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突变位点

突变位点

突变位点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7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710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全国遗传性疾病诊断与优生咨询研讨会、第六届海南省生命科学联合学术会议等;突变位点的相关文献由164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淑一、姜运良、康丽等。

突变位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7105 占比:99.60%

总计:27215篇

突变位点—发文趋势图

突变位点

-研究学者

  • 王淑一
  • 姜运良
  • 康丽
  • 周晓犊
  • 范振鑫
  • 李文静
  • 张宇
  • 张立波
  • 李明
  • 郭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永嘉; 凌捷; 贺楚峰; 梅凌云
    • 摘要: 目前已发现与非综合征型聋相关的致病基因有120余个(http://hereditaryhearingloss.org),其中群体凝血因子C同源物(coagulation factor C homology,COCH)基因是首个被报道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即DFNA9(deafness autosomal dominant 9)型聋致病基因。迄今为止文献共报道了27个与DFNA9相关的COCH基因突变致病位点,并发现其突变位点与听力和前庭表型密切相关[1~4]。
    • 徐晶; 王继英; 周李生; 郑仰清; 张昌政; 赵雪艳; 张廷荣
    • 摘要: 本实验旨在鲁莱黑猪群体中检测已报道的MYH3功能性突变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并分析该突变和MYH3基因外显子突变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联性,为鲁莱黑猪肉品质的分子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PCRRFLP技术,对鲁莱黑猪MYH3功能性突变位点(XM_013981330.2:g.-1805_-1810del,chr12:55373707)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对MYH3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搜寻外显子突变位点,对外显子突变位点进行有害性预测和保守位点分析。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上述突变位点在鲁莱黑猪群体中的基因型,进一步分析MYH3功能性突变位点和外显子突变位点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鲁莱黑猪中检测到MYH3功能性突变位点存在分离,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98(qq)、0.143(QQ)、0.759(Qq)。关联分析显示:在鲁莱黑猪群体中MYH3功能性突变与肌内脂肪无显著性关联;外显子突变位点与肌内脂肪也无显著性关联,仅与体重有关联。已报道的MYH3功能性突变可能不是影响该鲁莱黑猪群体肌内脂肪的因果位点,不能作为该群体肉质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同时,MYH3基因外显子突变也与肌内脂肪无关联性,提示可能存在别的突变位点调控鲁莱黑猪肌内脂肪的含量。
    • 余婷婷; 王红英; 张润武; 白经; 普冬; 李冬玲
    • 摘要: 目的对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及耐药突变位点的分析研究,为低载量乙肝患者临床抗病毒治疗难易程度的判定及抗病毒精准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52例低病毒载量(HBV DNA《2.0x10^(3) IU/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分型和耐药基因位点检测。结果昆明地区乙肝低载量人群中HBeAg阴性者占比较高(59.5%),男性患者占比(70.6%)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30~60岁为主(72.7%),基因分型以C基因型占比最高(61.8%)。1452例昆明地区低载量乙肝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检出耐药突变位点,其中拉米夫定与恩曲他滨耐药率一致(1.6%),替比夫定耐药率为1.2%,阿德福韦耐药率0.9%,恩替卡韦耐药率0.2%,替诺福韦未检出耐药突变位点。除耐药突变位点外,还检出其他突变位点112例,其中S256G、S213T、N/H238T/D、Q215H检出率最高,检出率最低的突变位点为A194T。结论昆明地区乙肝基因型以C型为主,提示该地区的HBV基因型分布状况有独立特征。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恩替卡韦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TDF耐药,但存在替诺福韦酯药物敏感性下降。检出的其他突变位点是否与耐药性相关,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其检出率也存在一定的占比。
    • 周明; 黄丽花; 龚世江; 黄葵
    • 摘要: 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地区HIV-1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中病毒抑制失败者的耐药基因突变特征,监测耐药发生并为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一线抗病毒治疗时间超过12个月,病毒载量>1000copies/ml的HIV患者血浆标本308例,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检测特征。结果共纳入308例患者,成功检测并获得288例基因序列,毒株亚型以CRF01_AE为主,总耐药率达到40.63%(117/288),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57.29%(165/288),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相关的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D67N和K65R;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相关的突变位点则为K103N、G190A、Y181C和V179D;蛋白酶抑制剂(PIs)突变位点以L10I、L10V和A71V为主。结论广西柳州地区HAART失败人群中HIV-1基因型耐药比例高,需要加强耐药监测,了解耐药突变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熟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之间的耐药和交叉耐药模式的存在,有利于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延迟二线药物的使用。
    • 张蕊; 汤青萍; 穆春宇; 杨明军; 夏爱萍; 付胜勇; 常玲玲; 卜柱
    • 摘要: 黑素皮质素受体1 (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是一种7跨膜结构G蛋白耦联受体,在鸟类羽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MC1R对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太湖鸽、乌鸽和白卡奴鸽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并对不同鸽种MC1R基因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表明:鸽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42 bp,共编码313个氨基酸,存在7个跨膜结构;白卡奴鸽与乌鸽的MC1R基因编码区核酸序列基本一致,黑羽和棕羽太湖鸽的MC1R基因序列没有差异,而太湖鸽与其他2个鸽种分别于279 bp (A>G)和520 bp (G>A)处存在碱基差异,其中G520A造成了氨基酸(Ser 174Gly)的改变,推测该位点突变与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有关.
    • 杨极; 韦春玲; 张娟; 胡竹林; 焦康为
    • 摘要: 目的:使用Sanger测序法鉴定2个中国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CD)家系中CYP4V2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收集2019-01/09临床诊断为BCD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集患者、患者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DNA,利用Sanger测序法鉴定突变位点.结果:共收集2个BCD先证者,先证者均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眼底均可见典型的结晶样物质沉积.测序发现先证者1及其患病的哥哥,妹妹均在CYP4V2基因上存在c.802-8_810del17insGC的纯合突变.而先证者2则在CYP4V2基因上存在c.219T>A(p.F73L)、c.802-8_810del17insGC杂合突变.结论:中国BCD患者中最常见的c.802-8_810del17insGC突变在先证者1家系中为纯合突变,是其家系的致病突变.而先证者2则携带了中国BCD患者最常见的c.802-8_810del17insGC杂合突变,同时先证者2还携带c.219T>A(p.F73L)错义突变,突变均影响了CYP4V2基因的正常编码,进而导致疾病.
    • 李康; 王凯博; 陶丽红; 李丽; 李佳俊; 吴文伟; 肖春; 叶敏
    • 摘要: 为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以下简称FAW)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根据FAW鱼尼丁受体(ranodine receptor,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通过对比FAW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下简称DBM)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同源度,进而根据已报道的FAWRyR的突变位点I4734M及DBMRyR的突变位点G4946E(对应FAWRyR的G4891),在FAWRyR中引入突变,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别分析其突变前后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FAWRyR的I4734M突变模型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亲和力与野生型的无明显差别,均存在氢键、卤键、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及π-阳离子作用等非共价相互作用;但G4891E突变模型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亲和力下降、形成的作用力方式减少,从而影响RyR与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稳定性。本研究分析发现,FAWRyR的G4891E突变可能导致其对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抗性,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关注该突变。该研究结果还可会为基于鱼尼丁受体设计杀虫剂提供参考。
    • 李原华; 葛斐林; 陈容娟; 柏兆方; 李乐; 赵靖; 刘妍; 刘文龙; 肖小河
    • 摘要: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由长期使用药物后HBV逆转录酶区的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可导致治疗失败,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HBV耐药机制对于药物选择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帮助;梳理HBV耐药的突变位点现状将为进一步探讨耐药HBV的相关风险信号及临床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本文就NAs耐药乙肝的分子机制与突变位点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耐药乙肝的治疗提供参考.
    • 徐峰; 饶跃峰; 张幸国; 朱育银; 车洋
    • 摘要: 目的 阐明宁波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基因突变特征,深入分析基因突变与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关系,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比例法对2 45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对其中的耐药菌株和部分全敏菌株提取DNA,PCR扩增,对耐药菌株katG、inhA、rpoB基因测序,分析3种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单耐药、耐多药关联性.结果 2 45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108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单耐药75例(单耐异烟肼51例,利福平24例),单耐药率为3.05%;33例耐多药,耐多药率为1.34%.33例耐多药菌株中,5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为15.15%(5/33),rpoB基因450位点(ser450leu)突变率为51.52%(17/33),katG基因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为87.88%(29/33),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为78.79%(26/33).24例单耐利福平菌株中有17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为70.83 %(17/24),主要在446位点(lys446lysarg)发生,该位点突变率为45.83%(11/24).51例单耐异烟肼菌株中有45例发生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为88.23%(45/51),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为72.55%(37/51),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为64.71%(33/51);22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为43.14%(22/51),145位点(val 145valgly)突变率为27.45%(14/51);5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为9.80%(5/51),位点较分散.另外,108例耐药菌株中,有11例菌株发生rpoB、katG、inhA多基因联合突变,且在大多数位点发生错义突变,突变率为10.18%(11/108).结论 rpoB、katG、inhA基因在450(ser450leu)、315(ser315thr)、446(lys4461ysarg)、463(arg463leu)、145(val 145valgly)等位点突变和宁波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密切相关,其中rpoB、inhA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