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禅学

禅学

禅学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8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禅学的相关文献由37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旗、佚名、季熊等。

禅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8 占比:98.4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52%

总计:394篇

禅学—发文趋势图

禅学

-研究学者

  • 赵旗
  • 佚名
  • 季熊
  • 李满
  • 杨亚林
  • 狄德全
  • 刘军
  • 刘继平
  • 刘雪梅
  • 华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雪柔
    • 摘要: 柳永,字三变,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生于公元987年,于公元1031年登进士科及第,曾在科举应试中经历两次失败,宦海沉浮,坎坷漂泊。虽《宋史》无传,但柳永是开一代词风之大家,富有传奇色彩。柳永词通俗且有境界,苏轼赞其“不减唐人高处”。由于佛教在宋朝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禅宗也有了新的发展,士人参禅风尚盛行,柳永在经历了仕途的跌宕起伏后,其思想中亦渗透着禅学观念,其著作《乐章集》中的许多词篇亦颇具禅味。
    • 张南
    • 摘要: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抒情写意山水画的高峰,它以充满“逸趣”的山水空间,表现出中国文人独特的“隐逸”气质。这一绘画空间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元代文人以隐逸为主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离不开禅学对士夫文人精神世界的渗透。禅宗“即心即佛”的心佛观使绘画的意义从注重观察和表现外在的对象世界逐渐转变为深度关注和展现画者的内心世界。就具体的呈现方式而言,元代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实现了在观照方式上由“观物”到“观心”、在笔墨技法上由“存形”到“达意”的变化,并且在景物构成方式上形成了“平淡天真”的图式语言。元代山水画“逸趣”空间的形成,昭示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方式由对自然空间的精慎描绘发展为对画家心灵空间的自由呈现,中国传统绘画从“他律”转向“自律”的发展道路也在这一变化中呈现出来。
    • 严琪琪
    • 摘要: 影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中,影意象也频繁出现。苏轼运用影的附属性、朦胧性和空无性的特点,创造丰富多样的影意象,表现清幽宁静的审美特征和孤独寂寞的情感意蕴。他对于影的充分运用是时代与个人共同造就的结果。这与他自身坎坷的仕途经历,对陶渊明、李白和张先三人作品的接受,“诗画一律”的审美追求,禅学风气的浸染以及宋人整体的文化心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 周平
    • 摘要: 文章对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生态建筑美学进行了研究,主要从道家哲学视角下的生态建筑设计和日本禅宗哲学视角下的生态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深入解析了传统美学观念下的生态建筑设计。
    • 李满
    • 摘要: 无相、无念、无住的法门是惠能禅学参禅悟道的根本法门.无相,即于外则自然显现万相而一相不执.无念,即于内则自然显现万念而一念不执.无住,即于中则心性本体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永动不居.掌握了三无法门,并且修行到家,便达到了明心见性而得道成佛的境界.
    • 李满
    • 摘要: 无相、无念、无住的法门是惠能禅学参禅悟道的根本法门。无相,即于外则自然显现万相而一相不执。无念,即于内则自然显现万念而一念不执。无住,即于中则心性本体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永动不居。掌握了三无法门,并且修行到家,便达到了明心见性而得道成佛的境界。
    • 龚隽
    • 摘要: 禅宗标榜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实际上,这一标志性的符号只能够看作晚唐到宋代以后中国禅学流变的产物,中国禅宗从初期禅(从五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前)到八世纪中后期的发展,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或诠释着经典,禅门与传统经教之间存在着相当曲折复杂的关系,需要我们去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史分析。
    • 日忽滑谷快天; 释依观(译)
    • 摘要: 绪言《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所说的"世尊拈华瞬目,迦叶破颜微笑"为禅宗起源,这是笔者夙昔所闻,以未曾拜见该经故,请问于老宿,得知该经为未渡之经,无法知其详,遂放弃考索之念。1905年11月得知曹洞宗大学寮监东大路铁门师藏有《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写本,借览之下,始知该写本系前能山贯首西有穆山禅师藏经之复写,西有老师也有同样的写本。又闻知此写本之经传来已久,对本经抱持种种意见的人不少,因而有意大致考证其真伪。然因种种事务缠身,一直未能实现此志,今时抽空略述笔者管见,还请大方垂教。
    • 日忽滑谷快天; 释依观(译)
    • 摘要: 一、前言要言之,今日吾人所要求的宗教,是合理的信仰,是稳健中正的信仰。无需驰于感情之一边,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不必要有例如酒醉般的耳热眼眩,心情激昂,需要的是如同饮用纯良的牛奶,平静地资养身体。由这一点观之,禅的信仰最适合吾人。禅是毫不狂热的,完全无酒精性的,是平静的,是牛奶性的,在此平静犹如牛乳处,存在着无可言喻的醍醐味。当然并不是没有所谓的禅病,亦即显露狂乱态度的人。但是如同名其为禅病,这并不是得到禅的真,在禅者的胸中,应是别藏乾坤。壶中的天地在禅室中可以发现,禅宗的教理是淡泊的,高尚的,从而非愚俗之所欣;无不合理之弊,超然于迷云之上,犹如秋天之皎月。禅的修养能镇住吾人狂乱的感情,令吾人的精神全体不失平衡,触物当事时,了了分明,能觉察事物之真相,天真任运,随心意所趣而不逾矩。
    • 胡清和(整理)
    • 摘要: 相传,"江湖"一词与佛教有关。自六祖慧能圆寂后,禅宗便分为两个分支。其中一支即是以石头希迁、马祖道一为首的禅学南宗。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是禅学南宗的两个大家,学养深厚,分别住在湖南和江西。当时许多一心向佛的年轻人纷纷拜在他们的门下,礼佛参禅。当修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石头希迁便将弟子介绍到江西的马祖道一处,让其继续深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