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流储备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5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7793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全国中西医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六届长城国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等;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文献由1489位作者贡献,包括向建平、霍云飞、张龙江等。

血流储备分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1 占比:5.0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7793 占比:94.83%

总计:8218篇

血流储备分数—发文趋势图

血流储备分数

-研究学者

  • 向建平
  • 霍云飞
  • 张龙江
  • 涂圣贤
  • L·戈申
  • 冯立
  • 刘广志
  • 徐波
  • 高琪
  • 吴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涛; 白静; 樊明强; 杨向向; 彭正飞; 杜丽; 曹煜
    • 摘要: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采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PCI,经“硬币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行PCI,n=40]、研究组(FFR指导下行PCI,n=40)。比较分析两组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剂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R指导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PCI可减少支架植入数量及造影剂剂量,避免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 折振兴; 于波
    • 摘要: 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并积极干预将有助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然而,易损斑块的形成机制仍未明确,多种因素可能共同促进斑块的易损性。现有研究表明易损的斑块特征、剪切力的作用、炎症活动及缺血之间的共同或相互作用可能更易于引起ACS。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在体评估易损斑块已成为可能。本文就此对易损斑块成像作一综述,希望对早期识别易损斑块有所帮助。
    • 李文建; 延荣强; 耿强; 王正忠
    • 摘要: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继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继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憋气等不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的一系列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一直被视作“金标准”,但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一些功能性缺血病变中,CAG用于判断冠脉病变远端的心肌是否存在灌注不足是存在缺陷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学和生理学指标,定义为存在狭窄病变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提供给心肌的最大血流量与理论上无狭窄情况下心肌所能获得最大血流量的比值。多项研究也证明FFR对临界病变具有准确的诊断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功能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是否造成心肌缺血。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术者在进行冠脉造影后制定的介入手术策略,在FFR指导后常可改变,目测的非缺血性病变可能接受了PCI,而血管造影上识别出的缺血性病变可能采取了保守治疗的策略。目的:探讨FFR指导下PCI策略的改变对于患者的预后是否存在正向的影响,以及FFR对于介入医师决策的影响力,证实FFR在临床上是否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心内科并行CAG检查显示冠脉动脉至少一支为中度狭窄病变(50%~90%)的冠心病患者共600例,其中观察组为联合FFR指导实行PCI治疗的患者,共300名,对照组为仅冠脉造影指导制定治疗策略的患者,共300名,600名患者出院后均将所有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收集后,由我中心3名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师回顾性阅片,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年龄指定治疗策略,通过查阅手术记录回顾当时行FFR检查后的治疗策略,统计改变治疗策略的人数(观察组A)与未改变治疗策略的人数(观察组B),随访所有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情况,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住院随访等,有42例患者失访,最终有55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272人,观察组286人,观察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及PCI资料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 (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发作)在对照组及观察组之间及观察组A和B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显示,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心梗示、PCI史、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数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置入支架数、造影剂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存在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联合FFR检测可减少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FFR对于术者PCI策略的决定有着显著影响力,且策略的改变对于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故对于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FFR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朋宾; 王春元; 张岩
    • 摘要: 近年来,血流储备分数(FFR)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和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侵入性诊断实验的"金标准"。但由于FFR测量本身的有创性和经济成本增加等局限性,FFR实际临床应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多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基于影像学和流体力学的计算冠状动脉生理学方法不断涌现。本文将就各种计算冠状动脉生理技术的优缺点和现有证据展开综述。
    • 肖亚楠; 高传玉; 尤世杰
    • 摘要: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为基础,重建冠状动脉三维结构后即可计算冠状动脉各处的FFR值。CT-FFR通过一次CT即可实现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研究证实了CT-FFR的诊断性能,并探索了其在临床决策、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随着国产CT-FFR软件的问世,涌现了许多针对国产CT-FFR软件诊断性能的研究。该文介绍了CT-FFR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
    • 胡耀宇; 田彤彤; 杨文蕊; 陈俊飞; 叶靖
    • 摘要: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生理功能的金标准,利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获得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流体力学运算,得到的FFR值(CT-FFR)能够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同步实现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缺血病灶解剖和功能的评估。CT-FFR与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利于指导CAD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的选择,从而改善预后。本综述介绍CT-FFR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与限制。
    • 黄祥辉; 潘伟彪
    • 摘要: 冠状动脉CTA模拟血流储备分数(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是一种基于冠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而计算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新技术。克服了有创FFR的局限性,并与FFR有良好的相关性。已有多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对CT-FFR进行了研究,作为评估冠心病的“看门人”,对评估冠状动脉缺血病变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CT-FFR的技术原理、临床研究及其对于冠心病的诊疗进行综述。
    • 唐异蓓; 张卡雄; 赵磊; 刘挨师; 王利东
    •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狭窄斑块冠状动脉周围(以下简称冠周)FAI,并与狭窄程度、斑块特征与FFR_(CT)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FAI能否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提供额外诊疗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具有高危风险可疑CAD患者,并接受CCTA检查与FAI、FFR_(CT)进一步分析。对梗阻性狭窄与正常管腔冠周FAI、FFR异常与正常冠周FAI、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冠周FAI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周FAI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际纳入36例患者,共计评价血管108支。梗阻性狭窄管腔与正常管腔冠周F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性冠状动脉周围FAI与FFR_(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周FAI呈中度正相关(r=0.508,P<0.05);无斑块冠周FAI与有斑块冠周F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周FAI、FFR_(C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冠周FAI可间接提供多项关联指标,是可解释管腔狭窄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途径。
    • 蒲维荣; 齐伟伟; 程赛明; 蒋小玲; 杨呈伟; 黄连军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值诊断心绞痛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德达医院收治的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50支血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FFR与冠状动脉CCTA诊断心肌缺血,以FFR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分析CT-FFR、CCTA诊断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心肌缺血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FFR诊断结果显示,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心肌缺血阳性患者23例、心肌缺血阴性患者27例;CT-FFR诊断结果显示,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心肌缺血阳性患者25例、心肌缺血阴性患者25例;CT-FFR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阳性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0.869、0.815、0.840、0.680,诊断稳定型心绞痛阴性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0.815、0.870、0.840、0.680;CCTA诊断结果显示,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心肌缺血阳性患者24例、心肌缺血阴性患者26例;CCTA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阳性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0.739、0.741、0.740、0.478,诊断稳定型心绞痛阴性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0.741、0.739、0.740、0.478。结论与CCTA相比,CT-FFR诊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筛查。
    • 张明多; 南楠; 兰宏志; 周渊; 马骏; 张闽; 杨帆; 张东凤; 屠琛琛; 田晋帆; 郑凌霄; 宋现涛; 张宏家
    • 摘要: 目的:对比基于冠状动脉CTA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深圳睿心智能医疗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计算的专利系统(Ruixin-FFR)计算狭窄处的FFRCT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测量的FFR值进行比较,以FFR≤0.8为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通过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来评价FFRCT的诊断效能。结果:对每个患者的FFRCT与有创FFR相比的准确率为91.8%,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73.7%,PPV为89.1%,NPV为93.3%。计算获得AUC值为0.890(P<0.0001)。FFRCT和有创FFR间相关系数r:0.652(P<0.0001),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57,组内相关系数r=0.770,P值均<0.001),Bland-Altman图显示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FFRCT对比有创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作为评估心肌缺血的一种高效、无创、准确的功能性参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