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碰撞风险

碰撞风险

碰撞风险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航空、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141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科技和产业、科技风、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及空管学术会议暨航电与空管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CCATM2016)、第一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2010年交通运输类院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碰撞风险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兆宁、王莉莉、吴卿刚等。

碰撞风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1412 占比:99.72%

总计:41527篇

碰撞风险—发文趋势图

碰撞风险

-研究学者

  • 张兆宁
  • 王莉莉
  • 吴卿刚
  • 张建平
  • 谢方泉
  • 邹翔
  • 陈振玲
  • 刘钊
  • 刘文
  • 刘计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昕晨; 王雪萍
    • 摘要: 针对导航误差及速度误差所造成的实际位置偏差,以Reich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侧向、纵向和垂直三个角度建立碰撞风险模型,推导出不同方向上的单侧碰撞风险模型,结合飞行技术误差,给出总体碰撞风险模型。以北京大兴机场当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四条跑道为例,对北京大兴机场交叉跑道运行条件下,跑道不同组合的尾流间隔,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给出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航空器碰撞风险。在达到安全目标水平的基础上初步计算出管制员最佳的指令发布时机,对我国未来的交叉跑道建设、安全运行及管制员的指令发布提供参考。
    • 王莉莉; 阳杰
    • 摘要: 针对未来多架物流无人机飞行在同一航线可能引起的安全冲突问题,提出规划无人机之间的安全间隔以规避运行风险。根据无人机在地面控制系统监控下的飞行特点,结合位置误差概率模型,综合考虑无人机定位误差、速度误差以及侧风的影响,依次建立无人机之间纵向、侧向和垂直方向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并得出ICAO安全目标水平下的最小安全间隔。选取顺丰在江西省赣州市开辟的物流配送航线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机型组合之间3个方向的最小安全间隔。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以为物流无人机飞行配备安全间隔提供参考。
    • 徐鑫; 王孝兰; 郭晨
    • 摘要: 随着多车道的出现,高速道路匝道数目的增加以及道路特点,使车辆行驶环境变得尤为复杂,导致行驶事故极易发生。考虑到行车场景的复杂性,本文分析车辆间关系,推导邻车关联性及碰撞机理,充分考虑邻车状态对本车的影响,建立多车道车辆运行碰撞风险模型,并计算危险度。以前车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为输入,建立隶属度函数以及对应规则,定义各参数的论域范围,利用模糊控制方法求解出合理的期望加速度,结合安全距离模型建立纵向避障控制策略,实现纵向避障。
    • 张晓斐; 王孝兰; 郭晨
    • 摘要: 针对汽车安全避障的问题,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必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汽车纵向避障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路面附着系数对纵向避障控制策略的影响;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算法,建立了考虑路面状态的安全距离模型;分析了行驶安全性和成员舒适性对避障控制策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PC的汽车纵向避障控制策略。经Matlab/Simulink-PresSan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可准确估算路面附着系数,建立的纵向避障控制策略能够在不同工况下有效提高避障准确性,降低碰撞风险
    • 韩鹏; 周斌; 张恩宇
    • 摘要: 随着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无人机干扰航班正常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研究终端区内无人机与有人机的碰撞风险,本文构建3类典型场景:无人机与有人机在航路中运行;无人机与有人机自由飞行;无人机自由飞行,有人机在航路中或沿进离场程序飞行。场景一使用Reich模型,利用正态分布函数计算碰撞概率。场景二使用气体模型,考虑航空器速度大小方向对碰撞概率的影响。针对前两者的局限性,提出更符合实际运行场景三的改进碰撞模型,通过有人机与无人机的4D航迹冲突,结合蒙特卡洛法进行仿真,计算有人机与无人机的碰撞概率。结果表明,基于4D航迹冲突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能够满足终端区内有人机/无人机碰撞风险估算需求。
    • 王勇; 孙英然
    • 摘要: 为评估无锡硕放机场雷达管制下进近航空器复飞阶段的碰撞风险,采用概率论模型,分别计算航空器侧向、纵向和垂直间的碰撞风险,从而确定总碰撞风险。经计算,无锡硕放机场进近雷达管制间隔18千米时以及缩小到10千米时,复飞阶段航空器的碰撞风险均满足安全目标水平。
    • 岳睿媛; 苏彬; 朱新平; 曹哲
    • 摘要: 随着民航空域运行的日益繁忙,如何从量化分析的角度构建有效合理的数学模型对航路飞行碰撞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提高航路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是业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提出基于改进Event模型的航路飞行过程垂直碰撞风险评估方法,用符合航空器在空间上速度矢量分布的几何体即两个拼接的椭圆锥体碰撞盒代替原Event模型中的长方体碰撞盒计算航空器穿越相邻高度层的概率;并利用改进前后碰撞盒的面积大小比值推导改进后航路中航空器的垂直碰撞风险公式,将碰撞风险参数带入改进后的碰撞风险公式进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计算的航空器在航路中垂直碰撞风险是原长方体Event模型碰撞风险模型的13%左右,是原椭球体Event模型碰撞风险模型的67%左右,使用该方法进行量化评估是可行的。
    • 温惠英; 李秋灵; 赵胜
    • 摘要: 为了研究大型车换道行为特性及其风险状况,基于无人机拍摄与图像识别技术,采集快速路合流区大型车运动轨迹数据,并对其换道特性和时空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型车换道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为5.28 s,前半时间平均值为2.60 s,后半时间平均值为2.68 s,纵向换道行驶距离平均值为78.12 m,均服从Weibull分布,且均与换道速度显著相关,大型车换道持续时间及前半时间均和与原车道前车间距、与目标车道前车间距显著相关,前半时间还与沿车道线距离显著相关;75.40%的大型车在合流区瓶颈路段前100 m内开始变道,且由外侧车道向内侧车道依次扩散;大型车与原车道前车的车间距和相对速度平均值最小,分别为22.91 m、-0.90 m/s,若换道间隙较小,驾驶员更倾向于在换道间隙缩小缓慢或不断扩大时换道;大型车换道时与原车道前车的碰撞风险最高,约有15.32%大型车换道时与前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 励瑾; 钟罡; 张晓玮; 张洪海
    • 摘要: 随着智能交通运输体系的逐渐完善和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无人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低空空域。研究对象上,本文聚焦无人机城市低空运行场景,研究无人机之间、无人机与飞鸟之间的碰撞风险。研究方法上,基于改进Reich模型计算无人机之间的碰撞风险,同时融合城市低空因素建立基于位置误差的碰撞风险模型探究飞鸟与无人机之间的碰撞风险。最后通过设置不同航路场景计算不同航路构型下的碰撞风险。经实例验证,本文提供的计算方法能够有效计算碰撞风险,为无人机的风险管控提供一定思路。
    • 胡健; 程志友
    • 摘要: 针对耙吸船在航道施工时与过往船舶存在的碰撞危险,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并建立影响因素评价模型,计算耙吸船会遇过程中以驾驶员综合素质、自然环境及综合距离等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各个因素对耙吸船避让会遇过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对会遇过程影响最大的是耙吸船的转向性能、船速以及驾驶员业务水平,其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情况;评价模型能定量判定影响因素大小,为耙吸船驾驶员规避碰撞风险提供预警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