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85604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全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与临床研究学术研讨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由777位作者贡献,包括韦企平、农凤琳、柳力敏等。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5604 占比:99.59%

总计:85956篇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文趋势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研究学者

  • 韦企平
  • 农凤琳
  • 柳力敏
  • 陈蕾
  • 何洁
  • 刘茹
  • 吴璧
  • 孙世龙
  • 孟凡超
  • 张铭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国红; 陈倩
    • 摘要: 老年人群中视力下降常见病因为眼部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大于50岁人群中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导致的视力下降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无痛性视力下降起病的老龄患者,经完善眼科各项检查后确诊为线粒体mt-DNA11778突变导致的LHON。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诊断要点,供大家借鉴。
    • 潘毅溢; 王京; 唐丽丽; 夏艳竹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沈阳市兴齐眼科医院及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4例44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22例22眼。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电生理指标、形态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平均缺损、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振幅及潜时值、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G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VEP振幅及潜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RNFL、GCC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PVEP振幅及潜时值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PVEP振幅及潜时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胺缓释胶囊应用于NAION患者中的整体疗效良好,能够提高患者视力,减少视野平均缺损情况,对患者视神经损伤具有一定帮助,值得应用。
    • 王静娴
    • 摘要: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脏病,两者病情一般平行发展。糖尿病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可以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减少对肾脏的损害。有研究表明,血液透析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生双刃剑影响:一方面血液透析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增强氧化应激,诱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增加眼底出血的几率,另一方面它可以改善眼底水肿状态,提高视力。
    • 啜玉彩; 张丽芝; 靳韬; 宋宏鲁
    • 摘要: 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余天”来诊。患者于2019年4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4月7日出现走路不稳,伴有头痛,遂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4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眼视盘水肿查因”收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近2年来听力逐渐下降;否认高血压、脑梗死、传染病等病史。眼科检查如下。裸眼视力:右眼0.3,左眼0.3;矫正视力:右眼+0.50 DS-1.25 DC×85°→0.4,左眼+1.00 DS-2.50 DC×90°→0.5;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轻混;眼底:双眼视盘水肿,边界模糊,盘周可见少许出血,视网膜A/V约1/2,视网膜面可见玻璃膜疣,黄斑部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
    • 廖良; 王妍; 韦企平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CA)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年1月至2021年6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CA参与治疗AIO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13篇,共1636眼,治疗组829眼,未经CA治疗的对照组807眼。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比值比(OR)=3.25,95%置信区间(CI):2.47~4.28,P<0.01],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均数差(MD)=0.14,95%CI:0.11~0.17,P<0.01],剔除异质性大的文献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仍优于对照组(MD=0.14,95%CI:0.12~0.16,P<0.01)。治疗组视野平均缺损小于对照组(MD=-2.58,95%CI:-3.98~-1.19,P<0.01),视野平均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MD=3.49,95%CI:3.07~3.91,P<0.01)。结论CA治疗AION的疗效优于未使用CA的对照组,其疗效主要是提高视力和视野平均敏感度、降低视野平均缺损。
    • 何海龙; 李倩; 田蓓
    • 摘要: 患者女性,47岁。因左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10 d,于2020年9月2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病科。否认头痛、乏力、恶心等症状。无发热史,肌痛、远端关节痛。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光感,矫正不提高,光定位不准;眼压:右眼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9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中深,左眼瞳孔轻度散大,直径约为4 mm,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前节(-)。
    • 曹馨元; 孙忠人; 刘少鹏; 尹洪娜; 高维滨(指导)
    • 摘要: 眼科疾病可因视网膜、玻璃体等眼球结构,泪器、眼外肌等眼副器以及眼的血管和神经损伤而引起[1],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修复或服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中医学治疗眼科疾病多从“脉络瘀阻、目失荣养”的病机出发,灵活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针灸等方法,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 张通; 蔡金池; 袁志发; 赵海燕; 王文己
    • 摘要: 术后失明是一种极其罕见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脊柱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国内外的大多数报道都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关,但是其导致脊柱术后失明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仍在探寻中.由于国内对该并发症的认识不深,因此本文就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所致的脊柱术后失明的解剖基础、发病机制、诊断、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作一综述,以供广大医师在临床中重视并做好预防策略,防止脊柱术后失明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龙思羽; 王影; 廖星
    • 摘要: 目的 对中医药(中药、中成药、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相关文献进行现状分析及质量评价.方法 检索4大中文数据库、3大英文数据库近1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ION的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研究类型等,并采用相应的质量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结果 纳入的50篇文献中,研究对象以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主(46.15%);针刺治疗的文献较少(5.77%);随机对照试验占所有试验类型的65.38%,但可信度较低;所有文章均未采用隐藏序列、盲法、样本量估算;仅1篇文章报告脱落病例,但缺乏原因和意向治疗分析;多数(80.77%)文献未报告安全性评估.结论 中医药治疗ION的相关文献普遍质量不高,应重点关注干预措施为针刺治疗的研究和规范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
    • 杨婧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应用常规治疗加复方樟柳碱治疗,对两组治疗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视野缺损范围缩小,观察组视力明显升高,且优于另外一组;观察组视野缺损明显减小,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樟柳碱治疗,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缓解症状,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