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合支架

复合支架

复合支架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73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848239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北京生物医学工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年第十四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第九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讨论会、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等;复合支架的相关文献由184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瑞、蓝咏、刘玉等。

复合支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48239 占比:99.98%

总计:848416篇

复合支架—发文趋势图

复合支架

-研究学者

  • 郭瑞
  • 蓝咏
  • 刘玉
  • 高长有
  • 郭全义
  • 刘舒云
  • 卢世璧
  • 李涤尘
  • 连芩
  • 刘亚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俊铭; 熊贤梅; 马立琼; 张严; 陈梓杰; 李世杰; 陈柏行; 姜自伟; 曾展鹏; 高怡加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和3D打印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支架成为骨移植的热门研究材料,目前这些材料的研究方向较分散,现有研究中鲜有针对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且缺乏不同类型材料的比较,因长骨干的主要成分为皮质骨,其愈合更具挑战。目的:通过实验评估和比较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和微纳米3D复合支架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桡骨15 mm骨缺损模型,根据不同移植物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富血小板血浆组(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组(浓缩生长因子)和3D复合支架组(微纳米3D复合支架),每组8只。术后第1天及第6,12周行X射线检查,在术后12周先行行为学观察,之后取兔尺桡骨标本行Micro CT扫描,对比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最后将骨标本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富血小板血浆组、浓缩生长因子组和3D复合支架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行为学观察差异较小;而空白组基本无新骨形成,术后12周均出现明显的跛行;②在术后6,12周的X射线成像上各干预组要优于空白组,而各干预组之间对比灰度值差异也较明显,但富血小板血浆组和浓缩生长因子组在12周未见明显差异;③术后12周富血小板血浆组和浓缩生长因子组在骨密度和骨量对比上无显著差异,但各参数均优于3D复合支架组;④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和浓缩生长因子无疑能促进早期新骨形成,且两者在长远影响中无明显差异;由羟基磷灰石制作的无机材料支架难以完全促进骨缺损愈合,需加入其他有机成分改善其性能才能发挥最大的成骨效能。
    • 孙可欣; 曾今实; 李佳; 蒋海越; 刘霞
    • 摘要: 背景:基质分泌不均匀、力学强度不足是影响组织工程构建物在体内形成效果的重要因素,力学刺激是促进细胞外基质分泌的有效手段。目的:探索3D生物打印复合支架在力学加压环境下的生物学表现。方法:采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软骨细胞-甲基丙烯酰胺基明胶复合支架,活死染色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将复合支架置于力学加压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加压培养,以6孔板中不加压培养的复合支架为对照,活死染色观察细胞存活情况,组织学染色观察复合支架体外软骨形成情况,qRT-PCR检测成软骨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加压与不加压复合支架分别植入裸鼠皮下,5周后取材,组织学观察软骨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复合支架外观呈现清晰的网格状结构,体外培养1,4,7 d时,支架形态稳定、结构清晰,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②培养2周后,加压组复合支架中的细胞存活率低于不加压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两组复合支架均有明显的软骨陷窝结构,细胞在材料中分布较均匀,加压组复合支架的材料间空隙内有更多新生软骨组织形成;番红O染色显示两组均可见红色软骨基质形成,加压组细胞周基质染色更深;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加压组着色更为明显;加压组弹性蛋白、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高于不加压组(P<0.05);③植入裸鼠皮下5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加压组软骨组织形成更为均一,软骨细胞大小均匀,陷窝结构明显;④结果表明,虽然体外加压刺激会引发3D生物打印软骨细胞-甲基丙烯酰胺基明胶复合支架中的细胞死亡,但同时会促进存活细胞向支架空隙间长入,提高其软骨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成软骨能力。
    • 张圣敏; 曹长红; 王宁宁; 王静; 李章一
    • 摘要: 背景:3D打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支架因其个性化的外型、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被广泛应用于临界骨缺损修复,然而由于支架内部缺乏早期的血管供应,植入后对骨组织再生会产生不利影响.目的:验证负载去铁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成骨与成血管作用.方法:采用低温3D打印技术分别构建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支架)与负载去铁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实验支架),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与体外降解性能,同时检测负载去铁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去铁胺缓释性能.将大鼠脂肪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组支架上,以接种培养板的细胞为对照,分别进行细胞骨架观察、细胞增殖实验、活死细胞染色、qRT-PCR检测与免疫荧光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种支架具有均匀分布的大孔结构,表观形貌无明显差异,支架孔径约510 μm;②体外降解实验显示,两组支架均缓慢稳定的降解,第8周时的降解率均小于10%;两种支架周围的pH值稳定在7.1-7.4;③体外缓释实验显示,实验支架浸泡在PBS中前2周时去铁胺释放较快,后期释放较为平缓,在8周内释放了75%左右;④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两种支架上的脂肪干细胞均呈纺锤形,铺展较大;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组支架上均有很多细胞伪足,细胞在材料表面有较大的铺展;⑤CCK-8实验显示,3组细胞增殖无差异(P > 0.05);⑥qRT-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及对照支架组比较,实验组支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钙素基因表达升高(P < 0.01);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与对照组及对照支架组比较,实验支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钙素蛋白表达升高(P < 0.01);⑦结果表明,3D打印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去铁胺支架有望发挥良好的成骨和血管化双重作用.
    • 卢育南; 张信照; 林斌斌; 徐敢; 陈景帝; 陈顺有
    • 摘要: 背景:骨碎补的有效成分柚皮苷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传统功效,能增加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目的:探究载中药骨碎补有效成分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骨传导和骨诱导性能。方法:将一定钙磷比的羟基磷灰石前体液与含柚皮苷的壳聚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原位结晶、冷冻干燥,获得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将1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n=5)、对照组(n=5)和实验组(n=5),建立直径5 mm颅骨骨缺损模型,空白组未填充生物材料,对照组填充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实验组填充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术后4周取材,CT扫描观察颅骨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颅骨修复的形态学,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缺损区域局部成骨活性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CT扫描显示,空白组大鼠颅骨未见明显骨生成,仅在缺损边缘可见少量新生骨;对照组于缺损孔隙可见新生骨形成,新生骨较少;实验组骨缺损修复良好,新生骨组织与缺损孔隙周围颅骨密度相似,大面积新生骨广泛填充了缺损孔隙。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填充以稀薄的疏松网状纤维组织,可见大量炎性反应病灶,仅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骨生成;对照组与实验组缺损区均可见支架材料残留,新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成簇分布于支架孔隙及缺损区边缘,周围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其中以实验组表现出更强的新骨爬行替代能力。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局部成骨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④结果表明,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可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必要的载体,柚皮苷可创造局部成骨微环境、加速新生骨组织的生长,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性能。
    • 刘名; 王凯
    • 摘要: 背景:有研究证明山楂叶总黄酮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给药方式局限于腹腔注射,而直接应用于脊髓损伤部位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比较负载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与腹腔注射山楂叶总黄酮联合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与负载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取40只SD大鼠,建立脊髓全切损伤模型,随机分4组:损伤对照组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支架组植入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支架+药物注射组植入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20 mg/(kg·d)的山楂叶总黄酮;负载药物支架组植入负载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后8周内应用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术后8周时进行脊髓组织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自术后2周开始,植入支架3组大鼠的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角度均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负载药物支架组高于支架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高于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损伤对照组损伤区域未见脊髓组织,其余3组植入的支架与损伤脊髓端连接较紧密,并且支架材料中长入了组织与细胞,支架+药物注射组与负载药物支架组长入的组织较多;③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植入支架3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损伤对照组(P<0.05),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支架组、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低于支架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的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支架组、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的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支架组(P<0.05);④结果表明,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或以缓释微球局部应用联合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均可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其中以缓释微球局部应用的效果更好。
    • 卢仁培; 邹志晨; 赵丰年; 郑昌明; 宋科官
    • 摘要: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完全降解性等优点成为人工骨源的理想材料,但其缺乏亲水性、不具有成骨诱导能力、降解产物酸化微环境等缺点不利于骨缺损修复,因此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就显得十分必要。目的:阐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支架的相关研究进展。
    • 卢仁培; 邹志晨; 赵丰年; 郑昌明; 宋科官
    • 摘要: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完全降解性等优点成为人工骨源的理想材料,但其缺乏亲水性、不具有成骨诱导能力、降解产物酸化微环境等缺点不利于骨缺损修复,因此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就显得十分必要.目的:阐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支架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录的文献,检索中文关键词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骨缺损、复合支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改性、表面改性、共混修饰",英文关键词为"Polylactic acid-hydroxyacetic acid copolymer,PLGA,bone defect,composite scaffold,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modification,surface modification,blending modification",排除相关程度低、过于陈旧或重复的文献.结果 与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的修饰方法众多,主要以共混修饰和表面修饰为主.共混修饰是通过在支架制造时掺入其他物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氢氧化镁等无机物,可以提高支架的力学性能、亲水性,改变细胞行为,促进造骨.表面修饰是在支架表面包被一层活性物质,调节细胞-支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通过各种改进方法支架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许多困难.
    • 刘名; 王凯
    • 摘要: 背景:有研究证明山楂叶总黄酮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给药方式局限于腹腔注射,而直接应用于脊髓损伤部位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比较负载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与腹腔注射山楂叶总黄酮联合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与负载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取40只SD大鼠,建立脊髓全切损伤模型,随机分4组:损伤对照组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支架组植入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支架+药物注射组植入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20 mg/(kg·d)的山楂叶总黄酮;负载药物支架组植入负载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后8周内应用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术后8周时进行脊髓组织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与结论:①自术后2周开始,植入支架3组大鼠的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角度均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负载药物支架组高于支架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高于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损伤对照组损伤区域未见脊髓组织,其余3组植入的支架与损伤脊髓端连接较紧密,并且支架材料中长入了组织与细胞,支架+药物注射组与负载药物支架组长入的组织较多;③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植入支架3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损伤对照组(P<0.05),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支架组、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低于支架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的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支架组、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的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支架组(P<0.05);④结果表明,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或以缓释微球局部应用联合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均可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其中以缓释微球局部应用的效果更好.
    • 卢育南; 张信照; 林斌斌; 徐敢; 陈景帝; 陈顺有
    • 摘要: 背景:骨碎补的有效成分柚皮苷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传统功效,能增加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目的:探究载中药骨碎补有效成分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骨传导和骨诱导性能.方法:将一定钙磷比的羟基磷灰石前体液与含柚皮苷的壳聚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原位结晶、冷冻干燥,获得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将1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n=5)、对照组(n=5)和实验组(n=5),建立直径5 mm颅骨骨缺损模型,空白组未填充生物材料,对照组填充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实验组填充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术后4周取材,CT扫描观察颅骨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颅骨修复的形态学,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缺损区域局部成骨活性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CT扫描显示,空白组大鼠颅骨未见明显骨生成,仅在缺损边缘可见少量新生骨;对照组于缺损孔隙可见新生骨形成,新生骨较少;实验组骨缺损修复良好,新生骨组织与缺损孔隙周围颅骨密度相似,大面积新生骨广泛填充了缺损孔隙.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填充以稀薄的疏松网状纤维组织,可见大量炎性反应病灶,仅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骨生成;对照组与实验组缺损区均可见支架材料残留,新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成簇分布于支架孔隙及缺损区边缘,周围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其中以实验组表现出更强的新骨爬行替代能力.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局部成骨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④结果表明,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可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必要的载体,柚皮苷可创造局部成骨微环境、加速新生骨组织的生长,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性能.
    • 刘青桥; 郝博雅; 刘文昊; 童元建; 周航; 刘健; 许海燕
    • 摘要: 目的构建碳纤维/磁性纳米颗粒/高分子共轴纤维复合支架,研究支架的微观形貌及理化性质,初步评价支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共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薄膜,芯层为聚乳酸,壳层为明胶,各层均含有Fe_(3)O_(4)纳米颗粒,在薄膜层中间加入碳纤维,得到复合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纺丝纤维及碳纤维的微观结构,使用四探针测试仪、震荡样品磁强计、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检测支架的电导率、磁滞回线、弹性模量和热行为。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形貌,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评价细胞活性。结果电纺丝纤维呈无规缠结状态,碳纤维均匀散布在电纺丝薄膜上。Fe_(3)O_(4)纳米颗粒和碳纤维的加入均提高了复合纤维薄膜的电传导性和弹性模量,Fe_(3)O_(4)纳米颗粒还赋予复合薄膜以超顺磁响应性。细胞在支架上能正常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复合支架上细胞的骨架蛋白F-act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骨架纤维更具张力。结论复合支架获得了超顺磁响应性和导电性,并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