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姜黄素

姜黄素

姜黄素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64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48篇、会议论文224篇、专利文献4605篇;相关期刊1190种,包括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86种,包括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姜黄素的相关文献由15868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建华、李军、赵明等。

姜黄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48 占比:50.10%

会议论文>

论文:224 占比:2.31%

专利文献>

论文:4605 占比:47.59%

总计:9677篇

姜黄素—发文趋势图

姜黄素

-研究学者

  • 许建华
  • 李军
  • 赵明
  • 彭师奇
  • 曹红
  • 梁广
  • 翟光喜
  • 刘洋
  • 陈燕
  • 韩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苏梦; 王昕; 张津; 贝颖; 黄玉; 朱彦兆; 李嘉丽; 武艳
    • 摘要: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姜黄素均能促进糖尿病难愈合创面的愈合,但外泌体存在产量低的问题,而姜黄素存在结构相对不稳定、溶解性差等问题,影响了修复效果。目的:观察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对糖尿病小鼠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分离提取C57BL/6J乳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姜黄素溶液悬浮细胞,采用微型挤出机制备出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检测囊泡的包封率与载药量。①体外实验: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0 mg/L)纳米细胞囊泡对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纳米细胞囊泡(40 mg/L)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量的影响。②体内实验:取24只成年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于背部制作2个直径6 mm的创面,A组注射PBS,B组注射纳米细胞囊泡,C组注射姜黄素溶液,D组注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每组6只,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囊泡的包封率为42%,载药率为2.3%;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细胞囊泡均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中以40 mg/L效果最明显;40 mg/L的纳米细胞囊泡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姜黄素降低了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②创面造模14 d后,B、C、D组创面明显缩小,其中D组创面面积最小;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显示,创面造模后7 d,B、C、D组创面有大量的肉芽组织形成与胶原纤维沉积,其中以D组最多;创面造模后14 d,B、C、D组创面的肉芽组织形成与胶原纤维沉积进一步增多,其中以D组最多;③结果表明,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可发挥纳米细胞囊泡和姜黄素的协同作用,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 叶旭文; 顾勇; 陈亮
    • 摘要: 背景:椎间盘退变机制复杂,炎症通路激活、炎症因子泛滥、活性氧过度积累等均可加速椎间盘退变进程。姜黄素是从中药材姜黄中提取的天然药物,具有抑制炎症、抗氧化应激等药理作用。目的:探讨负载姜黄素的缓释微球局部注射延缓大鼠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①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缓释微球,评估其体外释药和降解情况;②将缓释微球与未载药微球分别与髓核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将3组细胞分别培养于正常环境和氧化应激环境(加入H_(2)O_(2))中,通过CCK-8、活/死染色实验评估细胞的活性与增殖情况,qRT-PCR实验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③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退变组、未载药微球组、姜黄素组、缓释微球组,每组6只,在大鼠尾椎7-8和8-9节段经皮穿刺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未载药微球组、姜黄素组、缓释微球组退变的椎间盘内注射对应的溶液。4周后,通过影像学与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组织结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缓释微球可缓慢持续释放姜黄素,至28 d时释放姜黄素总量为(84.11±2.71)%;在含有胶原酶的PBS中,缓释微球质量逐渐减小,至第5周时消失。②CCK-8和活/死染色实验显示,在正常环境下,缓释微球不会影响髓核细胞的增殖活力;在氧化应激环境下,相比未载药微球,缓释微球可维持髓核细胞的增殖活力。qRT-PCR实验显示,相较于正常环境,氧化应激环境激活了髓核细胞中多种炎症因子mRNA的过量表达;在氧化应激环境下,相较于未载药微球组与对照组,缓释微球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表达降低,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升高。③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未载药微球组4周后的影像学与组织学评估与退变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姜黄素组的椎间隙高度及MRI评分在第1周时较退变组和未载药微球组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在第4周时其影像学与组织学评估均不如缓释微球组。④结果表明,姜黄素缓释微球能够抑制H_(2)O_(2)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其机制与抑制核因子κB通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曹舒兴; 宋永周; 李明; 张洪亮; 赵立辉; 马维
    • 摘要: 背景:姜黄素对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研究表明自噬的激活可降低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目的:探讨姜黄素对H2O2诱导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57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姜黄素不同剂量组(10,20,40,80 μmol/L).模型组给予H2O2(1 mmol/L)处理,模拟骨关节炎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姜黄素组中不同浓度姜黄素与软骨细胞培养48 h后,加入H2O2,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凋亡状况;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半胱天冬酶3、Bax/Bcl-2)、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蛋白)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软骨基质降解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Ⅱ型胶原蛋白α1、软骨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干预后软骨细胞的活力明显升高(P<0.05);炎症因子表达明显下降(P<0.05),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凋亡相关标志物活化半胱天冬酶3以及Bax/Bcl-2比值显著下降(P<0.05),自噬相关标志物LC3-Ⅱ/Ⅰ和Becli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降低,Ⅱ型胶原蛋白α1和软骨蛋白聚糖mRNA表达升高(P<0.05);③提示姜黄素通过促进自噬降低H2O2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 李希凯; 孟永春; 付丽; 刘卿; 王笑; 谷成旭; 黄飞
    • 摘要: 背景:姜黄素具有抑制炎症、促进轴突生长等作用,但存在半衰期短、清除速度快等问题。目的:制备姜黄素缓释微球,以达到缓慢持续释放姜黄素的效果。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1、2号微球;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合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3、4号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将4组微球浸泡在含有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BS释放外液中,模拟生理环境检测姜黄素微球的缓释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3、4号姜黄素微球的粒径、形态均优于1、2号姜黄素微球。②3号微球的包封率高于其他3组微球(P0.05)。③2、3、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1号微球(P<0.01),2、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3号微球(P<0.01)。④3号姜黄素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14 d,其余3种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21 d,1、3号微球的药物累积释放率高于2、4号微球,3号微球的姜黄素释放浓度高于1号微球。⑤结果表明,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为原料合成的预设载药率10%的姜黄素缓释微球,缓释效果最接近零级释放要求。
    • 李希凯; 孟永春; 付丽; 刘卿; 王笑; 谷成旭; 黄飞
    • 摘要: 背景:姜黄素具有抑制炎症、促进轴突生长等作用,但存在半衰期短、清除速度快等问题.目的:制备姜黄素缓释微球,以达到缓慢持续释放姜黄素的效果.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1、2号微球;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合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3、4号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将4组微球浸泡在含有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BS释放外液中,模拟生理环境检测姜黄素微球的缓释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3、4号姜黄素微球的粒径、形态均优于1、2号姜黄素微球.②3号微球的包封率高于其他3组微球(P0.05).③2、3、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1号微球(P<0.01),2、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3号微球(P<0.01).④3号姜黄素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14 d,其余3种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21 d,1、3号微球的药物累积释放率高于2、4号微球,3号微球的姜黄素释放浓度高于1号微球.⑤结果表明,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为原料合成的预设载药率10%的姜黄素缓释微球,缓释效果最接近零级释放要求.
    • 陈洁; 瞿雅懿; 何金晓; 蔡晓洋; 万子玉; 陈华林; 李敏
    • 摘要: 以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收集的17份黄丝郁金种姜为材料,对其质量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偏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确定种姜分级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初步建立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并以不同等级种姜为处理进行田间验证试验,探究种姜等级与黄丝郁金生长、产量及质量的关系,以检验该种姜分级标准的科学性。结果表明,黄丝郁金种姜以种姜粗、种姜重、发芽率为主要分级指标划分三个等级:一级种姜种姜粗≥16 mm,种姜重≥10 g,发芽率≥99.00%,含水量≥70.00%,净度≥96.00%;二级种姜种姜粗≥12 mm,种姜重≥6 g,发芽率≥97.00%,含水量≥75.00%,净度≥96.00%;三级种姜种姜粗≥8 mm,种姜重≥3 g,发芽率≥94.00%,含水量≥75.00%,净度≥96.00%。不同等级种姜田间验证试验发现,随着黄丝郁金植株的生长,其株高、叶长之间差异越显著,表现为一级种姜>二级种姜>三级种姜>等外级种姜;一、二、三级种姜产出药材产量显著高于等外级种姜(p<0.05);一级种姜所产一等药材占比更高;一、二、三级种姜所产药材浸出物显著高于等外级种姜(p<0.05)。不同等级种姜在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及质量方面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建立的种姜分级标准科学可行。
    • 张清源; 王龙; 高萌; 黄振东; 吴千言; 陈洪福; 敖梅英
    •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3联合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10%胎牛血清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80μg/mL)为刺激剂,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异常增殖、迁移与泡沫化、分泌胶原蛋白等四种异常细胞行为,之后通过MTT法、细胞划痕法、油红染色成像法、羟脯氨酸显色法等检测GM3与姜黄素联合用药及各自单用对四种异常细胞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用外源GM3(10μg/mL)或姜黄素(10μM)对RASMCs异常增殖无明显抑制效果,两者联合使用(10μM姜黄素+10μg/mL GM3)对RASMCs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外源GM3(10μg/mL)或姜黄素(10μM)对RASMCs异常迁移无明显抑制效果,两者联合使用(10μM姜黄素+10μg/mL GM3)对RASMCs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与Mode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外源GM3(10μg/mL)或姜黄素(10μM)对RASMCs对RASMCs泡沫化无明显抑制作用,两者联合使用(10μM姜黄素+10μg/mL GM3)则呈现抑制作用,与Mode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外源GM3(10μg/mL)或姜黄素(10μM)对RASMCs异常分泌胶原蛋白无明显抑制效果,两者联合使用(10μM姜黄素+10μg/mL GM3)对RASMCs异常分泌胶原蛋白具有抑制作用,与Mode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GM3联合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生理行为的调整作用优于同浓度药物单用,呈现协同增效的调整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M3微环境促进姜黄素流转相关。
    • 刘磊; 王阳; 胡跃世; 朱清; 李征; 段启新; 程双蕾; 谷傲峥; 李明林; 何凯
    • 摘要: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人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姜黄素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MTT法用于检测姜黄素对ccRCC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实验检测姜黄素对ccRCC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姜黄素对FOXO3a、p-FOXO3a及下游BIM表达的影响,和凋亡蛋白caspase 3的激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FOXO3a转录水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用于沉默ccRCC细胞系中FOXO3a的表达。结果:通过对6种ccRCC细胞系(ACHN、786-O、769-P、A-498、Caki-1及Caki-2)FOXO3a蛋白基础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选取FOXO3a表达较高的786-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0~160μmol/L姜黄素处理786-O细胞24 h和48 h后,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细胞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786-O细胞在0~80μmol/L姜黄素处理24 h后,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水平,且伴随着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激活。786-O细胞中,姜黄素抑制p-FOXO3a,促进FOXO3a活化,并上调下游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M表达水平。在siRNA沉默FOXO3a蛋白表达后,姜黄素对786-O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被抑制。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激活FOXO3a,在ccRCC细胞上发挥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 熊凤梅; 刘瑞萍; 郭焕利; 武冬梅; 孙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减轻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所致的心肌肥厚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信号的调控。方法 通过主动脉弓缩窄术(TAC)造成心脏后负荷压力增大,诱导心肌肥厚模型,C57/BL6小鼠共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TAC模型组(TAC)、Cur联合TAC组(TAC+Cur)以及Cur和SIRT1抑制剂EX527共处理TAC组(TAC+Cur+EX527)。以小鼠心脏重/体重比、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纤维化程度以及心肌组织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的表达作为心肌肥厚程度的评价指标;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评价心脏功能;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以及心肌中SIRT1和乙酰化转录因子(FOXO1)(Ac-FOXO1)的表达。结果 和Sham组相比,TAC组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纤维化程度以及ANP和BNP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同时LVEF和LVFS值明显降低;心肌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显著增加;心肌中SIRT1的表达明显降低、Ac-FOXO1的表达明显增加;而TAC+Cur组可显著降低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纤维化程度以及ANP和BNP的表达,并增加LVEF和LVFS值、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同时上调SIRT1的表达,并下调Ac-FOXO1表达;而EX527能阻断Cur对TAC的这些作用。结论 Cur能够减轻小鼠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症反应和激活SIRT1信号有关。
    • 宋鹏锦; 韩啸; 孙彩凤; 孙海川; 曹晓亮; 胡连栋
    • 摘要: 开发了一种适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用的姜黄素载药微球,并探究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微球,观察微球的外观和粒度,证明微球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在VX2兔模型中评估肝动脉栓塞微球治疗肝癌的功效.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显示制备的微球球形完整;生物安全性证明微球材料安全指数较高;药效学研究表明姜黄素栓塞微球可在栓塞给药后有效发挥动脉栓塞作用,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姜黄素栓塞微球,有望将其用于栓塞以提高TACE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