导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38888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循证医学、中华血液学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等;诱导治疗的相关文献由7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红、王建祥、章海涛等。

诱导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8888 占比:99.94%

总计:339103篇

诱导治疗—发文趋势图

诱导治疗

-研究学者

  • 刘志红
  • 王建祥
  • 章海涛
  • 胡伟新
  • 陈惠萍
  • 陈江华
  • 井川智之
  • 仓持太一
  • 吴卫真
  • 坂本昭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科友; 刘肃静; 李红伟; 马照; 姜伟; 徐波; 宋轶鹏
    • 摘要: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并序贯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8例,其中观察组(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组)32例和对照组(TP方案诱导化疗组)36例,诱导治疗2或3周期后,两组均接受顺铂化疗同期的调强放疗(IMRT),然后比较两组在诱导治疗和同期放化疗阶段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对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90.6%vs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诱导治疗和同期放化疗阶段,两组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观察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具有更好的颈部淋巴结缓解率,且在诱导治疗和同期放化疗阶段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安全性较高;临床分期较晚(Ⅳa期)和治疗中未加尼妥珠单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谢怀娅; 徐鲁斌; 马莹; 张磊; 蔡建芳; 李明喜; 李航
    • 摘要: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受累脏器之一,约40%SLE患者会发生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1]。由于SLE病情及用药复杂,在出现急性肾损伤时往往病因鉴别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一例在足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诱导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肾损伤、快速进展至透析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距离首次肾活检仅3周再次行肾脏穿刺,证实肾脏病理显著改变,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了病情。
    • 杨静; 庄蕾; 曾剑; 张丹红; 陈影; 孙晶晶; 杜向慧; 盛李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07例,放射性肺炎的评级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5.0版(CTCAE 5.0)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计算双肺剂量学参数V、V、V和平均肺剂量(MLD)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了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23例(21.5%),双肺V、V、V和ML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5%(AUC=0.756,P<0.01)、17%(AUC=0.731,P<0.01)、8%(AUC=0.728,P<0.01)和9.5 Gy(AUC=0.73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根治性放疗的历史数据类似,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能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 王慧娟; 杨光忠; 菅原; 耿传营; 周慧星; 陈文明
    • 摘要: 目的 评价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VRD)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cyclophosphamide-dexamethasone,VCD)两种诱导治疗方案对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疗效、干细胞采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接受VRD(39例)或VCD(71例)方案诱导治疗后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长期随访并且资料完整的110例MM患者的临床数据.对采用两种方案的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生存分析.并分析对细胞采集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移植后,缓解深度和二代流式法所测得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均得到了提高.与移植前相比,VCD组移植后3个月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tringent complete response,sCR)率从39.4%提升至59.1%(P=0.001),MRD阴性率从16.7%提高至41.7%(P=0.003).而VRD组的CR/sCR率从51.2%提升至67.6%(P=0.008),MRD阴性率也由26.1%提高至47.8%(P=0.059).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t(4;14),t(14;16)和del(17p)]的患者也可达到相似的疗效.在生存时间方面,VCD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2.0个月与98.0个月,而VRD组的中位PFS及OS均尚未达到(PFS:P=0.856;OS:P=0.382).VRD组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低于VCD组(3.52×106/kg vs 4.65×106/kg,P=0.046),但两组间动员失败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RD方案诱导治疗超过4个疗程后,采集的CD34+细胞数即有下降趋势,而VCD方案诱导治疗3~6个疗程对CD34+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与VCD方案相比,VRD方案诱导治疗能够达到更深层次的缓解,但对生存并无显著影响.VRD方案的诱导治疗疗程数对干细胞的采集数量有一定影响,其采集干细胞前疗程数不宜超过4个.
    • 李剑萍; 高学仁; 张晓艳; 陈平; 陈苏蓉; 卞伟钢; 黄志军
    • 摘要: 目的 探索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诱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序贯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予以XELOX方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6周期,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按1:1分成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组(n=50例)和卡培他滨单药组(n=50例)维持治疗至首次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时间(PFS1),次要研究终点为诱导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时间(PFS2)、总生存时间(OS)和毒副反应.结果 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2组基线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的中位PFS1、中位PFS2及中位OS均较卡培他滨单药组显著延长,分别为9.0(95%CI:8.52~9.47)比7.2(6.16~8.24,P<0.0001)个月、13.5(12.55~14.45)比12.3(11.21~13.38,P<0.0001)个月和27.0(25.31~28.69)比26.2(24.09~28.31,P=0.011)个月.亚组分析显示,联合维持治疗显著延长同时性转移、RAS/BRAF突变亚组的PFS1及男性、肝转移亚组的OS.2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相似,最常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粘膜炎、手足综合征和腹泻.联合组高血压(20% 比4%)及蛋白尿(14% 比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卡培他滨单药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晚期结直肠癌一线经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获得疾病控制后维持治疗的选择.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 马荣军; 程琳娜; 张茵; 朱尊民; 袁晓莉; 姜丽; 杨世伟; 杨靖; 王臻; 张萍; 张琳; 商保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联合蒽环类药物三药诱导方案与ATRA+ATO双诱导方案对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并治疗的成人非高危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三药组及双药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诱导期间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输血情况等,并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164例患者,其中男86例、女78例;年龄的M(Q1,Q3)为41(18,70)岁;其中三药组75例、双药组89例.三药组在治疗的第7天和第14天白细胞(WBC)计数分别为(9.49±6.10)×109/L、(5.43±3.97)×109/L,双药组为(15.17±17.06)×109/L、(13.37±12.5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药组WBC峰值低于双药组[13.8(6.3,89.7)×109/L比19.2(3.8,112.8)×109/L,P=0.019].诱导治疗第7天,三药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低于双药组[27(11,147)×109/L比45(8,183)×109/L,P=0.014];但第14、21、28天两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输注PLT的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仅有极少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s,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药组患者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双药组(2.7%比12.4%,P=0.022);早期死亡率虽低于双药组(1.3%比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完全缓解率、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复发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成人非高危APL患者,三药诱导方案可降低WBC计数和峰值,减少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
    • 秦丹梅; 杨晋如; 李绪辉; 娄佳奡; 王云云; 王永博; 靳英辉; 黄兴; 曾宪涛
    • 摘要: 目的 评价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术后卡介苗诱导治疗与卡介苗诱导加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卡介苗诱导治疗与诱导加维持治疗N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23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625例患者.结果 显示:与单纯卡介苗诱导治疗相比,卡介苗诱导加维持治疗降低了NMIBC术后复发生存风险(HR=0.62,95%CI:0.51~0.75,P81 mg相比,维持治疗剂量≤81 mg在降低复发生存风险(HR=0.61,95%CI:0.48~0.74,P81 mg,维持治疗时间≥2年优于<2年.
    • 温卓宇; 李芝帆; 王君兰; 张格; 杨韩芳; 武万良; 潘凯丽; 黄燕萍
    • 摘要: 目的 总结我科10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例IALL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0例患儿中,2例为高危,8例为中危.在诱导治疗I评估点时,有6例患儿微小残留病(MRD)<0.01%,缓解率为60.0%;在诱导治疗Ⅱ评估点时,4号患儿因化疗并发症死亡,剩余9例患儿MRD<0.01%,缓解率为90.0%;1号患儿于规律化疗1.5年后,在进行维持治疗时复发,放弃治疗后死亡;余8例患儿均存活至今,存活时间最长46个月,最短5个月.结论 IALL为罕见病例,发病率低,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征,预后差.本研究中1号患儿缓解后复发,4号患儿因化疗并发症死亡,8例存活至今.
    • 张荣欣; MODEST D P; KARTHAUS M; FRUEHAUF S
    • 摘要: 目的:PANAMA研究旨在分析帕尼单抗(Pmab)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FU/FA)维持治疗对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在6个周期的FU/FA+奥沙利铂联合帕尼单抗的一线诱导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疾病稳定,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被随机分配(1:1,开放标签)至接受FU/FA联合帕尼单抗或单独FU/FA维持治疗组。
    • 刘欢; 丁宁; 田丽; 宋晓萌
    • 摘要: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调节性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75例成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SLE活动度评分(SLEDAI)>4分,分为LN组(n=35)和SLE组(n=40)。另外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LN组患者接受6个月MMF诱导治疗,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受试者以及LN患者基线、治疗3个月、6个月时外周血Th17、Treg百分比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转化生长因子-beta(TGF-β)水平。结果LN组患者Treg/Th17比值低于对照组和SLE组,同时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LE组(P<0.05)。与基线比较,LN患者治疗期间Treg/Th17比值逐渐上升,同时血清IL-17水平和SLEDAI评分逐渐降低(P<0.05),与治疗3个月相比,治疗6个月时LN患者Treg/Th17比值进一步增加,同时血清IL-17水平和SLEDAI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经Spearman法分析,基线、3月、6月Treg/Th17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724、-0.560、-0.336,P<0.05)。完成6个月随访后,12例LN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9例治疗无反应(NR)。CR组和PR组患者Treg/Th17比值和血清TGF-β水平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升高,同时血清IL-17水平逐渐降低,且CR组各指标变化趋势较PR组更明显(P<0.05)。结论活动期LN患者外周血Th17亚群明显增加,且普遍存在Treg/Th17比例失衡情况。而经MMF诱导治疗后,外周血Th17亚群比例以及血清IL-17水平逐渐降低,有助于促进Treg/Th17恢复平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