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31I

131I

131I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4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1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383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广州肿瘤大会——首届“CSCO-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第六届全国肿瘤综合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全国第四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全国铁路第四届核医学学术会议等;131I的相关文献由2321位作者贡献,包括韦智晓、谭建、李俊红等。

131I—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1 占比:99.6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2%

总计:944篇

131I—发文趋势图

131I

-研究学者

  • 韦智晓
  • 谭建
  • 李俊红
  • 匡安仁
  • 张王峰
  • 易于颦
  • 陆汉魁
  • 包建东
  • 彭亮
  • 李安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杰群; 刘少正
    • 摘要: 目的 探讨131I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131I治疗方案),观察组[(47例,采用131I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甲状腺功能、免疫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SH(促甲状腺激素)高于对照组,F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三碘甲状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SAb(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31I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甲亢患者能改善甲状腺功能,促进自身免疫恢复.
    • 齐萌芳; 田甜; 黄蕤
    • 摘要: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已发现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与成人DTC在临床病理学特征、远期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对其内部不同年龄段之间,特别是青春期前、围青春期和青春期之间的特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及青少年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首次^(131)I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春期前(0岁0.05)。3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2%、42.1%和20.2%(χ^(2)=16.839,P=0.000),高危患者分别占88.9%、60.5%和46.4%(χ^(2)=12.447,P=0.009)。3组患者首次^(131)I治疗后动态风险评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44,P=0.001),其中3组患者的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比例分别为10.5%、25.0%和38.1%;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比例分别为68.4%、52.8%和25.8%;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比例分别为21.1%、13.9%和14.4%。63例患者接受了第2次^(131)I治疗且TgAb低于40 U/mL,首次^(131)I治疗后3组的中位sTg降幅分别为41.31%、38.02%和60.38%(H=4.642,P=0.098)。结论:儿童及青少年DTC中0~10岁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高危复发风险最高,首次^(131)I治疗后ER的结局最少,青春期前儿童DTC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 施冰梓; 杨素云
    • 摘要: 对清洁解控的概念及相关标准、被服清洁解控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被服清洁解控的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目前国内外针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被服清洁解控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为临床工作中实施规范、合理的被服清洁解控程序以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武飞; 安军; 王士雨; 范珍; 刘冲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饮辅助维生素C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清甲治疗时对唾液腺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服碘后口服醋酸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碘后联合加味生脉饮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生命质量评分、唾液腺功能指标(UR30、EP、ER、EF、MAR、MSR)、涎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生命质量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腮腺MAR、MSR的P值分别为0.042、0.038,颌下腺的MAR、MSR的P值分别为0.041、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左右腮腺、左右颌下腺的UR30、EF、EP服碘治疗后急剧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1年期慢性涎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7.91%、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生脉饮可在DTC患者术后采用服碘进行清甲治疗时保护唾液腺。
    • 丁利平; 马珊珊; 周彦; 邱刚
    • 摘要: 目的:比较^(131)I与甲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52例甲亢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甲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131)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降钙素(CT)、β-骨胶原交联蛋白(β-CTx)和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治疗后观察组FT_(3)、FT_(4)、TGAb、TPOAb、TRAb水平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GP、CT、β-CTx、PINP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31)I对甲亢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稳定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骨密度,治疗效果较为良好。
    • 余靓; 熊福城; 侯振宇; 苏新辉; 车声雷
    • 摘要: 稀土下转换纳米颗粒(DCNPs)通常需要紫外光激发,受穿透深度的限制,难以在体内应用。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开发了一种^(131)I标记的NaGdF_(4):Eu^(3+)纳米颗粒(^(131)I-GENPs)作为三模态成像试剂,用于多模态诊断。在该试剂中,^(131)I不但可以作为激发NaGdF_(4):Eu^(3+)纳米颗粒(GENPs)的内部光源,通过切伦科夫能量共振转移(CRET)激发自发光成像,而且还具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成像的作用。此外,Gd^(3+)的存在使其具备磁共振(MR)成像的能力,通过三模态成像相互印证提高了诊断灵敏度。开发的^(131)I-GENPs可能成为有效的自发光、SPECT和MR三模态成像诊断试剂。
    • 冉紫蕴; 李群; 齐小梅; 苏娥; 陈杰; 厉红民; 杨航; 黄定德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动态辐射监测系统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DTC)癌患者出院时间个性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该院接受^(131)I治疗的200例DTC患者,根据^(131)I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24例和高剂量组76例,使用全身动态辐射监测系统与服^(131)I后24、48、72 h测定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Rrav),并监测患者出院当天接触物品与环境表明射线剂量水平。结果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131)I治疗剂量分别为(1653.71±346.20)MBq、(5426.49±851.31)MBq,两组服碘后随时间推移Rrav迅速下降,其中低剂量组24、48 h的Rrav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全身动态辐射监测系统可直接地动态监测^(131)I治疗DTC患者Rrav。
    • 景正军; 张亚奇; 别爽; 樊倩妤; 陈健
    • 摘要: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总体预后良好,但首次治疗后仍可能有高达20%~30%的患者复发,并因此导致预后不良和治疗困难。^(131)I是初治中高危风险PTC患者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仍可在复发性PTC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诊断方面可帮助早期发现并准确定位复发灶、评估摄碘能力、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治疗上可作为微小复发灶根治性治疗、可手术切除病灶再次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不可切除病灶姑息治疗的一部分。本文重点综述^(131)I在复发PTC再次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
    • 郭宁; 巴建涛; 罗亚平; 王瞳; 李方
    • 摘要: 目的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的放射性活度变化,为降低控制放射性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口服3.70~5.55 GBq(100~150 mCi)^(131)I胶囊后,收集2~48 h的唾液、汗液标本,使用一体化多道分析器测量其放射性活度并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在^(131)I治疗后2、4、8、24、48 h测得的唾液放射性比活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53.58±478.94)×10^(4)、(484.72±431.76)×10^(4)、(389.78±254.63)×10^(4)、(141.15±10^(4).83)×10^(4)、(53.23±49.8)×10^(4) Bq/g;测得的手掌汗液排泌的^(131)I放射性活度高于额头、左颈、前胸、左腋窝,并且随时间推移,患者体内^(131)I经汗液排出的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有一定放射性活度的^(131)I,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潜在的放射性污染。
    • 刘葳豪; 马欢; 李飞泽; 李鸿岩; 兰图; 廖家莉; 秦芝; 刘宁; 杨远友
    • 摘要: 以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尼妥株单抗(nimotuzumab)为载体,开展^(211)At和^(131)I一步法标记流程的建立和对荷U87MG胶质瘤裸鼠的初步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率约95%,在磷酸缓冲液(PBS)和10%胎牛血清(FBS)中能保持一定稳定性;瘤内注射24 h后,药物在肿瘤的放射性摄取率仍然能保持在(28.2±4.7)%ID·g^(-1)·^(131)I/^(211)At-ATE-nimotuzumab均可对U87MG实体瘤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整个治疗过程中,药物对荷瘤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并且有效地延长了生存时间;相较而言,20μCi的^(211)At-ATEnimotuzumab治疗组荷瘤小鼠中位生存时间长于200μCi ^(131)I-ATE-nimotuzumab治疗组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 d和31.6 d。该工作进一步确定了α核素^(211)At在放射性靶向治疗研究中的潜力,为相关药物的临床前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