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炼渣

精炼渣

精炼渣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722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73860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鞍钢技术、材料与冶金学报、甘肃冶金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等;精炼渣的相关文献由1926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周华、曾建华、姜茂发等。

精炼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73860 占比:99.54%

总计:74200篇

精炼渣—发文趋势图

精炼渣

-研究学者

  • 姜周华
  • 曾建华
  • 姜茂发
  • 张敏
  • 王新华
  • 成国光
  • 李俊国
  • 张廷欣
  • 曾亚南
  • 朱苗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华军; 姜敏; 王章印; 刘帅; 姜金星; 王新华
    • 摘要: 通过工业试验取样研究了X80管线钢精炼过程夹杂物的类型、尺寸、成分等变化规律,并结合FactSage8.1软件对钙处理和钢液冷却凝固过程夹杂物的演变机理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LF精炼结束时夹杂物主要为MgO–Al_(2)O_(3)和MgO–Al_(2)O_(3)–CaO,数量占比分别为25%、75%,其尺寸主要分布在1~5μm之间,且1~2μm和2~5μm的夹杂物比例分别为56.0%、37.3%;RH精炼中T[O]、[N]质量分数分别由LF精炼结束时的0.0022%、0.0059%降低至0.0010%、0.0035%,夹杂物数量密度由LF结束约23.07 mm^(–2)降低至7.44 mm^(–2),夹杂物去除率约67.8%;钙处理时,夹杂物主要为MgO–Al_(2)O_(3)–CaO和CaS–Al_(2)O_(3)–CaO系,夹杂物中CaS平均质量分数由RH精炼结束时的8%增加至36%,CaO平均质量分数由24%减少至12%;软吹结束时,尺寸40μm的夹杂物中SiO_(2)占比在6.0%~8.0%之间,尺寸>40μm的夹杂物主要为CaO–Al_(2)O_(3)–MgO–SiO_(2),其化学成分与精炼渣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其来源为精炼渣卷入.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当[Ca]质量分数在10.5×10^(–6)~15.8×10^(–6)时,尖晶石夹杂全部完成改性,夹杂物全部为液态钙铝酸盐;当钢液在浇铸温度下,夹杂物主要为液态的钙铝酸盐,当温度降低至1428°C时,液态夹杂物完全转化为固态,随着温度继续下降1309°C以下,夹杂物的类型基本不发生改变,整个温降过程夹杂物中CaO含量减少,CaS含量增加.
    • 曾亚南; 王一同; 冯乾; 李俊国; 王亚军; 唐国章
    • 摘要: 在实际生产中,当高碱度精炼渣的造渣量较大时,会存在精炼渣结壳现象。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以高碱度精炼渣为标准,研究精炼过程中组分变化对渣系液相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500°C~1600°C时,增加MgO含量和适量的Al_(2)O_(3)可以明显缩小渣系液相区的面积;增加B_(2)O_(3)和CaF_(2)的含量会增大渣系液相区的面积。由于MgO有利于炉衬的保护,Al_(2)O_(3)含量可以抑制精炼渣中一些高熔点物质析出,因此建议MgO用量为7%;Al_(2)O_(3)添加量在26%左右。此外,由于B_(2)O_(3)加入量在达到某一值后,渣系会析出镁铝尖晶石,CaF_(2)会引起氟污染并侵蚀炉衬,不利于连铸生产,因此建议CaF_(2)与B_(2)O_(3)的添加量分别为7%和5%。
    • 康伟; 姚伟智; 高洪涛; 舒耀; 王晓达
    • 摘要: 对无取向硅钢炼钢全流程钢液增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铁水钛含量、转炉出钢温度、转炉下渣量、精炼渣TiO_(2)含量、钢水罐及RH浸入管混钢种生产是影响钢液增钛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低钛铁水冶炼,减少转炉下渣量,提高出钢温度,添加白灰改质精炼渣等措施,均能够降低钢液中的钛含量。
    • 董方; 丁来法; 宋金桥
    • 摘要: 通过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和实验室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BT700L汽车大梁钢,探讨精炼渣对铌钛合金化的影响规律,并研究稀土铌钛复合合金的加入对钢组织、夹杂物、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55%CaO~25%Al_(2)O_(3)~15%SiO_(2)~5%MgO,碱度为3.7的精炼渣更加适合BT700L汽车大梁钢的冶炼。添加该精炼渣后,钢水中的Ti和渣中的SiO_(2)反应,Si被还原进入钢中,钢中Ti含量减少,Si含量提高;实验钢的铸态组织由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组成;稀土的加入降低了钢中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并使钢中析出物更加弥散细小。
    • 琚永健; 倪文; 李颖; 巴浩静; 张思奇; 李克庆
    • 摘要: 为解决精炼渣大量堆存问题,提高转炉渣大掺量时固废基胶凝材料的强度,对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材料组成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对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优化胶凝材料配合比;最后,采用XRD,SEM和TG-DSC等表征方法分析精炼渣、转炉渣、矿渣和脱硫石膏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Ⅰ组配合比在转炉渣掺量大于40%的情况下,胶砂抗压强度达到39 MPa,且预测值与实验值无显著差异,验证了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可靠性;精炼渣早期水化生成C_(2)AH_(8),参与四元体系协同作用,各龄期的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和C-S-H凝胶。因此,协同水化作用促进了钙矾石和C-S-H凝胶的生成,提高了硬化体强度,可为精炼渣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 王勃超
    • 摘要: RH精炼炉被广泛用于洁净钢的生产,针对冶金过程对RH精炼渣的性能要求,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影响RH精炼渣性能的各个因素,并基于Ca O-SiO_(2)-Al_(2)O_(3)三元渣系对RH精炼渣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RH精炼渣的组分控制范围为:FeO=6~10%,CaO=30~45%,SiO_(2)=3~7%,Al_(2)O_(3)=25~40%,MgO=4~8%,CaO/Al_(2)O_(3)=1.2~1.7,并根据某钢厂的现场生产工艺条件,对精炼渣组分进行了优化实验。生产实验表明,RH出站炉渣成分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RH出站钢水T[O]含量能够控制在25ppm以下,优化设计的精炼渣组分能够满足洁净钢生产的基本要求。
    • 王清波; 张华; 李永超; 卢彩玲; 白瑞娟; 刘成松
    • 摘要: 在分析"120 t LD→LF→RH→150 mm×150 mm连铸坯→线材轧制"工艺流程生产的弹簧钢55SiCrA的基础上,应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进行热力学计算,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精炼渣系中含SiO_(2)41%~46%、CaO 36%~41%、Al_(2)O_(3)0%~3%、MgO 10%,渣碱度0.8~1.0,可使CaO-SiO_(2)-Al_(2)O_(3)系夹杂物成为塑性夹杂物。使用低Ti、低Al合金及无铝耐材,冶炼终点[Al]降至0.0018%~0.0022%,[Ti]降至0.0010%~0.0012%,钢中铝镁尖晶石和Ti N等不变形夹杂物明显降低,夹杂物中Al_(2)O_(3)含量降至15%左右,夹杂物成分全部位于低熔点区。
    • 张艳佳; 汤畅; 刘生玉; 栗褒; 张雷
    • 摘要: 精炼钢渣(精炼渣)大量堆存污染环境,利用其开发矿山充填胶凝材料,不仅可以解决精炼渣大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矿山充填成本。以精炼渣、矿渣、脱硫石膏为原材料制备三元无水泥矿山充填用胶凝材料,研究了精炼渣掺量对充填试块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G-DTG、IR、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和水化机理。结果表明:胶凝材料配比为精炼渣占30%、矿渣占46%和脱硫石膏占24%时,充填试块28 d龄期抗压强度为7.35 MPa,是同条件下水泥充填试块的1.52倍;精炼渣-矿渣-脱硫石膏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针棒状钙矾石和C—S—H凝胶,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水化产物不断生成,使得充填体形成具有致密结构的浆体,为硬化浆体提供强度。利用精炼渣协同矿渣和脱硫石膏制备矿山充填胶凝材料符合低碳无废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固废利用率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郭路召; 赵艳宇; 朱建强; 韩凯峰; 刘春阳; 王建辉
    • 摘要: 针对低碳低硅钢LF精炼过程脱硫与增硅问题,通过经典热力学分析了脱硫与增硅的规律。计算表明,当钢中w(Al)≥0.01%,即可将S质量分数降至0.01%以下,继续提高Al含量则增加钢液增硅的趋势。工业实践结果与热力学计算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实际生产中,在钢中的S质量分数低于0.02%的条件下脱硫,钢液的增硅量也将增大,最大的增硅质量分数达到0.031 8%;钢液的脱硫量越大,增硅量也越大,当钢中脱除质量分数0.067%的硫时,对应增硅质量分数约0.03%。冶炼中应结合到站Al和S含量综合考虑白灰和铝粒加入量进行造渣,LF精炼结束w(Al)为0.032%~0.038%,精炼渣碱度最适区间为9~11,渣中w(TFe+MnO)为0.6%~0.7%,可同时满足脱硫和减少增硅。
    • 李倩倩; 吴婷; 杨文; 盛光晔; 廖直友; 王海川
    • 摘要: 外加电场处理冶金废渣中磷杂质是冶金固废循环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探究熔渣理化性能对电场强化冶金渣磷元素分离的影响,综合红外光谱、旋转黏度计法、四探针法以及脉冲电场试验,获得不同碱度条件下CaO-SiO_(2)-Al_(2)O_(3)-MgO精炼渣系的结构特征、黏度、电导率,并分析精炼渣理化性能对电场作用下磷迁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渣系碱度在2.3~3.2内增加,Si-O和Al-O网络结构呈现解聚-聚合-解聚作用;综合熔渣熔化温度及网络结构影响,熔渣黏度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趋势,而综合熔渣阳离子浓度及网络结构影响,熔渣电导率变化趋势与黏度相反;无电场时,综合熔渣网络结构和黏度影响,渣中磷元素迁移率呈现增大-降低-增大趋势,施加电场后,渣钢间原本的平衡态受到破坏,由于熔渣电导率和黏度及网络结构叠加作用,促进了磷元素的进一步迁移,且磷迁移率随碱度增加的变化规律与无电场时呈现的规律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