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9792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会议、2009中国器官移植峰会、山东省第九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等;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和群、王鹏志、刘彤等。

慢性排斥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9792 占比:99.91%

总计:179960篇

慢性排斥反应—发文趋势图

慢性排斥反应

-研究学者

  • 邹和群
  • 王鹏志
  • 刘彤
  • 李黔生
  • 沈文律
  • 眭维国
  • 程树杰
  • 赵明
  • 邹贵勉
  • 陈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牛和平; 王华彬; 满江位; 杨立
    • 摘要: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移植肾的短期存活率,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其长期存活率仍较低。此外,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不仅增加了罹患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骨髓抑制的风险[1],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免疫耐受是指在机体内免疫系统对某种特定的抗原无免疫反应性,其不仅能够提升移植物的存活周期,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同时受者也具有正常的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2]。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移植免疫耐受发生机制和诱导移植肾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研究,现予以综述。
    • 徐震; 桂泽平; 郑明; 刘绪忠; 顾民; 谭若芸
    • 摘要: 目的 观察依维莫司对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Fischer-Fischer)、手术组(Fischer-Lewis)及依维莫司处理组(Fischer-Lewis).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于术后2、4、8周及12周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法检测各组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收集术后12周大鼠血清及肾脏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值,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损伤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手术组大鼠血清肌酐[(105.18 ±8.61) μmol/L]及尿素氮[(29.47±2.9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5.83±3.95) μmol/L,(7.72±0.67) mmol/L,P均<0.01],依维莫司组大鼠血清肌酐[(59.95±7.26) μmol/L]及尿素氮[(19.61 ±2.07) mmol/L]均低于手术组(P均<0.01);手术组大鼠可见明显肾脏损伤表现,依维莫司组大鼠肾脏损伤相对较轻.术后2周时手术组(0.70±0.05)及依维莫司组(0.65±0.04)大鼠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5,P均<0.01);术后4~12周,手术组大鼠肾动脉阻力指数逐渐升高,而依维莫司组无明显变化;术后12周时,手术组肾动脉阻力指数(0.75 ±0.07)明显高于对照组(0.48±0.06,P<0.01);依维莫司组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0.58±0.05)明显低于手术组(P<0.01).结论 依维莫司对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降低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
    • 熊旨雷; 王振; 付迎欣
    • 摘要: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因为免疫抑制剂的研发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临床器官移植无疑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自从20世纪80年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及20世纪90年代新的小分子和生物制剂被成功引进移植免疫抑制领域以来,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从40%下降到了10%~15%[2],然而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的移植物远期存活率下降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相关研究表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移植肾的预后;。
    • 杨俊伟; 杨帅平; 王长安; 吴秋杰
    •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手术法复制肾移植大鼠模型,将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10mg·kg^(-1))、雷公藤多苷高剂量组(20mg·kg^(-1))、环磷酰胺组(15.6mg·kg^(-1)),另设正常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第11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至肾移植后12周。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23、IL-17、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血清CD_(4)^(+)CD_(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h17细胞占比;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及按照Banff标准评价慢性排斥反应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低、高剂量组及环磷酰胺组血清BUN、Scr、IL-23、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CD_(4)^(+)CD_(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0.05),Th17细胞占比、Th17细胞/CD_(4)^(+)CD_(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5);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改善且Banff评分显著降低(P<0.05);大鼠肾脏TGF-β1光密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保护大鼠肾移植后肾功能,抑制慢性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Th17平衡、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 蒋欣; 曲青山; 房军; 梁韶峰; 孙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肾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供鼠(10只)、受鼠(10只)均为Lewis大鼠]、阳性对照组[供鼠(10只)为F344大鼠,受鼠(10只)为Lewis大鼠]和STAT3拮抗组[供鼠(10只)为F344大鼠,受鼠(10只)为Lewis大鼠],检测其术前及术后12周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进行比较.比较3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慢性移植损伤指数(CADI)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果蝇母性DPP同源蛋白(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化指标.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α-SMA、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STAT3拮抗组大鼠血清SCr及BUN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表现较明显,其他两组大鼠中炎症细胞浸润较少.阳性对照组大鼠CADI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STAT3拮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α-SMA、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STAT3的特异性抑制剂可在大鼠肾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抑制JAK2/Smad3信号通路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对肾脏移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陆婷; 解修园; 王雪静; 陈浩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在护理亲体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泌尿外科、肝脏外科、感染科、口腔科、营养科、老年血透室、用药护理学组及医务社工,共同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在维持患者血压稳定、协助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协助有效排痰等方面提供专业全面的护理.结果:该例危重患者部分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书写感谢信.结论:多学科协作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专科化护理,促进医护患相互配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宋宗培; 郭蝶; 蔡志明; 牟丽莎
    • 摘要: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器官移植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猪作为潜在的器官移植供体来源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要实现猪至灵长类动物的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需要克服多重免疫生物学障碍.本文以异种器官移植多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依次对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和急性细胞排斥反应、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慢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季敏莉; 高晶; 陈旭春; 李弘; 何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1年内发生贫血(PTA)对慢性排斥反应及远期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是否发生PTA,分为PTA组(n=27)和非PTA组(n=89)。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人、肾存活率。结果 PTA组患者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8. 5%(5/27),高于非PTA组的5. 6%(5/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PTA组移植术后1、3、5年的患者存活率及移植肾存活率均显著高于PT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移植术后1年PTA状态可明显增加移植后患者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影响移植后人、肾存活率。
    • 徐凯英; 王思桦; 王建军
    • 摘要: 肺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肺移植后早期生存率明显提高,但长期生存率却无显著改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是影响肺移植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对于我们探索OB发生的病理机制以及研发新的防治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用于OB研究的动物模型.本文对目前用于OB研究的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展开综述,期望帮助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Lung transplan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benign lung disease.With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technique, perioperative mananment an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surival rate in early stage after transplant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le long-term surival rate has not changed much.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 (OB) is the major limitation to long-term surival after lung transplatation.Ivestigation basing on animal models is indispensable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o develop novel preventive and therapetic stragies for OB.So far, many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OB.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rengths and drawbacks of those animal models, hoping to help researchers in chooseing the appropriate model for their intrended research.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