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遂

甘遂

甘遂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1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药学会药物检测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等;甘遂的相关文献由7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丁安伟、段金廒等。

甘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 占比:78.99%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9.78%

专利文献>

论文:31 占比:11.23%

总计:276篇

甘遂—发文趋势图

甘遂

-研究学者

  • 张丽
  • 丁安伟
  • 段金廒
  • 程显隆
  • 肖新月
  • 钟赣生
  • 马双成
  • 唐于平
  • 李小荣
  • 吕新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丽; 孟宪华; 杨军丽
    • 摘要: 甘遂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是我国特有的中草药。甘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假白榄烷型二萜和巨大戟烷型二萜、大戟烷型和甘遂烷型三萜,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杀虫、抗氧化、抑制免疫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该综述全面总结了102个萜类化合物和14个甾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并对甘遂的药理活性、炮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甘遂的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做参考。
    • 杨晶凡; 徐璐; 陈随清
    • 摘要: 目的探究古代本草中有毒中药甘遂的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为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甘遂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进行比较梳理,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甘遂药材在历史发展中名称、基原、功效未发生明显变化,产地最早为今山西大同山中,现在以陕西产量大、质量佳。甘遂为有毒药材,为降低毒性,保障用药安全,历代本草中记载了多种炮制方法。甘遂为“泄水之圣药”,有毒,虚者忌用。不可过服,中病即止。结论通过对中药甘遂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为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 高紫云; 宋洪川; 徐武美; 郭嘉航; 李思民; 黄晶心; 官会林; 孙世中
    • 摘要: 以甘遂(Euphorbiakansui T.N.LiouexS.B.Ho)种子为试验对象,使用浓度为0~300 mmol·L^(-1)的NaCl、Na_(2)SO_(4)及NaHCO_(3)作为盐胁迫主要来源,测定甘遂种子复水前后的萌发相关指标和盐害指标,探究盐胁迫对甘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和NaHCO_(3)处理下种子各项萌发指标均随相应盐溶液浓度的升高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且NaHCO_(3)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显著偏低;Na_(2)SO_(4)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特征,活力指数则持续降低;复水处理后,低浓度盐溶液处理的甘遂种子最终发芽率显著高于复水前发芽率,并且均不低于对照组;3种盐对甘遂种子的胁迫强度依次为:NaCl>NaHCO_(3)>Na_(2)SO_(4);在NaCl、Na_(2)SO_(4)和NaHCO_(3)的盐胁迫环境下,萌发阶段的甘遂种子对其耐受适宜浓度分别为109.00、318.00mmol·L^(-1)和140.00mmol·L^(-1).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盐胁迫均会影响甘遂种子的萌发进程,甘遂种子对Na_(2)SO_(4)的耐受性强于NaHCO_(3)和NaCl,低浓度的钠盐对甘遂种子萌发的抑制主要来源于渗透胁迫,具有暂时性.
    • 奚华英
    • 摘要: 目的:在热分析技术基础上,分析甘草制甘遂的炮制机制.方法:基于热分析技术,对甘遂醇提取物、甘遂生品、石油醚等部位与甘草汁混合,分别实施热解特性分析.结果:受到甘草汁的影响,各部位热失重曲线、热失重最大速率峰等值均提前,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等部位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整体趋势均为峰温下降,热解速度加快.但萃取剂与甘遂各部位混合比例会影响热失重速率,石油醚、氯仿部位以10:1比例为最佳,乙酸乙酯以10:3为最佳,正丁醇受影响最小.结论:甘草制甘遂中,两者比例会变化可作为炮制指导标准.
    • 杨浦娟; 饶春燕; 黄祎; 刘华宝; 汤成
    • 摘要: 目的:观察猪芩甘遂白芥子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对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支持疗法,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口服,实验组予以猪苓甘遂白芥子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肝功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24 h尿量、腹水分级、腹围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苓甘遂白芥子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硬化难活性腹水有明显的疗效,与单独西医疗法相比,能更好地促进腹水消退.
    • 马亚军
    • 摘要: 目的:探讨甘遂辅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患者82例进行研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IPPV治疗)和研究组(甘遂辅助NIPPV治疗),各41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水平等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遂辅助NIPPV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肺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 刘东方; 郁红礼; 薛凡; 张元斌; 吴皓; 崔小兵; 王迅; 靳荐凯
    • 摘要: 目的 探究甘遂醋制前后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方法 将甘遂用二氯甲烷和95%乙醇依次提取,获得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癌性腹水小鼠模型,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及肠道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筛选甘遂效应部位,考察甘遂醋制前后效应部位二氯甲烷提取部位的抗腹水及泻下作用变化.同时对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以及醋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进行质谱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生甘遂总提物组、二氯甲烷提取部位高剂量组小鼠腹水量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AQP1、AQP3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对尿量无影响;非二氯甲烷部位组无明显降低腹水及增加粪便含水量的作用,表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是其主要效应部位;与模型组相比,醋品二氯甲烷部位高剂量组仍可显著降低癌性腹水小鼠的腹水量,增加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AQP1、AQP3蛋白表达,但对结肠AQP1和AQP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与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相比,醋制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组小鼠腹水量显著升高,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此外,甘遂对腹水中癌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不能促使其凋亡.质谱分析发现,甘遂中萜类成分主要富集于二氯甲烷部位中,且醋制后二氯甲烷部位16个萜类成分中12个成分相对含量减少,4个成分含量增加.结论 甘遂醋制后仍保留"泻水逐饮"功效,但泻下作用缓和,效应的变化可能与所含萜类成分的组成变化有关.
    • 韩照红; 黄赛琼; 黄瑞聪; 梁倩华; 钟晓媛
    • 摘要: 目的:将甘遂敷脐应用于混合痔的术后护理中,探讨其对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混合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遂敷脐.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排尿顺畅度和排尿量.结果: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排尿顺畅度评分和排尿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甘遂敷脐应用于混合痔的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首次排尿时间、改善排尿顺畅度和排尿量.
    • 李鑫; 赵红蕾; 刘爽
    • 摘要: 醋炙是临床上甘遂最常用的炮制方法,可以降低甘遂的毒性.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醋炙工艺对甘遂减毒的影响、醋炙甘遂不同提取部位的毒性差异、醋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甘遂醋炙减毒药理效应、血浆代谢组学等方面对醋炙甘遂减毒机制进行论述.为甘遂减毒药理、分子机制、代谢组学等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以及甘遂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