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硅酸盐矿物

硅酸盐矿物

硅酸盐矿物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59347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地学前缘、矿床地质、百科知识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磷复肥/磷化工技术创新(宜化)论坛、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硅酸盐矿物的相关文献由78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传尧、印万忠、方云祥等。

硅酸盐矿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9347 占比:99.53%

总计:59626篇

硅酸盐矿物—发文趋势图

硅酸盐矿物

-研究学者

  • 孙传尧
  • 印万忠
  • 方云祥
  • 沈上越
  • 潘亚平
  • 范力仁
  • 连宾
  • 刘广义
  • 孙振亚
  • 宗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慧
    • 摘要: 第七节原料的陈化原料制备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陈化,陈化的主要作用是使物料混合均匀、水分均化,并进行离子交换,使一些硅酸盐矿物与水接触水解成为胶结物质,从而提高原料的塑性;它可以发生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微生物繁殖,使原料松软均匀,进而达到增加塑性、提高流动性和黏结性,为坯体成型做好充分的准备。
    • 高健; 史志新; 钟祥
    • 摘要: 作为钒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明硅酸盐矿物在焙烧阶段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掌握钒渣体系在焙烧过程的演变规律,对指导焙烧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矿物分析仪、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等技术手段对高钙钒渣焙烧阶段主要硅酸盐矿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橄榄石的氧化分解温度区间为334~850°C,分解初期颗粒内外形成非晶态石英,随温度上升,铁橄榄石颗粒外缘出现逐渐加厚的氧化铁边直至颗粒完全分解,其分解产物为石英和氧化铁;钙铁辉石的氧化分解温度区间为334~850°C,分解初期同样以颗粒内外形成非晶态石英为标志,随温度上升,钙铁辉石颗粒外缘出现钒酸钙环带和氧化铁直至颗粒完全分解,其分解产物主要为石英、钒酸钙和氧化铁;硅酸二钙的反应温度区间为640~850°C,反应初期以颗粒外缘出现钒酸钙环带为标志,随温度升高,硅酸二钙逐渐分解,其分解产物主要为钒酸钙、石英和氧化铁。
    • 马超越; 谭艳艳; 张欣茹; 李程; 严志宇
    • 摘要: 采用水热法人工合成掺Fe硅酸盐,用于微波催化。通过表征证明合成的掺Fe硅酸盐为蛇纹石结构,含Fe量高于天然蛇纹石和参考文献值,结构优于天然蛇纹石。通过煅烧进一步表明掺Fe型催化剂在结构上的优势。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结果显示,与负载型相比掺Fe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微波催化性能。本研究为含Fe微波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方向。
    • 摘要: 2022年9月14日,在严格的审查与投票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李国武教授团队申报的新矿物石匠石(shijiangshanite)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全票批准通过,批准号IMA 2022-029。该矿物以发现地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与林西县交界地石匠山铅锌矿命名(大石山),新矿物是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该矿区矿物种类丰富,已查明有30余种已知稀有矿物种,石匠山石是该矿区发现的第一种新矿物。
    • 张晨阳; 张志杰; 林少敏; 钟明峰; 余亚玲; 徐威
    • 摘要: 活化硅酸盐矿物原料能够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从而减少能耗.受植物吸硅现象启发,有机酸活化硅酸盐矿物被关注.本文总结了活化硅酸盐矿物研究现状及其机理,并综述了单一低分子量有机酸溶出硅酸盐矿物中骨架元素的机制,最后介绍本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有机酸活化硅酸盐矿物的今后研究作了展望.
    • 王海波; 杨姣姣; 裴文刚; 杨敏敏; 史兆国; 秦士贞
    • 摘要: 硅酸盐矿物是经沉积物风化成岩后完成元素分配,形成具有强吸附性、离子交换性的层状或层链状构造的硅酸盐矿物及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总称,可以吸附霉菌毒素、重金属、细菌、病毒,并可修复保护肠膜,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与菌群,提高肠道酶活性.硅酸盐矿物可作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产,增强机体抗氧化、免疫功能,改善畜产品品质,改善畜禽舍环境.本文综述了硅酸盐黏土矿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为硅酸盐矿物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邱添; 曾令森; 申婷婷
    • 摘要: 人为排放CO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碳捕获与封存是世界公认的实现碳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基性-超基性岩碳酸盐化固碳作为地质碳汇之一,是一种经济、安全且长久的碳捕获与封存方式,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阐述了自然条件下基性-超基性岩碳酸盐化反应过程,分析其固碳机理和影响基性-超基性岩碳酸盐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基性-超基性岩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认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未来大气CO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 李向应; 王宁练; 丁永建
    • 摘要: 造山运动和地貌形成是板块汇聚或动力抬升后岩石隆升引起的,其伴随着物理侵蚀率增加、岩石暴露和河流泥沙向海洋的转移。物理侵蚀、化学风化与碳循环关系密切,其耦合作用以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反应为基础[式(1)]。长期以来,硅酸盐风化被认为是去除大气CO_(2)、平衡火山活动碳排放的一个关键机制,维持着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1]。
    • 连宾; 肖波; 肖雷雷; 王伟英; 孙启彪
    • 摘要: 岩石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和普遍发生的地质营力之一.微生物对含钾岩石(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的风化能够释放其中的钾、硅和钙等元素,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促进矿物元素的碳酸化沉淀,这是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微生物对岩石的生物转化作用既涉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调控,也与元素的迁移转化和次生矿物的演化序列有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采用矿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系统地研究微生物促进含钾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并耦联碳酸化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证实,在纯培养条件下,微生物风化含钾矿物主要采用酸解、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方式的协同作用,并可通过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来响应缺钾的环境以实现其对含钾矿物的有效风化,显然这有赖于微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精细的分子调控机制.在土壤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对矿物风化的显著特征是该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协同互作的群体作用效应.微生物碳酸酐酶参与的硅酸盐矿物风化伴随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可能是个长期被忽视的地表碳增汇过程,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质演化历史中微生物对碳素迁移转化的驱动机制.加入含钾硅酸盐矿粉的有机肥已经显示出其在土壤改良、作物生长和增加土壤碳汇等方面的正面应用效果,这为利用硅酸盐矿物的生物风化作用来延缓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提供了新的思路.介绍了有关微生物对含钾岩石生物转化释放钾素的分子机理及其碳汇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 胡志中; 杨波; 晏雄; 杜谷
    • 摘要: LA-ICP-MS是硅酸盐矿物元素原位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该方法的准确分析受到仪器条件、信号漂移校正、标准物质选择策略、定量校正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试验以及当前LA-ICP-MS硅酸盐矿物研究对其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NIST玻璃标准和地质标准之间存在基体差异影响,但也能用于硅酸盐矿物定量分析,采用多标准有助于分析的准确,从而满足不同硅酸盐样品的准确分析,而基本归一法适用于硅酸盐矿物特别是无水矿物的分析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