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氮化物

碳氮化物

碳氮化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014875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冷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钒钛高强钢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北京金属学会第七届北京冶金年会等;碳氮化物的相关文献由7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国权、武会宾、刘文庆等。

碳氮化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14875 占比:99.98%

总计:1015042篇

碳氮化物—发文趋势图

碳氮化物

-研究学者

  • 刘国权
  • 武会宾
  • 刘文庆
  • 杨可
  • 陈永
  • 陈磊
  • M·D·罗曼内里
  • 刘胜新
  • 李远强
  • 梁国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乾; 曾亚南; 李俊国; 唐国章
    • 摘要: 为了明晰X80管线钢中碳氮化物的析出热力学条件,利用偏析模型和经验公式对TiN、NbN、NbC和TiC的析出热力学条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钢液完全液化且均质化时,TiN、NbN、NbC和TiC难以在钢液析出;凝固过程中,由于残留液相中溶质元素的富集,TiN在1779 K时满足热力学析出条件。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钢液完全奥氏体化。在奥氏体相中NbN、NbC和TiC均满足析出热力学条件,其中NbN析出温度为1306 K;NbC析出温度为1300 K;TiC析出温度为1150 K。因此,管线钢中碳氮化物的析出的先后顺序为:TiN、NbN、NbC、TiC。
    • 刘卫东; 陈洋; 李鹏飞
    •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铸坯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Nb、Ti碳氮化物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相同时,随着保温时间延长,连铸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初始大尺寸(2~7μm)铌钛析出物数量逐渐减少,即初始铌钛析出物逐步回溶至钢中;随加热温度从1000°C升高至1100°C,初始铌钛析出物呈长大趋势,从1100°C升高至1200°C,初始铌钛析出物数量减少、尺寸缩小,说明1100°C左右是铌钛析出物析出的临界温度。结合热力学计算结果,确定该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Nb、Ti碳氮化物析出温度处于1100~1410°C。
    • 石大勇; 张敏; 刘超; 曹玉坤; 张兴锦
    • 摘要: 针对Q355B热装连铸板坯轧制钢板上、下表面产生大量无规律裂纹缺陷的问题,从热装板坯加热工艺、裂纹钢板组织及不同厚度裂纹宏观、微观形貌等方面进行排查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由于热装温度过高,板坯表层处于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组织应力较大,容易产生裂纹;另一方面检修期间热装板坯在炉内加热时间过长,表层脱碳严重,且长时间处于Ar_(3)~Ar_(1)之间,该温度区间奥氏体相变,碳氮化物在晶界大量析出,增大了裂纹产生几率。通过采取优化连铸坯热装及加热工艺措施,裂纹得到了有效控制。
    • 刘爱胜
    • 摘要: 首先在GH2132板材的表层使用钨极氩弧焊(TIG)进行堆焊,然后分析GH2132板材堆焊层的组织,研究了GH2132板材堆焊过程中的凝固行为和组织变化,并对GH2132焊材的焊接性能以及焊接工艺进行了评价。GH2132平板堆焊层的焊缝熔合线上存在大量析出相,与焊缝区及母材区相比,数量多且尺寸大,对韧性不利。GH2132平板堆焊层的组织由沿温度梯度方向生长的柱状晶组成,呈枝晶状态。大量Laves相和Ti(C,N)在柱状晶界析出。柱状晶内有少量Ti(C,N)存在。Laves相呈疏松的不规则形状,其形核方式有两种,一为自由形核,二为依附于碳氮化物形核。Ti(C,N)随尺寸长大,其形状由正方形转变为多边形。与母材区相比,焊缝区断口韧窝浅且直径小,其韧性低于母材区。韧窝微孔在析出相界面萌生,并沿其扩展。GH2132在电流180 A,送丝速度1.1 m/min,焊接速度135 mm/min的焊接工艺下,平板堆焊性能良好。
    • 葛飞跃; 黄树全; 颜佳; 景立权; 陈烽; 谢萌; 徐远国; 许晖; 李华明
    • 摘要: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的化学技术,它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来降解有毒污染物或者分解水产生氢气等.毋庸置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半导体产生电子-空穴对,分别迁移至表面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然而,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电子和空穴易快速复合以及其对太阳能中占主导的可见光利用率较低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光催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成为更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石墨相碳氮化物(g-C3N4)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半导体,因其来源丰富、合成简便、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以及能带结构可调而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兴趣,但是它仍然存在上述问题.目前,提高g-C3N4光催化性能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改变形貌或进行元素掺杂以调节能带结构,与其他半导体复合构建异质结构来加速光生载流子的迁移,拓展可见光吸收范围.g-C3N4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受自身骨架结构中的π电子传输影响,但π电子只能在波长<420 nm的高能量光下才能被激发.研究可知,设计N原子上孤对电子暴露于平面外部的氮化碳结构,在可见光激发下即可产生n-π*电子跃迁,获得显著增强的光吸收能力,从而提升光催化活性.然而,这些研究仅关注了g-C3N4中N原子上孤对电子形成的n-π*跃迁,并未研究外来材料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因此,利用合适的、含孤对电子的材料来修饰g-C3N4,也有可能获得类似的n-π*电子跃迁.本工作以含芳香环结构的噻吩基丙二酸(ThA)与尿素作为前驱体,通过热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高效n-π*电子跃迁的CN-ThAx材料,并在可见光条件下,通过降解双酚A以及分解水实验测试其光催化性能.采用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光谱(PL)、理论计算、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光学性质、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DRS、PL和理论计算分析可知,n-π*电子跃迁可提升CN-ThAx在450–550 nm区域的光学吸收,增强材料对可见光利用效率.SEM和TEM结果显示,ThA修饰并未改变g-C3N4的形貌,结合XPS结果可知,n-π*电子跃迁不是由g-C3N4中N原子的孤对电子引起的,而是由ThA中S元素的孤对电子引起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也表明,ThA修饰后的CN-ThAx在可见光下具有更优的光催化性能.因此,本研究为设计具有较高可见光利用率的氮化碳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徐海峰; 史智越; 俞峰; 张淑兰; 曹文全
    • 摘要: 利用OM、SEM、XRD和电化学方法对X60N高氮不锈轴承钢(/%:0.63C,15.00Cr,0.61Mo,0.190N)进行组织观察、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中降碳加氮可显著降低粗大共晶碳化物的数量及尺寸,X60N钢加氮后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及碳化物明显细化.X60N钢经1050 °C奥氏体化淬火后形成大量残余奥氏体,随后-73 °C 2h冷处理及回火将其体积分数由31%降至约6%.由于残余奥氏体的相变强化及细小碳化物与碳氮化物析出强化,X60N钢的最终HRC硬度值由淬火的56.6提高到61.2(低温回火)和60.8(高温回火).此外,凭借加氮后具有较高的初始硬度、均匀的组织及超细碳氮化物析出,X60N钢在高温硬度及耐蚀性能方面比440C钢(/%:1.00C,17.62Cr,0.55Mo,0.002N)更加优异.
    • 韩燕; 崔健; 于跃
    • 摘要: 近年来,对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人们对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相关研究.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随后综合论述了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制备的自支撑薄膜在柔性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柔性超级电容器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 摘要: HRX19钢的成分设计的最大特征是在合理设计Ni、Cr、Mn、Mo含量的条件下为了确保抗氢脆性能,添加0.3%的N,并且还要添加Nb、V以大幅度提高抗拉强度。HRX19钢,经过热处理,依靠N的固溶强化,Nb、V碳氮化物的析出强化和细晶粒化从而成为实现高强度化的奥氏体系不锈钢。堆垛层错能越低,越发容易发生位错平面化。因此,在塑性变形时为了不发生位错平面化,调整了Ni、Mo的添加量,不过,这些元素添加量越多,堆垛层错能越上升,但在吸氢后的拉伸试验时得到了不发生位错平面化的最佳元素添加量。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吸氢的HRX19的位错构造没有发生平面化。
    • 范军; 钱建国; 蒲吉斌
    • 摘要: 目的利用软金属Ag、Cu等改性来提升MoCN薄膜材料的宽温域润滑性能。方法通过多靶磁控溅射制备了MoCN-X(X=Ag、Cu或Ag-Cu)复合薄膜。采用XRD、SEM、SPM 3种测试方法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并利用纳米压痕仪和高温摩擦试验机分别测试了薄膜的常温力学性能和不同温度下的摩擦性能。结果3种复合薄膜中,MoCN-Ag薄膜表面的粗糙度最低。与MoCN-Cu薄膜相比,MoCN-Ag复合薄膜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在300°C下,由于热驱动作用,薄膜表面析出的Ag仅发生部分氧化,在500°C下,薄膜表面生成的双金属氧化物(钼酸银)能有效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在常温下,MoCN-Cu复合薄膜具有很好的抗磨损能力,且和MoCN-Ag具有相近的摩擦系数。MoCN-Ag-Cu复合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相对于MoCN-Cu均得到提升。在300°C下,MoCN-Cu薄膜和MoCN-Ag-Cu复合薄膜的摩擦系数比MoCN-Ag薄膜高。在500°C时,3种薄膜的摩擦系数均在0.3左右。常温下,薄膜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而在500°C下,薄膜主要是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结论软金属Ag和Cu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oCN薄膜的中温摩擦性能,可以尝试采用Ag和Cu共掺杂的方式降低薄膜的成本。
    • 摘要: 一种3D石墨烯纳米带-MXene-橡胶复合母胶的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 111117005A申请公布日:2020年5月8日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发明人:樊志敏、刘宇艳、谢志民等本发明介绍了一种3D石墨烯纳米带-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MXene)-橡胶复合母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多壁碳纳米管氧化切割,使其外管纵向展开而内管得到保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