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台阶法

三台阶法

三台阶法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7144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黑龙江科技信息、科技创新导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201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等;三台阶法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继文、曹广勇、翟朝娇等。

三台阶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1446 占比:99.98%

总计:671582篇

三台阶法—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伟杰
    • 摘要: 以乐雅高速公路光华山隧道三台阶法开挖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隧道开挖对围岩变形和关键点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将现场实测结果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水平位移小于竖向位移,且变化较小;与拱顶沉降相比,隧道开挖过程使拱腰水平收敛所需稳定时间更长;隧道开挖会导致拱顶发生沉降且仰拱出现隆起;左右侧拱脚和拱腰均向隧道中心移动,且与拱脚相比,隧道开挖对拱腰的水平位移影响更大。实测结果证明数值模拟规律的正确性,可为隧道支护设计及开挖方法选定提供依据。
    • 夏小勇; 王东东
    • 摘要: 以印尼雅万高铁2号隧道(泥岩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快挖、快支、快成环”的理念,提出了大断面泥岩隧道三台阶微台阶加临时仰拱紧跟快速施工的方法。该方法对传统三台阶施工法进行了改进,多台阶同步推进开挖,初支及临时仰拱及时封闭。现场工程实践表明:与传统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传统三台阶七步法相比,该工法可以避免对围岩的多次扰动,施工工序简单,配合隧道施工机械能够大幅度提高隧道封闭的速度,对V~Ⅵ级泥岩段隧道施工变形控制具有很大成效[1]。介绍了对其进行的研究。
    • 付庭茂; 黄河; 郑烨晨; 樊茂林
    • 摘要: 以中兰客专某层状片岩大断面隧道工程为依托,在考虑层状岩体强度和变形各向异性的基础上,采用MIDAS GTX软件进行三台阶法施工数值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的空间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层状岩体中隧道变形具有空间非均匀性特征,拱顶沉降远大于边墙收敛。随着掌子面的推进,拱顶沉降曲线呈现缓—陡—缓形状,上、中台阶开挖沉降量所占比例较高,开挖影响范围为1倍洞径;边墙收敛曲线呈现缓—直—缓形状,开挖影响范围大致为2倍洞径。(2)隧道围岩塑性区呈现不对称分布特征,大致沿层面法向方向分布。随着掌子面的推进,塑性区逐渐向围岩深处扩展,各开挖台阶拱脚处塑性应变较大,是施工的薄弱部位。
    • 林波; 邝健驹; 黄丽霞
    • 摘要: 隧道进洞段围岩的稳定性是隧道工程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某大断面公路隧道进洞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隧道进洞段三维数值模型,利用监测的变形数据和压力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获取了一组可真实反映围岩特性的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对进洞施工工法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大断面隧道进洞段围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法开挖进洞,大断面隧道掌子面开挖所引起的围岩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75%以上;围岩完成应力重分布之后的应力水平约为开挖之前的25%;隧道边墙的围岩应力和变形规律呈现出明显的四阶段演化特征,且在前3个阶段表现出相反的增减趋势,最后均趋于平缓。整体而言,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可保证大断面隧道进洞段围岩的稳定性。
    • 齐银强
    • 摘要: 以彬县隧道工程为例,根据隧道断面尺寸、地质特性、开挖方案、机械配置,合理优化三台阶,充分发挥机械效率,有效排除水干扰,实现隧道穿越富水软弱地层的快速施工,解决富水软弱泥质砂岩下仰拱施工速度制约掌子面进度的问题,对今后类似围岩下隧道施工提供借鉴价值。
    • 陈志坚
    • 摘要: 文章以夏鹃路连拱隧道为例,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大跨度浅埋连拱隧道三台阶法开挖过程,讨论在管棚支护、管棚+锁脚锚杆支护、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管棚+锁脚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四种不同支护下隧道的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值,并得出隧道施工后的位移云图。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支护条件下隧道位移沉降值,得出隧道开挖采用管棚+锁脚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复合支护时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值最小。采用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时隧道的位移沉降值与采用管棚+锁脚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的位移沉降值相近,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也可采用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
    • 袁毅
    • 摘要: 为掌握G109项目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时的隧道收敛变形演化规律,以清水2号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三台阶工法施工时浅埋偏压隧道的变形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隧道掘进,当隧道掘进深度小于40 m时,沉降变形量逐渐减小,沉降最大值在洞口处;当隧道进尺大于40 m后,沉降变形量先增大后减小,拱顶沉降最大值位于隧道掌子面后方15 m处,而拱肩沉降最大值出现在隧道掌子面后方20 m处;拱腰收敛最大值出现在掌子面后方10 m处;数值模拟与监测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 杨晓俊
    • 摘要: 本文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在概述工程地质条件及隧道开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构建ANSYS有限元模型,对包括台阶高度和长度在内的公路隧道松散地层洞段三台阶法开挖参数进行优化探讨,综合工程实际和模拟结果,最终将上台阶开挖高度和长度分别确定为1.4m和2m,为类似隧道工程松散地层洞段开挖施工实践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 张敏银; 马建华; 王众乐
    • 摘要: 软岩大变形问题一直是隧道工程界的头号难题,为了研究预应力树脂锚杆对于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效果,文章依托白石头隧道工程开展现场对比试验。为了减小其他变量干扰,选取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大变形里程段开展试验,试验段揭示岩性基本为薄层绢云片岩、炭质片岩。试验段基本设置为无树脂锚杆段100 m,有树脂锚杆钢架不同段442 m。试验段对选定断面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和锚杆轴力等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施作预应力树脂锚杆对于降低钢拱架应力、拱顶沉降变形速率与变形值均有明显作用;在钢架强度较弱工况下,对于水平收敛变形的控制效果很差。预应力树脂锚杆施作3 h后即可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整体受拉,在17~20天内能起到很好的变形控制作用,之后存在失效现象。预应力树脂锚杆在薄层绢云片岩、炭质片岩地层条件下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兆琦; 刘洋; 张朋天; 王小敬
    • 摘要: 大断面隧道施工会对上部建筑所处地层的形态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为满足文物局要求,确保施工安全,要尽可能控制隧道开挖对古长城的沉降影响。本文以某公路隧道下穿古长城项目为背景,对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常用的3种隧道开挖工法:CD法、CRD法和三台阶法,用有限元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3种开挖工法监测点的沉降值与应力值,分析不同开挖工法对上部古长城结构沉降的影响。经整理分析结果,在确保长城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以CRD法作为综合效益最高的施工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