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种质

种质

种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547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258篇;相关期刊484种,包括种子、热带作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第四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2006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等;种质的相关文献由13471位作者贡献,包括明平文、侯中军、衣宝廉等。

种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1 占比:22.1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4258 占比:77.73%

总计:5478篇

种质—发文趋势图

种质

-研究学者

  • 明平文
  • 侯中军
  • 衣宝廉
  • 邵志刚
  • 徐洪峰
  • 俞红梅
  • 付宇
  • 张超
  • 侯明
  • 周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吴月峰; 王玉凤; 王智; 陈定芳; 欧阳文; 李顺祥
    • 摘要: 牛膝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河南、河北和内蒙古为主要产区,但栽培方法各异,牛膝的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概述产地、种质、水肥、病虫害、采收加工等对牛膝品质影响,为牛膝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杨晓峰
    • 摘要: 随着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非常有必要。首先,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丰富种子资源的需要。其次,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保护当地老品种的必要选择。本地乡土树种是地产植物,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法则的筛选,其有着外地引进或嫁接树种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种质资源保留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本地乡土树种的类型、数量不断减少,引进或嫁接树种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等。本研究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应对策略。首先,在主管单位方面,种质资源库建设单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次,构建专门的本地乡土树种种子资源储存区间。再次,构建专门的本地乡土树种种植保护区。最后,增加科技投入保护本地乡土树种种子资源。
    • 周雪琴; 袁艳丽; 任洪; 王伟; 柏光晓
    • 摘要: 为了解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灰斑病抗性位点分布,探索利用分子标记筛选玉米灰斑病抗性种质,本研究以26份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按照国家标准(NY/T 1248.11-2016)进行人工接种鉴定,选用6个与抗灰斑病主效QTL(或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经接种鉴定,抗性级别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有15份,其中高抗有4份;表现感病的有11份。结合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表明,供试材料抗病位点主要集中在KHB5、qRgls2.04、qRgls1.06、qRgls2.07和qRgls3.02等5个位点。标记umc 2614和TID 5306可以检测与齐319(高抗)一致的抗病位点(KHB5和qRgls2.04);umc 1972、umc 1042和bnlg 1523可以检测与T 32(高抗)一致的抗病位点(qRgls1.06、qRgls2.07和qRgls3.02),接种鉴定与分子检测的结果总体表现一致。研究表明,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能有效辅助筛选玉米抗灰斑病种质,对玉米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许建民; 仇学文; 刘艳; 梁慧敏
    • 摘要: 结缕草从愈伤组织发育成胚性愈伤再进一步分化为完整植株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难点。本研究通过试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无种质基因型限制的结缕草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 mg/L 2,4-D+0.2 mg/L 6-BA+40 g/L蔗糖最为合适,体胚细胞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2 mg/L 2,4-D+0.2 mg/L NAA+0.1 mg/L 6-BA+40 g/L蔗糖最为合适,胚状体增殖与生长培养基为MS+0.1~0.2 mg/L 2,4-D+1 mg/L NAA+0.1 mg/L 6-BA+30 g/L蔗糖最为合适,成苗快繁培养基为MS+0.02~0.05 mg/L NAA+1~2 mg/L 6-BA+30 g/L蔗糖最为合适,生根培养基MS最为合适。
    • 张磊; 李彦莹; 朱新焰; 王家金; 徐哲; 钱华丽; 季鹏章
    • 摘要: 【目的】黄精多糖是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滇黄精种质资源多糖变化规律与其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了解差异种质滇黄精多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对滇黄精良种选育、质量控制和道地药材品质挖掘有着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省13份滇黄精资源的多糖含量,筛选其中3种多糖含量显著差异的滇黄精种质,测定其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特征,以及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酶活性,并分析多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云南省13份滇黄精种质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变化为7.63%~29.36%;对多糖低含量(H1)、中含量(H9)和高含量(H12)的3份差异种质滇黄精进行分析发现,其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蔗糖>果糖>葡萄糖,且其含量随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种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磷酸蔗糖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且酶活性随多糖含量升高而升高;蔗糖含量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蔗糖含量与中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性转化酶活性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推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中性转化酶NI是不同种质滇黄精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 乔葭月; 孙熙喏; 屈新月; 王储; 马承泽; 崔会婷; 麻冬梅; 孙彦
    • 摘要: 本研究对29份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种质资源的7个形态特征指标和7个坪用特性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形态特征和坪用特征普遍存在变异,形态指标变异幅度为8.70%~23.44%,坪用特性指标变异幅度为1.88%~25.27%。形态特征与坪用特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株高、匍匐茎节间长、茎节数、密度、颜色、绿期等因子载荷较大,综合评价BD003,BD007,BD0013,BD019,BD022,BD026,BD027,BD029这8份材料整体表现优良。根据不同利用目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可依据扩展性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扩展性最强;依据观赏用指标聚类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属植株低矮型,第Ⅱ类群属植株高大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野牛草的品种应用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 赵宏友; 王延谦; 王艳芳; 杨得坡; 何国振; 彭建明; 张丽霞
    • 摘要: 阳春砂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近年生产中出现种质退化、病虫害加剧、产量剧减、品质差质不齐等问题,制约了砂仁药材生产的稳定输出。本研究对影响阳春砂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产地、种质、栽培(育苗、种植模式、荫蔽度、水肥、传粉昆虫、病虫害等)、采收及初加工等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在产量和品质提升方面的一些研究建议,为阳春砂高效栽培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 杨婷婷; 钟可; 郭茜; 陈怡璇
    • 摘要: 将7个不同种质的金钗石斛苗分别在3个栽培基地进行多点栽培试验,测定多点栽培金钗石斛的外观性状、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并结合各栽培基地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质与环境对金钗石斛药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栽培基地中,不同种质金钗石斛外观性状、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根据联合方差分析可知金钗石斛茎长、茎直径、产量及石斛碱含量主要受种质因素影响,叶长、叶宽、多糖含量主要受种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影响金钗石斛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相对湿度、1月均温、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温度;直径短边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生长在年平均温度较低的地区金钗石斛直径短边较粗壮;叶长与1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1月均温较低的地区适宜金钗石斛叶片长度的生长;叶宽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年平均温度较高的地区适宜金钗石斛叶片宽度的生长;多糖含量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年平均温度较低的地区适宜金钗石斛多糖含量的积累。
    • 李曦; 王烨熔; 黄慧俐; 钟勇; 杨谨瑛; 蒋强; 陈千付
    • 摘要: 广西的杧果(MangifeaindicaL.)以百色右江干热河谷为重要栽培地区,百色地区的杧果栽培品种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伴随着新兴杧果产区的崛起,急需选育适宜百色的杧果新品种,以提升百色杧果的竞争力。目前,在广西以外的其他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杧果品种性状评价的研究,而针对广西百色地区杧果栽培种质的多样性分析评价鲜有报道。为了提高百色地区杧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百色地区栽培的17份杧果种质资源为对象,对23个重要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鉴定,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研究杧果果实16个重要性状(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多酚、维生素C、铁、钙、镁、叶黄素、玉米黄素、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杧果果实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1.50,成熟果皮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50,果皮与果肉黏着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5;杧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非常丰富,供试种质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6%,变异幅度以可食率最小,铁元素最大。可食率与果实重呈显著正相关,与β-胡萝卜素呈显著负相关;铁元素与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叶黄素和番茄红素呈显著正相关;固酸比与总酸呈显著负相关;镁元素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维生素C、铁、钙、α-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叶黄素9个性状为果实数量性状的主要性状。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杧果种质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的果实横切面为椭圆形,果实有松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叶黄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高;第2类群的果实剖面多为椭圆形,有松香味,固酸比相对低,多酚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相对较低;第3类群果实完熟果皮颜色较深,无松香味,固酸比偏小,多酚、铁元素、番茄红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较低。本研究通过对百色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百色杧果的遗传改良、种质创新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曹阳; 严玉萍; 朱波; 冯振秀; 周小凤; 吕博; 张燕; 方瑞
    • 摘要: 【目的】研究种质性状分布及变异特点,筛选出核心资源,选育出符合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的品种。【方法】以保存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方法,分析6个表型生育性状、6个经济学性状、5个纤维品质性状及田间黄萎病变异及分布。【结果】供试陆地棉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育期在116~125 d适宜范围的占51.8%;60.0 cm以上较高株型的材料较少,占比17.9%;始果节高度在20.0 cm以上占比39.9%,可满足新疆机采棉采收需求;铃重以5.0~5.4 g居多,占总数39.4%;衣分整体较高,超过40%的占68.7%;产量差异大,籽棉以4501~5250 kg/hm^(2)较多,占总数28.0%,皮棉2400 kg/hm^(2)以上高产种质占20.0%。发病高峰平均校正病指22.9,病指10.0以下的有73份,10.0~20.0的有125份;纤维长度30.0 mm以上占36.7%,马克隆值3.7~4.2(A级)占比33.6%,比强度30.0 cN/tex以上占比69.2%,其中超过32.0 cN/tex有104个,占总数26.3%。生育性状变异程度,空果枝数>始果节高>株高>果枝数>始果节位>生育期;经济性状变异程度,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籽指>衣分;纤维品质变异程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变异很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21%、1.87%;各种质间黄萎病变异系数高,可选抗病种质利用。【结论】鉴定出红叶材料1份、鸡脚叶材料3份、无酚材料2份及高比强等特异资源。筛选出新陆早82号、新陆早61号、鲁K638等16份品质与产量等性状匹配的、不同地域来源的优异种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