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药毒性

中药毒性

中药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4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89530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医药学报、中医药信息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五届学术论坛、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三分会“中医药临床评价与伦理评估”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传统医药科研伦理评估国际交流研讨会”暨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等;中药毒性的相关文献由6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树民、等、肖小河等。

中药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9530 占比:99.82%

总计:189872篇

中药毒性—发文趋势图

中药毒性

-研究学者

  • 刘树民
  • 肖小河
  • 吕秀英
  • 戴永海
  • 王伽伯
  • 付璐
  • 关卿
  • 刘双根
  • 原思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仁寿
    • 摘要: 毒性本草一直是中医药学界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主题,也是长期存在争议的一个中医药话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通过研究可以了解中药毒性与中毒的认识历史、概念内涵、机制原理、临床运用、毒副作用以及解毒方法。应当从文献、临床、实验、调查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利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中药的识毒、用毒、控毒、解毒等,以便对中药毒性与有毒中药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为科学对待中药毒性、正确使用有毒中药奠定理论基础。
    • 付璐; 金艳; 彭华胜; 袁媛
    • 摘要: 目的基于本草古籍毒性分类对现有中药毒性分级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历代本草古籍对中药毒性的论述,厘清中药毒性概念的起源、中药毒性分级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结果历代中药毒性的分级经历了三品分类、四级分类、五级分类法,不同的基原、炮制、服法及患者体质的差异皆会影响药物的毒性。结论应从药材性质、临床应用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多层级、多因素的中药毒性评价体系。药材性质包括药物的基原植物、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的细化,临床应用包括给药方式、时间、剂量以及患者体质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 付璐; 彭华胜; 袁媛; 金艳
    • 摘要: 目的基于本草古籍对花椒进行毒性考证,从品种、产地、药性、炮制等角度探寻对花椒毒性的影响,为现代花椒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基于历代本草古籍梳理花椒的毒性记载,探寻花椒毒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古籍所载花椒可分为药用花椒与食用花椒2类,蜀椒、秦椒等药用花椒品种的毒性高于食用花椒。花椒属火、性热、气味辛烈,久食、多食会引起邪火上炎,导致气喘、牙痛、目昏等不良反应。通过加热、捡净、与他药同制等方法炮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花椒的毒性。结论花椒的毒性与品种、产地、炮制方法、服用方法及患者体质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及辨证施治。
    • 陈仁寿
    • 摘要: 中药毒性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起效的基础与根本。中药毒性具有动态可变性,其与剂量、炮制、配伍使用、用法等密切相关,毒性反应的出现有时是中药起效的标志,而中药毒性的本质与现代药学毒性的概念和内涵不同。因此,应从中医角度出发,认识中药毒性;利用中药毒性的使用价值,避免中药毒性的弊端;掌握中药毒性的消减方法,从而更好地用对用好中药的毒性理论。
    • 杨晶凡; 徐璐; 陈随清
    • 摘要: 目的探究古代本草中有毒中药甘遂的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为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甘遂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进行比较梳理,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甘遂药材在历史发展中名称、基原、功效未发生明显变化,产地最早为今山西大同山中,现在以陕西产量大、质量佳。甘遂为有毒药材,为降低毒性,保障用药安全,历代本草中记载了多种炮制方法。甘遂为“泄水之圣药”,有毒,虚者忌用。不可过服,中病即止。结论通过对中药甘遂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为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 叶敏
    • 摘要: 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既能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归属感,又能使其拓展西医之外的临床思维和技能。但是短短一学期的中医学课程,涵盖面非常广,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等,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时难以理解,学习后容易遗忘,同时由于对中药的一知半解,加之媒体对中药毒性的负面报道,西医院校的学生如同普通百姓,亦对中药有所偏见,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中药毒性。作者认为在西医院校教授中医课程,应减弱晦涩难懂的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以学生未来成为一名临床医师的实际需求为前提,从学生时期,就在教学过程中消除其对中药毒性的偏见。文章针对作者从2012年以来在西医院校教授中医学的任职经验,谈一谈对中药毒性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 侯酉娟; 李辰; 刘燕君; 李莎莎
    • 摘要: 《本草图经》系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敕令编写《嘉祐本草》时,由医官掌禹锡、苏颂、张洞提议仿唐本《药图》和《图经》,向全国征集药材标本和药图,编撰绘制而成。全书载药814种,其中642种附药图933幅,是《嘉祐本草》的补遗之作,也是一部承前启后、集中反映北宋本草发展及民间用药的官修本草,对于中药鉴定、品种考证、药理毒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从《本草图经》药物三品分类和各药毒性记载两方面入手,系统梳理本书分类对药物毒性的体现和各药部分对毒性及毒性反应的详细论述,以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为参照,发现《本草图经》传承自《神农本草经》之三品分类法虽较为粗糙,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人对中药毒性的把握,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关于有毒中药记载,主要见于《嘉祐本草》不载之外草类和外木蔓类,共11种,占全部毒性药物28种的39.29%,集中体现了《本草图经》对于新增民间地方用药安全性和毒性的审慎考量,可为后世医家对于药物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刘屹; 王会; 孟维合; 周颖; 田华
    • 摘要: 目的 探究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开展于2020年1月-12月,抽选时间段内采用中药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划分,其中采用中药炮制的命名为实验组,未经中药炮制的命名为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63例,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毒性发生率以及临床用药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药物毒性出现,实验组无药物毒性,且实验组临床用药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对比以P<0.05表示.结论 中药应用于临床中进行炮制,可以有效降低中药毒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田香霞
    • 摘要: 目的:探讨炮制对中药毒性水平的影响和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弱毒性中药,35例)和观察组(炮制处理中药,35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炮制处理手段可以减轻中药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提高治疗安全性,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项嘉伟; 刘小靖; 田学浩; 徐冰; 李菲菲; 王鹏龙; 雷海民
    • 摘要: 槟榔“有毒”,此认知主要源于食用槟榔致癌报道。且现代研究确认槟榔中含毒性成分,毒性因果关系得到揭示。药用槟榔同样存在有毒的生物碱与鞣质,但历代医家均认为药用槟榔“无毒”,临床用药不良反应鲜见。仅凭单体化学成分研究似乎无法准确判断药用槟榔是否有害。针对现今单体成分毒理数据与临床用药认知出现的矛盾,本文通过综述槟榔相关毒性研究,结合近年来有毒中药的研究思路,从化学成分出发,逐步推论至复方,以期探究造成毒性研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药用槟榔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