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37Cs

137Cs

137Cs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原子能技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914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第十次全国核物理大会等;137Cs的相关文献由97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信宝、杨浩、文安邦等。

137C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 占比:5.9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4914 占比:93.96%

总计:5230篇

137Cs—发文趋势图

137Cs

-研究学者

  • 张信宝
  • 杨浩
  • 文安邦
  • 潘少明
  • 贺秀斌
  • 姚书春
  • 朱永懿
  • 杨俊诚
  • 杨明义
  • 陈景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康; 谷举; 刘刚; 师宏强
    • 摘要: 我国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正严重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掌握不同垄作方向耕作措施下的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对合理布设水保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37)Cs示踪技术并结合小波分析方法,对不同垄作方向坡耕地土壤侵蚀-沉积速率的空间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横、顺坡垄作坡面^(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1802 Bq·m^(-2)和1770 Bq·m^(-2),均小于当地背景值2417 Bq·m^(-2),说明在两种垄作方向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2)横坡垄作的坡面平均侵蚀速率(1341 t·km^(-2)·a^(-1))小于顺坡垄作(1477 t·km^(-2)·a^(-1)),表明在长期平均条件下前者的水土保持作用优于后者。尽管研究区土壤侵蚀属于轻度侵蚀,但其侵蚀速率远大于黑土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200 t·km^(-2)·a^(-1)),因而在本研究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3)横、顺坡垄作在整个坡面均存在侵蚀-沉积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顺坡垄作存在一个45 m的主周期和一个75 m的次周期,而横坡垄作只存在一个45 m的主周期。准确把握土壤侵蚀-沉积在坡面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可为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精确布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杨建军; 王和平; 王明力; 关添泽
    • 摘要: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颗粒对^(137)Cs分布的影响,选取新疆准噶尔东部地区沙土、灰棕漠土和灰漠土3种主要的土壤类型,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137)Cs与土壤颗粒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土、灰棕漠土和灰漠土均以>50μm的颗粒占据主导地位,其占比介于51.35%~90.22%,中值粒径(D50)表现出风沙土>灰棕漠土>灰漠土的趋势;灰棕漠土^(137)Cs质量活度变化范围为0.32~15.70 Bq·kg^(-1),其土壤剖面分布与50μm土壤颗粒(0~14 cm)含量及D50剖面(0~12cm)分布趋于一致,而灰漠土^(137)Cs比活度与各粒级土壤颗粒剖面并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风沙土和灰漠土中,对^(137)Cs质量活度影响最大的均为2~5μm粒级的土壤颗粒,而灰棕漠土中^(137)Cs受10~50μm粒级土壤颗粒影响最大。准噶尔东部地区3种土壤类型^(137)Cs均与土壤颗粒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土壤剖面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含量预测不同剖面^(137)Cs质量活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君; 张宏宏; 王冬妍; 周长民; 穆姣姣
    • 摘要: 为确保水产品中137Cs测琮结果准确,利用高纯锗γ能谱仪评定其活度水平及不确定度。试验结果表明,A类不确定度主要来自测量重复性,B类不确定度来自仪器设备、标准放射源和样品质量。取包含因子k=2,当137Cs为72.6 Bq/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8.1 Bq/kg。
    • 吴俊文; 陈吉生; 赵化德; 王翠
    • 摘要: 自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其对中国海的影响一直备受国内高度关注。基于近10年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进入中国海的海洋传输路径主要为表层环流和模态水(亚热带模态水和中央模态水),经表层环流和模态水到达中国海的时间尺度分别在10—15年和2—3年之间。对比分析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前后可知:南海137Cs活度持平,黄海137Cs活度稍有降低,但东海137Cs活度有所升高。鉴于目前有限的监测站位和短期的观测时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中国海的影响程度大小还有待于长期监测和进一步的评估。同时针对日本政府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计划,分析了其潜在的风险和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郝旺林; 夏彬; 许明祥
    • 摘要: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侵蚀沟道为对象,基于沟道剖面有机碳和^(137)Cs数据,采用碳库重分布模型估算了典型沟道侵蚀诱发的CO_(2)通量,并通过检验模型预测效率、解析影响因子,提出了模型校正的思路。结果表明:(1)在长期侵蚀作用下,沟道侵蚀区和沉积区均表现为剧烈的侵蚀效应,侵蚀区侵蚀速率介于30.99~46.44 mm/a,沉积区侵蚀速率介于34.20~37.88 mm/a,沉积区土壤流失速率略小于侵蚀区;(2)碳库重分布模型估算显示,侵蚀区与沉积区均表现为较强烈的碳源效应,侵蚀区CO_(2)通量介于18.41~28.44 g/(m^(2)·a),沉积区CO_(2)通量介于22.19~29.25 g/(m^(2)·a);(3)侵蚀部位、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侵蚀量、沟道平均坡度、植被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共同解释了碳库重分布模型预测效率的变异特征(R^(2)=0.68),其中侵蚀部位、侵蚀量、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植被地下部对预测效率有强驱动效应;(4)引入被忽略的植被新输入有机碳库参数,有望校正碳库重分布模型,提升模型预测效率。该研究结果明确了碳库重分布模型在沟道侵蚀区相比沉积区有更高的CO_(2)通量预测效率,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可以考虑引入植被输入有机碳库作为校正参数。
    • 王小雷; 薛滨; 姚书春; 殷露; 朱洪伟; 赵子涵
    • 摘要: 长江下游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土地覆被变化强烈致使土壤侵蚀相对严重。本研究以长江下游支流水阳江–郎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该区域土壤中137Cs的背景值为1275 Bq m−2,并结合相关侵蚀模型,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速率进行了定量估算。同时基于1985~2015年8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ENVI 5.2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遥感定量解译。结果表明:该区域水稻田占主导的耕作土土壤侵蚀速率小于非耕作土。非耕作土中土壤侵蚀速率大小依次为:林地(非马尾松) 马尾松 板栗树 樟树 竹林 稀疏林。过去30余年间,该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草地以2000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这与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政策密切相关。对比新老茶园的土壤侵蚀速率大小,其结果反映了农耕地退耕转变为茶园加速了土壤侵蚀。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保持当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该区域的土壤侵蚀。
    • 高琦; 张立炎; 管映雪; 唐子程; 王晓文; 张俊伟; 薛友林
    • 摘要: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大量人工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蘑菇可以将周围环境的放射性物质富集在子实体内,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循环,而消费者可能误买误食受污染蘑菇,造成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蓄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蘑菇中放射性铯来源有多种,主要源自其生长的底物;蘑菇中放射性铯含量高低,与距事故发生地的距离和蘑菇自身的营养机制有着很大关系;去除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减少环境中的放射性铯或者简单水煮、油炸来减少食用蘑菇的放射性.本文就蘑菇中放射性铯的来源,积累方式,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去除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我国构建蘑菇类放射性污染特征及去除污染方法数据库提供支撑.
    • 游新锋; 李雪玉; 李腾; 牟凌; 张振涛; 刘开明; 李连顺; 华小辉; 曹学斌; 李童
    • 摘要: 制备了以聚丙烯腈(PAN)为骨架、亚铁氰化镍钾(KNiFC)为核心的球形复合吸附剂(KNiFC/PAN),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对该吸附剂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硝酸浓度、Na+、NH4+、接触时间等对KNiFC/PAN吸附Cs+的影响,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s+的典型吸附分配系数(Kd)为104~105 mL/g,平衡时间小于5 min;硝酸浓度小于1.0 mol/L时,Kd值基本不变,之后随酸度增加,Kd值逐步减小;随着Na+浓度增加Kd值逐步减小;NH4+对Cs+的吸附有明显的竞争.KNiFC/PAN对Cs+的等温吸附较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可达127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KNiFC/PAN对Cs+的吸附为化学吸附.柱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可用于柱实验,操作方便,可将低放废液净化至137Cs活度浓度小于10 Bq/L,处理能力大于17 500倍床容积,可为低放废液的深度净化提供技术支持.
    • 高少鹏; 王君波; 徐柏青; 张小龙
    • 摘要: 湖泊沉积记录研究对了解流域侵蚀、揭示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建立外生地球化学循环模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同位素210 Pb和137 Cs组合定年法是百年尺度湖泊沉积记录研究的首选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湖泊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开展.然而,如何理解和选择适用的计算模式来尽可能地提高定年准确度目前仍存在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鉴于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本实验室近年来从青藏高原获取的若干支代表性湖芯的定年结果,从样品前处理、仪器及测试、数据分析及计算等全过程对210 Pb、137 Cs定年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0 Pb定年样品封装原则,探讨了高纯锗γ谱仪在放射性活度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准确有效的比活度校正方法;明确指出了恒定初始浓度模式(constant initial concen-tration,CIC)可用于计算沉积物每层的年龄,而不是部分研究中认为的平均沉积速率,这对于深刻理解该定年模式并提供准确的定年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通过对比两种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发现,相对于210 Pb而言,137 Cs更容易发生垂向迁移进而影响其时标准确性,这需引起研究者的充分重视,因此,当二者定年结果出现明显差异时,建议以210 Pb定年结果为准.
    • 熊潇颖; 白晓平; 杜红燕; 魏其铭; 郑伟
    • 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方外海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3号机组堆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熔毁,在随后的几天中,陆续发生氢气爆炸,引发了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为7级的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导致了放射性物质向海洋环境的大量释放,泄漏污水中137Cs已超标1.8×107倍.文章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的方案,对福岛核事故1~3年后137Cs对水生生物辐射剂量率进行评价.结果为2013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外,137Cs对多毛纲动物蠕虫造成的剂量率最大,为5.67μGy/h,未超过非人类生物剂量率筛选值10μGy/h.文章只考虑了137Cs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若考虑多种核素对水生生物的辐射影响,则需进一步计算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