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草酸二胺

甘草酸二胺

甘草酸二胺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59434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等;甘草酸二胺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圣君、卫志锋、王琳琳等。

甘草酸二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9434 占比:99.97%

总计:459549篇

甘草酸二胺—发文趋势图

甘草酸二胺

-研究学者

  • 刘圣君
  • 卫志锋
  • 王琳琳
  • 冯季
  • 杨文
  • 王俊丽
  • 贾倩
  • 郝秀轻
  • 付怀栋
  • 崔新富

甘草酸二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小区; 苏美霞; 杨世春; 蔡杰; 潘洁婷
    • 摘要: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对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介导的慢性肝炎性纤维化的作用研究。方法 2021年9月至12月, 选取50只大鼠[8周龄, 体质量(200±20)g/只],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 每组10只, 采用刀豆蛋白A建立慢性肝炎纤维化模型, 采用高、中、低剂量甘草酸二胺灌胃干预, 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型胶原蛋白(PC Ⅰ)、Ⅲ型胶原蛋白(PC Ⅲ)等纤维化相关指标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肝组织CRP、TGF-β、LN、PC Ⅰ、PC 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RP、TGF-β、LN、PC Ⅰ、PC Ⅲ蛋白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CRP[(7.34±1.19)mg/L比(121.98±1.37)mg/L]、ALT[(48.32±16.92)U/L比(169.31±20.31)U/L]、AST[(29.28±18.12)U/L比(163.08±25.97)U/L]、HA[(7.98±1.23)mg/L比(17.39±1.39)mg/L]、LN[(73.20±11.08)μg/L比(119.34±14.98)μg/L]、PC Ⅰ[(8.09±1.57)μg/L比(27.46±2.05)μg/L]、PC Ⅲ[(9.07±1.69)μg/L比(29.91±2.17)μg/L]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 随剂量增加,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CRP[(87.20±1.29)mg/L比(53.19±1.23)mg/L比(18.29±1.20)mg/L]、ALT[(112.87±19.28)U/L比(87.29±18.78)U/L比(57.92±17.38)U/L]、AST[(139.98±23.09)U/L比(102.35±21.34)U/L比(78.98±19.87)U/L]、HA[(14.27±1.28)mg/L比(10.31±1.27)mg/L比(8.38±1.25)mg/L]、LN[(102.47±13.37)μg/L比(82.37±12.84)μg/L比(78.39±12.06)μg/L]、PC Ⅰ[(22.98±1.82)μg/L比(16.62±1.72)μg/L比(10.35±1.68)μg/L]、PC Ⅲ[(23.23±1.79)μg/L比(17.45±1.78)μg/L比(12.57±1.72)μg/L]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CRP[(0.92±0.23)比(2.98±0.32), (0.87±0.08)比(2.94±0.21)]、TGF-β[(1.19±0.17)比(3.29±0.29), (1.09±0.07)比(3.02±0.23)]、LN[(0.93±0.18)比(3.91±0.38), (1.18±0.10)比(3.45±0.26)]、PC Ⅰ[(1.02±0.22)比(4.32±0.32), (1.08±0.08)比(3.96±0.28)]、PC Ⅲ[(1.23±0.19)比(4.23±0.29), (1.13±0.10)比(3.32±0.23)]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 随剂量增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CRP[(2.21±0.28)比(1.97±0.30)比(1.39±0.26), (1.96±0.18)比(1.54±0.14)比(1.18±0.09)]、TGF-β[(2.94±0.24)比(2.09±0.27)比(1.49±0.20), (2.18±0.21)比(1.86±0.19)比(1.28±0.14)]、LN[(3.09±0.30)比(2.39±0.26)比(1.52±0.25), (2.46±0.24)比(1.87±0.20)比(1.37±0.16)]、PC Ⅰ[(2.93±0.28)比(1.82±0.24)比(1.28±0.20), (2.08±0.28)比(1.76±0.24)比(1.29±0.13)]、PC Ⅲ[(3.21±0.25)比(2.19±0.28)比(1.47±0.24), (2.87±0.20)比(2.09±0.19)比(1.21±0.1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剂量甘草酸二胺可缓解肝纤维化, 抑制PCR、TGF-β表达是介导这一改善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
    • 董巧云; 刘晓红; 哈斯塔娜; 王燕; 武娜; 宋爱云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活性氧(ROS)、DJ-1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以及研究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草酸二胺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茵栀黄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ROS、DJ-1蛋白、血清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以及血清ROS与DJ-1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ROS、DJ-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C-Ⅲ、LN、HA以及Ⅳ-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ROS水平与DJ-1表达水平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ROS、DJ-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以及Ⅳ-C)水平均呈现正相关性.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茵栀黄注射液以及甘草酸二胺治疗,可改善患者机体血清ROS、DJ-1蛋白水平以及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发挥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 蒋健
    •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38例肝损伤患者分成参照、研究两组,参照组单独给予甘草酸二胺治疗,研究组则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肝损伤的疗效更为显著.
    • 苏峰太
    • 摘要: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与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治疗)与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各45例,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异甘草酸镁治疗后,治疗组的ALT、AST及TBil等各项肝功能指标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7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 庄福静
    • 摘要: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7月~2019年9月于本院中进行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88例,随意划分为两组,分析组44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照组44里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HBeAg转阴率、病毒量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分析组的ALT、AST、TBiL大大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44例患者中有12例HBeAg转阴(27.27%),有10例病毒量转阴(22.73%),有10例肝功能指标复常(22.73%);参照组44例患者中有2例HBeAg转阴(4.55%),有4例病毒量转阴(9.09%),有5例肝功能指标复常(11.36%),相比而言,分析组的各项指标更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提高HBeAg转阴率、病毒量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还能加强患者肝功能,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利用。
    • 吴传芬; 吴青芸
    • 摘要: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当飞利肝宁联合甘草酸二胺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用甘草酸二胺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和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1例腹泻,1例瘙痒皮疹,而对照组出现6例头晕,4例腹泻,6例瘙痒皮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和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值得临床应用.
    • 庄福静
    • 摘要: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7年7月~2019年9月于本院中进行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88例,随意划分为两组,分析组44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照组44里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HBeAg转阴率、病毒量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分析组的ALT、AST、TBiL大大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44例患者中有12例HBeAg转阴(27.27%),有10例病毒量转阴(22.73%),有10例肝功能指标复常(22.73%);参照组44例患者中有2例HBeAg转阴(4.55%),有4例病毒量转阴(9.09%),有5例肝功能指标复常(11.36%),相比而言,分析组的各项指标更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提高HBeAg转阴率、病毒量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还能加强患者肝功能,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利用.
    • 卫志锋; 王琳琳; 冯季; 杨文; 王俊丽; 贾倩; 郝秀轻; 刘圣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对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以106例非糖尿病慢性肾病终末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规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4次/d.研究组在腹膜透析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甘草酸二胺胶囊, 3次/d, 每次150 mg.6个月后, 收集静脉血及腹膜透析液标本, 进行腹膜功能检测, 并检测血浆及腹膜透析液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比较两组的腹膜功能和腹膜透析前后血浆与腹透液上清中TGF-β1、VEGF以及CTGF的水平.结果(1)研究组患者超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Durea/Purea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D4/D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腹膜透析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浆与腹透液上清中TGF-β1、VEGF及CTGF的水平均有所升高(均P <0.05), 但对照组升高较研究组更为显著(均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草酸二铵可能通过抑制了TGF-β1的调控过程, 进一步下调VEGF和CTGF的水平, 从而抑制了腹膜纤维化的进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