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月氏

月氏

月氏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管子学刊、学理论、西域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出土文献研究与比较文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月氏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三月初七、杨富学、孙旭萌等。

月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98.8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1.14%

总计:88篇

月氏—发文趋势图

月氏

-研究学者

  • 三月初七
  • 杨富学
  • 孙旭萌
  • 王建新
  • 丁樱
  • 万芳
  •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亚亚
  • 亚辉
  • 任冰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天宇; 苟爱萍
    • 摘要: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丹霞奇观环绕的绿洲之中,自然奇观赋予了岩画场域“神圣”属性。岩画统一的人物动作反映了原始先民以乐舞形式进行巫术活动,岩画图像夸张的生殖符号表明巫术的目的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体现出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康家石门子岩画为多期制作,中上方区域为创作相对年代较早的一期岩画,图像多表现女性与舞蹈,二期岩画图像则是以男性生殖与狩猎作为主要内容。从一期岩画女性面积远大于男性可推测呼图壁存在女性地位较高的母系社会,从二期岩画以男性为主并出现猎虎以及大量男性生殖器符号可知呼图壁古民族经历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康家石门子岩画创作者并非塞人,而是与小河墓地同属于吐火罗系统的月氏人。
    • 杨富学; 熊一玮
    • 摘要: 关于“敦煌”一名的含义,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或汉语,或藏语,或羌语,或吐火罗语,众说纷纭,长期为学界公案。综观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前著于史册的五个早期地名——合黎山、黑水、祁连山、焉支山、敦煌,其中四个大体可以确定都属于突厥语,即合黎=Qara,意为“高”,合黎山意为“高山”,黑水=QaraSu,意为“清亮的水”,祁连=Tängri,意为“天”,焉支(胭脂)=yänggä,意为“嫂子”,同于匈奴单于夫人“阏氏”和今天维吾尔语嫂子yänggä。从史书遗留的当地民族的词汇看,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说明彼时河西为突厥语分布区,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突厥语中有tawuz一词,意为“瓜”或“西瓜”,敦煌古以产瓜闻名,在相当长时间被称作瓜州。将敦煌解释为突厥语tawuz的音译,或许更接近敦煌地名起源之真义。敦煌原为区域名称,以产瓜闻名,后因作为敦煌郡治而特指敦煌绿洲。
    • 杨富学
    • 摘要: 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西征匈奴,由北地郡出发,经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而攻祁连山、鱳得。其中的居延在过去一般被解释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泽,而霍去病攻河西匈奴没必要绕道居延泽,所以学术界遂将霍去病所攻的祁连山解释为东天山。然霍去病西征经过的五个地名,即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祁连山、鱳得,有三个都可见于居延和悬泉发现的里程简中,从中可以看出居延实际在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结合史书记载,可知霍去病行军路线为北地郡(治今甘肃环县东南马岭镇)→钧耆水(具体位置不详)→居延水/居延置(今甘肃景泰县境内)→小月氏(位处今甘肃武威与甘肃张掖之间)→祁连置/祁连山(今甘肃张掖市南)→鱳得(今甘肃张掖市),从而证实月氏的故地当在河西而非新疆东天山地区,霍去病所攻之祁连山亦在河西而非东天山。
    • 摘要: 张骞出使西域西汉初期,匈奴非常强大,他们经常侵入中原地区,骚扰中原百姓的生活。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为了能够击退匈奴,汉武帝想要派人前往西域联络月氏人来夹击匈奴。年富力强的张骞勇于承担国家重任,代表汉朝出使月氏国。他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但是刚刚离开长安不久,就被匈奴人抓住,并且在匈奴领地被扣留了十年之久。十年时间过去了,张骞终于等到机会,从匈奴领地逃了出来……
    • 楚欣
    • 摘要: 张骞通西域,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可谓耳熟能详,而最早介绍这件事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列传》。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年)的一天,汉武帝向前来投降的匈奴人询问西域情况。他们说,匈奴打败月氏(西域古国,今兰州以西直至敦煌一带),用其国王的头骨当饮酒器皿。这种侮辱性的行为引起月氏人的强烈怨恨,但因没找到能一起攻打匈奴的伙伴,便向西迁移。
    • 曹蓉
    • 摘要: 一、故事在绘画史上,昭君"出塞"与文姬"归汉"图像的重叠,潜藏在两者故事的相似与模糊性中。西汉历史上,存在着多次和亲的史实。较早的一次,发生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与乌孙国之间是一次"昭君出塞"故事的预演。据班固《汉书·西域传》云:匈奴闻其(乌孙国)与汉通,怒欲击之。又汉使乌孙,乃出其南,抵大宛、月氏,相属不绝。乌孙于是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许,曰:必先内聘,然后遣女。
    • 李艳玲
    • 摘要: 通过分析有关西汉时期的文献记载,可知西汉祁连山并不专指一地.月氏始居地之祁连与霍去病攻匈奴所至祁连山对应今河西祁连山,李广利与匈奴右贤王交战的祁连天山、田广明将军号中的祁连对应今东天山.两山皆被匈奴称为祁连,都有"祁连""祁连天山"的汉语称呼,后一山也被称为"天山",前一山尚未见有汉语"天山"之名,表明当时中原汉人对两山称呼不定.东汉时期,两山在中原汉人的称呼中基本已各有专名.这一变化与西汉西向开疆拓土畅通丝绸之路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中原汉地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过程.
    • 摘要: 甘肃肃北:游牧民族早期岩画肃北县文化馆在县境内新发现三处岩画点,画面共18幅。这些岩画多采用打凿的手法,线条简约古朴,主要包括动物、人物、狩猎、符号等内容。初步推断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月氏、乌孙等部落的文化遗存。
    • 王建新; 王茜
    • 摘要: 对于古代月氏人西迁之前的故乡“敦煌、祁连间”的区位,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在河西走廊西部.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攻匈奴的进军目标、路线、过程和结果的再次探讨,结合对出土文献资料、环境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今祁连山并非汉祁连山,汉代的祁连山应为东天山,月氏故乡不可能在河西走廊西部,应在以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
    • 牛政威
    • 摘要: 先秦至秦汉时期民族关系问题,一直是先秦、秦汉史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内容.过去在进行西域民族月氏族源问题研究时,依据的资料主要是史籍中有关月氏体貌特征与语言形态等方面的记载,故所得观点往往不足以令学界信服.山西虞弘墓葬中刻有虞弘墓志铭石碑的出土,为月氏族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根据虞弘墓志铭所记载内容以及对虞弘及其夫人DNA的解析,并与史籍记载内容相结合进行研究,可得出西域民族月氏之族源与舜帝有虞氏密不可分的结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