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人工肝

生物人工肝

生物人工肝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40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419142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透析与人工器官、肝脏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2015年器官移植年会、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等;生物人工肝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毅、王英杰、丁义涛等。

生物人工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9142 占比:99.93%

总计:419429篇

生物人工肝—发文趋势图

生物人工肝

-研究学者

  • 高毅
  • 王英杰
  • 丁义涛
  • 王宇明
  • 周平
  • 施晓雷
  • 刘路
  • 李兰娟
  • 刘俊
  • 潘明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柯; 张广浩; 张丞; 杨嘉屹; 吴昌哲; 霍小林
    • 摘要: 背景:如何在体外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目的:对肝细胞体外3D规模化扩增培养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总结了当前主要的肝种子细胞来源、3D培养方法、生物反应器系统以及培养过程关键指标实时在线监测的进展和局限,并对自动化、智能化生物反应器系统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ScienceDirect、EI、PubMed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hepatocyte,3D culture,proliferate,bioreactor system,monitor and control",中文检索词为:"肝细胞、3D培养、增殖、生物反应器系统、监测和控制".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5年1月至2021年3月,文献的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和荟萃分析,最终筛选出9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目前肝种子细胞来源、3D培养方式、生物反应器系统构建以及关键生化指标实时在线监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为进一步构建肝细胞体外3D规模化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人肝癌细胞系、永生化肝细胞、干细胞分化及其他来源的肝细胞均能在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肝功能表达,其中干细胞分化和直接重编程得到的肝细胞样细胞具有成熟肝脏细胞类似的细胞形态、功能和基因表达谱特征,在未来有更大的应用前景.③3D悬浮培养在培养密度、传质效率方面表现优异,且具有易于放大、接种和取用方便等优点,是肝细胞体外3D培养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④现有的生物反应器系统虽然能实现肝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但自动化程度低,且缺乏对关键生化指标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方法;此外,当前这几方面的研究相互融合程度低,也制约了肝细胞体外3D规模化培养体系的进展.⑤未来的研究重点是结合不同来源的肝种子细胞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合培养方式,以建立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实时在线监测方法,从而构建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生物反应器系统,最终实现肝细胞体外规模化制备.
    • 陈黎; 黄蕾; 余梦瑶; 张国英; 张世昌
    • 摘要: 背景: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和作用。将支架材料应用于中空纤维性反应器中有望解决中空纤维型反应器对肝细胞培养支持不足的问题。目的:筛选可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构建的三维支架材料。方法:检测聚氨酯、壳聚糖、聚乳酸-聚羟乙酸酯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将HL-7702人肝细胞分别接种于3种支架上,培养4 h时,检测细胞接种率;培养24 h时,检测细胞活性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培养3 d时,检测细胞内白蛋白合成量。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选择聚氨酯进行以下实验:鼠尾胶原被覆组,以鼠尾胶原溶液浸泡材料后接种HL-7702人肝细胞悬液;纤维蛋白凝胶组,以含纤维蛋白原的培养液重悬HL-7702人肝细胞,随后接种于支架上;聚氨酯对照组,直接接种HL-7702人肝细胞悬液。培养1,3,5,7 d后,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与白蛋白合成量。结果与结论:①3种支架均为多孔结构,聚氨酯和壳聚糖有较好的弹性,聚乳酸-聚羟乙酸酯质地较硬,聚氨酯和壳聚糖支架材料的孔隙率显著高于聚乳酸-聚羟乙酸酯(P0.05);③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细胞分布较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均匀,培养3,5,7 d的细胞活性与白蛋白含量高于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P<0.05),培养3,5,7 d的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低于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P<0.05);④结果表明,聚氨酯支架材料经纤维蛋白凝胶优化培养可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构建。
    • 李晓青; 李建州; 杨英; 李兰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囊流化培养对C3A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C3A细胞培养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二维培养组、微囊静态培养组和微囊流化培养组.评估微囊流化培养对C3A细胞活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培养模式对C3A细胞白蛋白、尿素合成能力及代谢能力的影响,检测肝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肝细胞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微囊静态及微囊流化培养组C3A细胞的白蛋白、尿素合成能力和CYP1A2、CYP3A4代谢活性高于二维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囊静态培养组比较,微囊流化培养组C3A细胞的白蛋白、尿素合成能力及CYP1A2代谢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静态及微囊流化培养组C3A细胞的CYP1A2、CYP2B62、CYP2E1、CYP3A4、UGT2B4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二维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囊静态培养组比较,微囊流化培养组C3A细胞代谢相关信号通路p-PKC、p-PKA、钙调蛋白(CaM)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囊流化培养能够显著提高C3A细胞的合成及代谢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相关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及CaM的水平有关.
    • 黄蕾; 张世昌; 顾春荣; 刘京萍; 陈黎
    • 摘要: 目的 评价亚低温培养对猪肝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探讨亚低温保存和运输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分离的新生猪肝细胞分别于25°C、28°C、33°C条件下培养24 h后,恢复至37°C继续培养,观察亚低温培养肝细胞的形态及LDH和AST漏出量,检测复温前后肝细胞白蛋白合成率、氨清除率和尿素合成率.结果 亚低温培养24 h和复温37°C培养能较好地维持肝细胞形态,各组肝细胞LDH和AST漏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培养24 h,25°C组肝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28°C组和33°C组,28°C组和33°C组尿素合成率、白蛋白合成率、氨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3°C组的肝细胞氨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特别是28°C和33°C培养可有效保持肝细胞形态和维持肝细胞功能,有望为临床生物人工肝治疗提供一种较好的肝细胞保存和运输方法.
    • 李建州; 李晓青; 杨英; 李兰娟
    • 摘要: 目的 比较Huh7细胞、HepLi3细胞与C3A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合成、代谢功能,评估其作为生物人工肝细胞源的潜力.方法 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观察3种肝细胞的形态和增殖能力,检测肝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3种肝细胞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及代谢功能,评估肝衰竭血浆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3种肝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其中HepLi3的增殖能力最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LB、GST、CYP1A2、CYP2E1、CYP3A4等功能相关基因在3种肝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uh7细胞GST、CYP1A2、CYP3A4的表达水平最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种肝细胞中均能够表达CYP1A2、CYP2E1、CYP3A4等功能蛋白.3种肝细胞均具有良好的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及CYP1A2、CYP3A4代谢活性,Huh7细胞的CYP1A2代谢活性最高,HepLi3细胞的CYP3A4代谢活性最高.肝衰竭血浆对3种肝细胞的活性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Huh7、HepLi3细胞具备成为生物人工肝细胞源的潜力.
    • 陈黎; 黄蕾; 余梦瑶; 张国英; 张世昌
    • 摘要: 背景: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和作用.将支架材料应用于中空纤维性反应器中有望解决中空纤维型反应器对肝细胞培养支持不足的问题.目的:筛选可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构建的三维支架材料.方法:检测聚氨酯、壳聚糖、聚乳酸-聚羟乙酸酯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将HL-7702人肝细胞分别接种于3种支架上,培养4 h时,检测细胞接种率;培养24 h时,检测细胞活性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培养3 d时,检测细胞内白蛋白合成量.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选择聚氨酯进行以下实验:鼠尾胶原被覆组,以鼠尾胶原溶液浸泡材料后接种HL-7702人肝细胞悬液;纤维蛋白凝胶组,以含纤维蛋白原的培养液重悬HL-7702人肝细胞,随后接种于支架上;聚氨酯对照组,直接接种HL-7702人肝细胞悬液.培养1,3,5,7 d后,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与白蛋白合成量.结果与结论:①3种支架均为多孔结构,聚氨酯和壳聚糖有较好的弹性,聚乳酸-聚羟乙酸酯质地较硬,聚氨酯和壳聚糖支架材料的孔隙率显著高于聚乳酸-聚羟乙酸酯(P0.05);③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细胞分布较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均匀,培养3,5,7 d的细胞活性与白蛋白含量高于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P<0.05),培养3,5,7 d的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低于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P<0.05);④结果表明,聚氨酯支架材料经纤维蛋白凝胶优化培养可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构建.
    • 马鸿倩; 鄢和新
    • 摘要: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和某些遗传性肝脏疾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肝脏的供给和需求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缺口.作为器官移植的替代方法,肝细胞移植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然而原代人肝细胞(,PHHs)数量少,且难以进行体外扩增.人多能干细胞(hPSCs)可以无限扩增并分化为包括肝细胞在内的任何类型的细胞.本文讨论了hPSCs向肝细胞分化方案的技术改进,以及迄今为止开发的临床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