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草

甘草

甘草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76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6篇、会议论文209篇、专利文献3430篇;相关期刊1215种,包括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65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等;甘草的相关文献由1389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文全、杨永安、不公告发明人等。

甘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6 占比:52.71%

会议论文>

论文:209 占比:2.72%

专利文献>

论文:3430 占比:44.57%

总计:7695篇

甘草—发文趋势图

甘草

-研究学者

  • 王文全
  • 杨永安
  • 不公告发明人
  • 季浩
  • 钟慧
  • 李明
  • 张喜全
  • 高文远
  • 魏元刚
  • 刘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石晶; 梁新华
    • 摘要: 为探究甘草根系分泌物乳酸是否对其自身存在化感自毒作用,以蒸馏水水培甘草幼苗为对照组,实际分泌浓度(1×10^(-4)mol/L)乳酸溶液培养为处理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2种甘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uSQS1,GubAS表达情况,并通过HPLC法检测甘草根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甘草幼苗根中,GuSQS1,GubAS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叶中.GuSQS1基因在处理组甘草幼苗的根和叶中,6 h时达到最大值,而在对照组甘草幼苗的根和叶中,9 h时达到最大值.GubAS基因在处理组甘草幼苗的根中,6,48 h时达到表达量的2个高峰,叶中的6 h达最大表达量,而在对照组甘草幼苗的根中,9,24 h时出现2次表达量的高峰.从整个处理周期看,处理组这2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处理末期,处理组甘草幼苗根中甘草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甘草根系分泌物乳酸对甘草自身具有较明显的化感自毒作用.
    • 何丽娟; 蒙仲举; 党晓宏; 吕涛
    • 摘要: 为阐明种植甘草对沙漠地区风沙土的改良效应,以库布齐沙漠阿木古龙甘草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甘草种植年限下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甘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粉沙含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1年、2年和4年生甘草样地粉沙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了1.08%、1.35%和4.01%;②4年生甘草样地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裸地分别增加了81.1%、67.0%和79.8%;在垂直剖面上,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③甘草样地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1和0.990,与中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沙漠地区种植甘草可提高风沙土中细小颗粒、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共同改善风沙土质量,增加土壤肥力,为今后沙区治理所采取的生物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 曲红盼; 郝晴; 韩雅蕾; 刘蕾; 成志伟
    • 摘要: 以乌拉尔甘草毛状根为材料、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法提取,分别以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单因素,确定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与水平,通过正交法优化,确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比色法测定比较3种甘草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较3种甘草毛状根中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光甘草定的含量。通过红细胞溶血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酪氨酸酶酶活抑制试验,分别比较3种甘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毛状根提取液的刺激性、体外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酶活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溶剂为75%丙二醇、料液比1 g∶15 mL、超声温度50°C、超声时间40 min条件下,乌拉尔甘草毛状根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1.25%。在3种甘草毛状根中,乌拉尔甘草毛状根中异甘草苷的含量最高,光果甘草毛状根中总黄酮、甘草苷和光甘草定的含量均最高;3种甘草毛状根提取液(浓度≤625 mg/L)对红细胞及鸡胚绒毛尿囊膜均无刺激性;3种甘草毛状根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依次为1100、570、540 mg/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依次为740、230、590 mg/L;3种甘草毛状根提取液(浓度为625 mg/L)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依次为(49.5±2.3)%、(76.6±3.5)%、(17.95±4.5)%。在3种甘草毛状根中提取液光果甘草的抗氧化及美白护肤活性最好。
    • 姜春凤; 薛光辉; 付丽娟; 张金秋; 高颖; 高陆
    •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分析柴胡郁金香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甘草次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素、芒柄花素、甘草酸等9个药效成分在抑郁症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乙腈沉淀血浆蛋白,选用Thermo Hypersi 1 GOLD Aq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分离,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DAS 3.1.6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9个成分在大鼠血浆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随着时间的增加,大鼠体内9个成分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达峰时间T_(max)、半衰期t_(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驻留时间MRT(0-t)分别为0.27~4.06 h、3.51~7.76 h、70.06~1280.4μg·h/L、7.13~11.48 h。除甘草次酸外,其余成分在大鼠胃肠道吸收较快,其中6个成分产生了第2个吸收峰;9个成分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均较快,药物安全性良好。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柴胡郁金香颗粒中9个成分在抑郁症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钟欣
    • 摘要: 甘草又名国老、粉草,是我国中草药中应用最多的药物,因味甘甜而得名,素有“百搭之王”的雅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有甘草,并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曰:“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甘草列为“草部”之首。由此可知,甘草入药已有悠久的历史,且为常用要药。药谚云:“十方九甘草。”
    • 杨雁; 宋艳萍; 杨彤; 马龙; 王泽龙; 李良同; 何颖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甘草提取液对心肌缺血小鼠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试验建立小鼠心肌缺血模型,探讨甘草提取液对氧化应激的作用及机制。选择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以及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20、150、80 mg/kg),每组10只小鼠。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CK、LDH及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甘草提取液能够减轻心肌损伤,且以高剂量的甘草提取液效果最好,即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甘草提取液能够减轻小鼠心肌缺血损伤,并降低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
    • 吴锡; 赵炼玲; 任艳; 田浩明; 陈涛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的甘草次酸(GA)以评估无明确甘草制剂摄入史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时的甘草沾染率。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进行PA筛查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09例,以丙酸睾酮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GA。结果4例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出GA,甘草沾染率为1.91%,其95%可信区间为(0.0,3.8%)。4例患者中,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阳性2例,盐水输注试验及卡托普利试验结果提示1例为PA,1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结论甘草沾染可能导致PA筛查的假阳性,但进行PA筛查的高血压患者无意识摄入甘草类制剂是小概率事件,临床上可根据病史的询问以排除甘草制剂对筛查试验的影响。
    • 王林; 陆雅婷; 惠灿灿; 何健乐; 袁金金; 邓大同
    • 摘要: 目的: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甘草片和吲达帕胺联用致低钾血症的警惕,避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方法:分析1例因服用甘草片与吲达帕胺致严重低钾血症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探讨两种药物致严重低钾血症的原因。结果:联用甘草片与吲达帕胺,增加了严重低钾血症的风险。结论:对于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将甘草片与吲达帕胺长期联用,减少严重低钾血症发生。
    • 张亚丽; 王楠; 高静; 张岗; 李铂; 颜永刚
    • 摘要: Pht1家族磷酸盐(Pi)转运体介导植物中磷(P)的吸收和再动员。为探讨甘草Pht1基因的结构及表达模式,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草Pht1(GuPht1)基因家族进行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GuPht1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并采用RT-PCR克隆4个GuPht1基因。结果显示:(1)甘草中有8个Pht1家族成员(GuPht1;1—GuPht1;8),都位于细胞膜上,且具有12个跨膜结构,属于MFS超家族,氨基酸长度介于521~570 aa之间,含有Pht1保守的特征序列GGDYPLSATIMSE。(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甘草GuPht1基因家族成员与豆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启动子区含有与磷饥饿有关的W-box、G-box、PHO-like和P1BS元件;甘草GuPht1基因家族在Scaffold定位分布均匀,三级结构均为单体。(3)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GuPht1响应干旱、盐、激素等胁迫,且表达有组织特异性。qRT-PCR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GuPht1基因有明显的时空表达差异性,GuPht1;1/1;6/1;8在根中表达明显上调,GuPht1;5/1;6在叶中表达明显上调,低磷处理显著提高了GuPht1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根中被诱导上调表达的成员更多;在干旱、盐、激素处理下根和叶中GuPht1;5都被显著诱导表达。(4)成功克隆甘草GuPht1;1/1;2/1;4/1;5基因,长度分别为1562、1618、1625和1616 bp,编码522、538、540和537个氨基酸。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Pht1家族的功能和甘草对营养胁迫的响应机理提供参考。
    • 于成; 张丽丽; 李雪君; 李佳静; 唐赛雪
    • 摘要: 《伤寒论》中甘草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仲景的加减用药,总结概括出甘草有补中益气、益气祛邪、益气复脉、益气除烦、缓药之烈、缓症之急、固护脾胃、合化阴阳、解药之毒,泻火解毒等功效,但在病势急迫、邪气壅滞时不宜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