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管棚

管棚

管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210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1451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井技术、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等;管棚的相关文献由26826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袁松、黎良仆等。

管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4 占比:5.32%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1451 占比:94.57%

总计:12108篇

管棚—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贺尚修; 刘达; 刘忠海; 罗利娟
    • 摘要: 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机场线二期工程遇到的隧道洞内突水涌水问题,从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条件等方面分析突水涌水机理,结合场地特征、施工条件、施工水平及经验,提出基于管棚支护技术的隧道洞内突水涌水控制方法,并通过现场监测分析突水涌水控制效果。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隧道洞内突水涌水风险,并将场地变形、近接埋地管线变形等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 李奥; 张顶立; 董飞; 黄俊; 孙振宇; 孙毅
    • 摘要: 针对隧道洞口段开挖面失稳塌方问题,基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从边坡自身的安全性出发分析隧道开挖对边坡的扰动影响,揭示隧道洞口段开挖面失稳塌方模式和机理,进一步分析台阶法施工以及管棚预支护措施对于隧道开挖面安全性的影响,验证隧道洞口段长大管棚施作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张拉剪切同步折减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能够真实模拟边坡的失稳;边坡安全性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边坡高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边坡角;隧道洞口段开挖面失稳塌方模式为典型的滑移式失稳塌方,在隧道开挖面前后位置分别形成滑移区和顶部塌方区;隧道洞口段管棚应能够穿过边坡的滑移线,采用60 m管棚超前支护,台阶法和全断面法施工进洞25 m时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392、1.317,此时隧道和边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张伟; 许锦锦; 冯阵图; 高永红; 王巍; 黄旭
    • 摘要: 超浅埋暗挖管棚及小导管注浆是超前支护中的主要支护结构,其受力、变形复杂,缺少有效计算方法,为此结合某城市道路下地下商业街超浅埋暗挖工程,依据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对超前支护中的管棚进行了结构受力变形分析,建立了管棚结构受力变形力学模型,进而推导出管棚挠度和内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挠度曲线与实测数据曲线变化比较一致,挠度值均小于20 mm,最大偏差幅度39.5%。进一步通过推导得到的计算方法对超浅埋暗挖管棚弯矩进行求值,弯矩值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步趋于0,在钢管弯曲的允许范围之内。在距管棚与钢架连接端0.75 m处出现反弯点,弯矩值达到最大,模型1较模型2的弯矩小32.7%,故模型1的计算结果优于模型2,与实际监测结果更接近。
    • 蔡荣兴
    • 摘要: 城市平交路口立交化改造常选用下穿隧道的方案,此类隧道施工具有埋深浅、断面大和施工坍塌风险高的特点。文章结合南海大道下穿隧道施工案例,系统总结了大管棚、CRD法在超浅埋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技术。提出在综合采取大管棚、CRD法等隧道暗挖技术措施的前提下,超浅埋超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城市主干道是可行的。
    • 孙超维
    • 摘要: 文章以北京地铁27号线蓟门桥站~设计终点区间9-9断面的施工为例,分析了管棚施工工艺,探究了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王宇宁
    • 摘要: 随着地下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超前预支护的管棚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飞跃的进步。文中通过对辽宁省重点输供水工程三段隧洞施工一标2号洞进口段无工作室管棚施工要点的叙述,介绍了施工技术的重点,对比论证了其较常规管棚施工技术的主要优点,并阐述了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 孔繁瑞
    • 摘要: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工程雁江框架桥为一处深厚软土地区顶进运营铁路的通道工程。该工程具有地形受限、地质复杂、安全风险高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以雁江框架桥为研究对象,针对软土地区顶进框架桥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套顶进框架桥的工程措施和施工工法,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 董捷; 杨博; 王小敬; 刘建友
    • 摘要: 采用管棚支护是隧道下穿既有路基时常用的一种手段,当列车通过隧道正上方时,其所受影响相比一般情况而言更大。因此,对该情况下不同管棚间距时的列车振动传播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合理管棚间距。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地层振动加速度进行监测,结合数值模拟对地层加速度与动位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改变管棚间距,只会改变地层加速度与位移峰值,并不会改变其自上而下的衰减规律;(2)管棚间距会对加速度与位移峰值产生影响,管棚间距越小,加速度与位移峰值越小,当间距减小到40 cm后,继续减小对加速度与动位移影响很小;(3)分析数值模拟中加速度与动位移传播规律,认为合理管棚间距为40 cm。
    • 任跃勤; 石军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新建地铁线路穿越既有运营线路越来越多,为了减小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需要针对性进行加固处理。以成都地铁19号线双流机场—龙桥路站区间下穿既有运营3号线为工程背景,对加固施工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超前管棚加固(管棚穿入固结体内)、地面预注浆加固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砂卵石地层容易受扰动、施工的不确定性、既有运营隧道对变形要求极高等特点,通过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精细化施工,确保了盾构施工及运营线路的安全。
    • 唐开军
    • 摘要: 软弱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差,给隧道掘进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可以为隧道掘进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棚护作用而保障隧道安全施工,适用于隧道洞口或洞身浅埋段、软弱破碎地层、断层破碎带、破碎富水地层等。文章以某市城市主干道隧道工程施工为背景,总结在软弱地质条件下提升隧道洞内超前管棚施工质量技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