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7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44930篇;相关期刊628种,包括国际免疫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中华医学会2015年器官移植年会、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二十九次学术会议等;免疫耐受的相关文献由588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军、石炳毅、龚建平等。

免疫耐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7 占比:4.94%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44930 占比:94.92%

总计:47337篇

免疫耐受—发文趋势图

免疫耐受

-研究学者

  • 吴军
  • 石炳毅
  • 龚建平
  • 谢蜀生
  • 沈振亚
  • 陈希炜
  • 李先亮
  • 贺强
  • 陈规划
  • 张凤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倩; 杨菁
    • 摘要: 目的 研究Fyn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构建妊娠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子宫胎盘组织中Fyn表达;建立LPS诱导的小鼠流产模型,以Fyn活性抑制剂,计算胚胎吸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L-17、RORγt、IFN-γ和TNF-α)水平、Th17和Treg细胞含量.结果 Fyn水平在小鼠妊娠第4.5天最高,着床后明显降低;Fyn主要表达于子宫系膜淋巴聚集区的淋巴细胞中,自然流产组Fyn表达高于正常妊娠组;SU6656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流产和IL-17、RORγt、TNF-α的异常高表达,以及Th17细胞含量的升高.结论 Fyn通过Th17细胞等免疫因素参与母胎免疫调控及妊娠维持.
    • 轩娟娟; 白鸿太; 张继翔; 王耀权; 陈国勇; 魏思东
    • 摘要: 背景: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为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至2021年2月相关文献,以"regulatory T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g"为英文检索词,以"调节性T细胞、肝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又称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的5%-10%,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肝移植后,受者受到移植肝的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同时叉状头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增多.③肝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低.④肝移植后免疫耐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高,并且调节性T细胞能够诱导及维持免疫耐受.⑤向肝移植后受者输注调节性T细胞能够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 轩娟娟; 白鸿太; 张继翔; 王耀权; 陈国勇; 魏思东
    • 摘要: 背景: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为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至2021年2月相关文献,以"regulatory T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g"为英文检索词,以"调节性T细胞、肝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又称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的5%-10%,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肝移植后,受者受到移植肝的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同时叉状头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增多。(3)肝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低。(4)肝移植后免疫耐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高,并且调节性T细胞能够诱导及维持免疫耐受。(5)向肝移植后受者输注调节性T细胞能够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 李文登; 李超群; 胡旺; 徐凯; 庞明泉; 乜茹; 冯浩杰; 张占红; 刘处处; 樊海宁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分泌物抗原(Em-sAg)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腔中所分离的骨髓前体细胞,经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后形成BMDC,于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DC纯度后,分为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LPS 1μg/mL)、LPS+3 mg/mL Em-sAg组、LPS+1.5 mg/mL Em-sAg组、LPS+0.75 mg/mL Em-sAg组、LPS+0.375 mg/mL Em-sAg组共6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M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IL-12p70的表达水平。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表示。结果在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培养8~10 d的细胞可见毛刺样突起,细胞呈完全悬浮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11c的阳性率均在70%以上,据此鉴定所培养的细胞大部分为BMDC。流式细胞术的进一步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表面的细胞分子CD80、CD86、MHC-Ⅱ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ELISA法的结果表明,不同组间的IL-12 p70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140,P<0.05),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刺激后IL-12p7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LPS+3 mg/mL Em-sAg组、LPS+1.5 mg/mL Em-sAg组、LPS+0.75 mg/ml Em-sAg组、LPS+0.375 mg/mL Em-sAg组均降低IL-12p70的表达量(P值均<0.05),且Em-sAg浓度越高,降低促炎症因子IL-12p70表达量越明显。结论不同浓度Em-sAg均可抑制LPS诱导的BMDC成熟度和促炎症细胞因子IL-12p70的表达。
    • 闫毅; 贾军梅; 郭亚荣
    • 摘要: 胰腺癌是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密的间质,占胰腺肿瘤体积的90%,是胰腺癌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存在于胰腺癌肿瘤间质中的一类重要细胞群,激活后的CAF引起强烈的促结缔组织间质反应,并分泌多种可溶性分子重塑细胞外基质,形成一个更有利于胰腺癌增殖、侵袭转移的微环境。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F在胰腺癌治疗耐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化疗和免疫治疗方面,CAF通过干扰抗肿瘤药物的代谢、参与耐药相关信号通路、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等机制,造成胰腺癌治疗的有效率低。本文将从化疗和免疫治疗两个方面论述CAF参与胰腺癌治疗耐药的具体机制,以期为寻找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提高胰腺癌治疗有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 刘晴晴; 刘福民; 刘小云; 冯霞; 林华; 王风兰
    • 摘要: 目的研究蜕膜基质细胞(DSCs)中表达的SGK1对育龄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Treg/Th17平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早孕DSCs,免疫细胞化学鉴定DSCs,体外分离培养育龄期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并分别与各组DSCs共培养。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共培养组、SGK1激活剂组、SGK1抑制剂组、共刺激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GK1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SGK1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reg与Th17细胞亚群比例。结果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SGK1激活剂组SGK1蛋白以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与共培养组相比,SGK1抑制剂组和共刺激组SGK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抑制剂组降低更明显(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SGK1激活剂组Treg细胞亚群/Th17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Treg细胞比例升高且Treg/Th17比例也明显增加;与共培养组相比,SGK1抑制剂组和共刺激组Treg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SGK1抑制剂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人早孕DSCs表达的SGK1能够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reg亚群和Th17亚群的比例。
    • 吴婕; 张英杰; 周华君; 成军
    • 摘要: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HBV自身复制与宿主免疫清除达到一种相对稳定而复杂的动态平衡状态,其HBV DNA呈现低复制,因此,HBV感染者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状态下仍具有潜在传染风险性,已受到了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形成机制中存在着宿主免疫耐受现象被广大学者所认可,然而如何打破宿主对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的免疫耐受,实现宿主对病毒的清除是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该文对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免疫耐受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打破免疫耐受、有效清除低水平HBV提供新思路。
    • 陈媛媛; 李敏; 崔树娜
    • 摘要: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查询淫羊藿主要活性化合物;利用CTD、GeneCards和HIT等数据库收集淫羊藿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和免疫耐受的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MCODE聚类分析和网络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靶点的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以探讨淫羊藿调节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通过MOE 2020软件将淫羊藿主要活性化合物与其调节免疫耐受的潜在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淫羊藿含有淫羊藿苷、谷甾醇和山奈酚等23个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调节免疫耐受的关键靶点包括IL-6、STAT3、CXCL8等,核心通路主要为IL-STA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这一研究说明淫羊藿的淫羊藿苷、谷甾醇和山奈酚等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IL-6、STAT3、CXCL8等靶点,激活或抑制IL-STAT等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耐受状态。
    • 吴昌鸿; 徐亚男; 田倩川; 赵勇
    • 摘要: 近年来,器官移植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移植器官的功能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导致的免疫低下、移植物慢性失功和不良反应等问题依然是横亘在医师面前的主要困难,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攻克。本文以免疫细胞亚群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或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新材料及新药物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和使用为主要线索盘点介绍了部分2021年发表的相关重点研究结果,简单归纳了区域免疫应答特别是组织定居记忆性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未来移植免疫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黄欢欢; 郭胤仕
    • 摘要: 变应原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其治疗途径主要包括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及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两种。AIT通过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产生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封闭抗体(blocking antibody)”IgG IgG4、减少IgE的产生并抑制其与效应细胞的结合,阻碍效应细胞脱颗粒,以及影响固有免疫,包括诱导耐受型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减少分泌2型细胞因子的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等,最终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