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8707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岭南急诊医学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第五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暨2011浙江省心血管病年会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傅向华、光雪峰、李毅等。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8707 占比:99.97%

总计:398839篇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文趋势图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研究学者

  • 傅向华
  • 光雪峰
  • 李毅
  • 王健
  • 谷新顺
  • 赖碁
  • 姜云发
  • 景舒南
  • 杨丽霞
  • 葛智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栋(综述); 蒋小英(审校)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最有效开通闭塞相关动脉并恢复心肌灌注的治疗措施,然而,有时尽管成功开通了闭塞相关动脉,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冠脉无复流现象,无复流往往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的,并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早期预测及诊断无复流,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治疗策略,这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 彭倬; 杨丽霞; 石燕昆; 陈宇; 陈长征; 杨梅
    •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诊疗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5月25日就诊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心内科并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选取2019年同期行PPCI的STEMI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胸痛中心急诊手术再灌注时间点、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198.5(134.25,314.00)min比161.5(101.80,228.50)min,P=0.022]、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281.5(90.25,1010.50)min比240.0(80.00,526.25)min,P=0.049]、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600.5(318.25,1293.75)min比401.5(237.25,794.00)min,P=0.019]均延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0 d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0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66±5.52)mm比(46.15±5.15)mm,P=0.046]、MACCE发生率(10.0%比5.4%,P<0.001)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43.89±6.55)%比(45.66±4.97)%,P=0.02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STEMI患者发病就诊时间明显延迟,首次医疗接触到术前的时间延长,术后30 d的MACCE发生率增高,心功能下降,患者预后较常规时期差。应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进一步优化STEMI就诊流程,减少院前及院内时间的延迟,使胸痛中心如常态化高效、有序运作。
    • 蔡正哲; 叶晓东; 王杰伟; 曾丽红; 王建玲
    • 摘要: 目的:总结基于胸痛中心区域救治体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我院接受PPCI治疗并资料上传至国家胸痛中心数据平台的11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绕行急诊,将患者分为绕行组(58例)和非绕行组(60例),观察两组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门球时间(D-to-B)与发病到球囊扩张血管时间(S-to-B),比较两组D-to-B达标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院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非绕行组比较,绕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无明显差异(P>0.05);绕行组S-to-FMC、D-to-B与S-to-B均明显短于非绕行组(P<0.05);绕行组术后LVEF明显增高,随访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基于胸痛中心区域救治体系对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行PPCI,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
    • 杨洋; 姜醒华
    • 摘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心病中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类型,近30%~50%的STEMI患者存在非梗死相关动脉(non infarct-related artery,No-IRA)病变,目前临床上No-IRA是否需介入治疗仍缺乏最佳评估指标。既往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评估No-IRA,但CAG对No-IRA的评估可能不准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对No-IRA介入治疗可能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对FFR基本情况、FFR指导No-IRA介入治疗的进展,以及FFR衍生技术作综述。
    • 王继红; 韩昊; 韩蕊; 梅迎晨; 胡文兰; 赵兴山; 乔岩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直接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联合人工血栓抽吸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于12 h内行PPCI的病人,根据是否应用人工血栓抽吸术分为单纯PPCI治疗组和PPCI联合血栓抽吸组。整个队列平均随访3.2年,比较两组病人临床事件发生的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心脏原因引起的再入院及脑卒中。结果人工血栓抽吸装置在PPCI中的使用成功率为99.25%。单纯PPCI治疗组较PPCI联合血栓抽吸组罪犯血管为分叉病变比例更高、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术前TIMI分级0级或1级的比例更低、血栓病变者所占比率更低、近端闭塞所占比率更高。PPCI联合血栓抽吸组行直接支架植入术者高于单纯PPCI治疗组,支架植入术后扩张者低于单纯PPCI治疗组,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者、Ⅱb/Ⅲa药物应用的比率高于单纯PPCI治疗组(P0.05)。根据年龄、缺血时间、梗死相关血管、术前TIMI血流分级进行亚组分析,老年病人(年龄≥60岁)有获益趋势(P=0.05),而缺血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对心源性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没有影响。结论人工血栓抽吸装置在PPCI中的使用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在PPCI中联合应用人工血栓抽吸对1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没有影响,对1个月及3.2年的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及因心脏原因再入院的临床事件的发生没有影响。是否联合血栓抽吸装置,年龄、PPCI术前缺血时间、梗死相关动脉、术前TIMI血流分级对心源性死亡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没有影响,但是年龄≥60岁组,联合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有获益趋势。
    • 洪志斌; 问肃生; 王毅锋; 雷晓亭; 刘培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建设胸痛中心对天水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 比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前后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474例STEMI患者,其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289例,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胸痛中心建设前)收治的患者作为非胸痛中心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胸痛中心建设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胸痛中心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PCI比例、溶栓比例、非PCI医院转诊比例、院内死亡比例、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PPCI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FMC)、首份心电图时间、门球时间(D-to-B)、总缺血时间、绕行急诊和CCU比例的不同.结果 相对于非胸痛中心组,胸痛中心组PPCI比例[76(45.8%)vs.213(69.2%),P<0.001]、非PCI医院转诊比例[53(31.9%)vs.172(55.8%),P<0.001]高于非胸痛中心组,住院天数[11(13,8)vs.9(12,7),P=0.001]、院内死亡比例[16(9.6%)vs.15(4.9%),P=0.045]低于非胸痛中心组;非胸痛中心组的溶栓比例高于胸痛中心组[33(19.9%vs.36(11.7%),P=0.016],两组住院费用[34166.83(42576.56,10679.16)vs.32503.35(39048.41,19410.39),P=0.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CI患者胸痛中心组首份心电图时间[15(18.75,10)vs.6.10(6.79,4.92),P<0.001]、D-to-B时间[90(105,80)vs.80(102,53.50),P<0.001]低于非胸痛中心组,绕行急诊和CCU比例[6(7.9%)vs.64(30.2%),P<0.001]高于非胸痛中心组,S-FMC时间[140(235,67.50)vs.120(2595.5,66.25),P=0.711]及总缺血时间[352.50(488.25,269.25)vs.350.50(514.25,244.25),P=0.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痛中心建设能优化STEMI的救治流程,降低院内病死率,但要不断的缩短S-FMC和总缺血时间还需加强公众胸痛知识的教育、持续的改进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的建设.
    • 李莉娟; 张莉; 陈世健; 汪莲开
    • 摘要: 随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技术的成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已成为STEMI的首选治疗,使心肌梗死(EM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尽管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以心力衰竭(HF)为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HF发生贯穿于STEMI全程,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再灌注治疗基础上需要新的辅助治疗措施,缩小EMI面积、防止心脏重塑,减少EMI后HF等不良结果的发生。近年来,在EMI后针对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干细胞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STEMI伴严重EMI患者的机械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STEMI心脏保护疗法做一综述。
    • 李莉娟; 张莉; 陈世健; 汪莲开
    • 摘要: 随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技术的成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已成为STEMI的首选治疗,使心肌梗死(EM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尽管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以心力衰竭(HF)为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HF发生贯穿于STEMI全程,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再灌注治疗基础上需要新的辅助治疗措施,缩小EMI面积、防止心脏重塑,减少EMI后HF等不良结果的发生.近年来,在EMI后针对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干细胞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STEMI伴严重EMI患者的机械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STEMI心脏保护疗法做一综述.
    • 赵翰文; 丁士勤; 龚敏; 李坤鹏; 张英
    •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RIC)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血管转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11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与B组(n=57)。A组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接受RI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发病后12、15、18、21、24 h的CK-MB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C可以降低STEMI患者术后的CK-MB水平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损伤,降低MACE发生率。
    • 郑瑜; 李树仁; 刘肖; 郝潇
    • 摘要: 目的 探讨CRUSADE评分、Mehran评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并观察患者远期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术的305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非AKI组268例和AKI组3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住院资料,计算CRUSADE、Mehran及TIMI危险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3种危险评分对STEMI患者院内AKI发生的预测价值.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KI组患者CRUSADE、Mehran、TIMI危险评分均高于非AKI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RUSADE评分对STEMI患者院内发生AKI预测能力最强,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73~0.950).最佳截断点为40.5分,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和90.3%,约登指数为0.687.AKI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研究显示,AKI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增高(48%vs.20.4%,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AKI与MACE发生相关(HR=2.284,95%CI:1.101~4.740,P=0.027).结论 CRUSADE危险评分相较于Mehran、TIMI危险评分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AKI的良好预测指标,STEMI患者发生AKI可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