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43573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六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文献由740位作者贡献,包括范瑞强、樊尚荣、刘朝晖等。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4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3573 占比:99.76%

总计:143925篇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文趋势图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研究学者

  • 范瑞强
  • 樊尚荣
  • 刘朝晖
  • 汪长中
  • 莫冬冬
  • 袁娟娜
  • 谢婷
  • 陈信生
  • 刘小平
  • 廖秦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瑛; 张敏; 王苏立; 张金玉
    • 摘要: 目的评估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滴虫性阴道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该院妇科就诊的进行随机宫颈筛查的妇女4139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样本HPV DNA基因分型并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估。结果HPV16感染与BV独立相关;HPV6、11、18感染与BV无关。结论BV是HPV16感染的高危因素。
    • 杜春凤
    • 摘要: 目的:探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病原菌学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300例VVC患者,收集全部研究对象阴道分泌物标本,对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主要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性。结果:300份标本念珠菌检出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白念珠菌比例最高(58.6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32.00%)。白念珠菌对氟胞嘧啶耐药性高,其次为伊曲康唑,分别为45.45%、25.00%。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性高,其次为伏立康唑,分别为29.17%、6.25%。近平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及伏立康唑均无耐药性。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高,其次为伊曲康唑,分别为100.00%、33.33%。热带念珠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性高,均为25.00%。2015—2019年光滑念珠菌耐药率趋势平稳,白念珠菌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VVC以光滑念珠菌和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耐药率整体趋势平稳,但白念珠菌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 高聪莉; 刘丹; 邢丽枝; 何荣霞
    • 摘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异常增殖引起的女性常见的第二大外阴阴道炎症疾病,常伴有阴道菌群失调和微环境的改变,尤其在妊娠期间,VVC的发病率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传统针对VVC的治疗一直以抗真菌药物为主,但并未修复受损的阴道微生态系统,目前乳杆菌制剂被认为可通过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物群来重建阴道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治疗女性阴道炎症疾病,因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乳杆菌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以下就国内外乳杆菌制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VVC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乳杆菌制剂在VVC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 秦玉璘; 王晓娟; 曹永兵; 吕权真; 韩冰
    • 摘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广泛发生的阴道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本文主要对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宿主对白念珠菌的免疫应答以及VVC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洪怡清
    • 摘要: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念珠菌阳性率、乳酸杆菌阳性率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念珠菌阳性率8.50%低于对照组19.50%,乳酸杆菌阳性率94.5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带异常消失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及白带检查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金蕾; 史伟峰
    • 摘要: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白念珠菌分离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500例,通过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选取可疑标本,经沙保弱琼脂平板增菌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用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白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部分白念珠菌ERG5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显色平板鉴定结果显示,VVC病原以白念珠菌最多(54.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2.5%)、热带念珠菌(16.5%)、克柔念珠菌(4.2%)和其他真菌(2.1%);156株显色平板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的菌株中,经MALDI-TOF MS鉴定为白念珠菌共155株.155株白念珠菌对5-氟尿嘧啶均敏感,对各类唑类药物呈现不同水平耐药性;对7株(3株唑类药物耐药菌株,3株唑类药物敏感菌株和1株质控菌株)进行ERG5扩增测序,检出2个突变位点(1个同义突变位点G528A,1个错义突变位点G528C).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并对各类唑类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耐药菌株中ERG5基因在G528C位点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 郑冰洁; 王艺蓉; 陈茜岚; 姚晨龙; 王春; 钱秋芳; 林晓
    • 摘要: 目的 分析113例儿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5年至我院就诊的113例儿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点、真菌学检查结果及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113例患儿年龄范围3个月~16岁,平均年龄10.96岁,其中76.1%的患儿为10~12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外阴瘙痒(47.8%)及外阴分泌物增多(36.3%).共培养出念珠菌108株,以白念珠菌为主(91.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5.6%),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为1%.所有的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分别为11.1%、10.1%、8.1%,对氟胞嘧啶耐药率为1%.治疗上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结论 113例儿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所致多见,不同念珠菌的耐药情况具有差异,规范的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 高爱莉; 代歆悦; 李华平; 王焕丽; 马少吟; 陈教全; 朱慧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白细胞介-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23(interleukin-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轻中、重度VVC患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HMGB1、IL-17和IL-23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之间及其与VVC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VVC患者105例,其中轻中度VVC组51例、重度VVC组21例、RVVC组33例;对照组39例.血清中,重度VVC组及RVVC组患者HMGB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t=2.971,P=0.008;t=2.365,P=0.005),轻中度及重度VVC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370,P=0.024;t=2.987,P=0.008),轻中度及重度VVC组、RVVC组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948,P=0.008;t=2.955,P=0.008;t=2.940,P=0.009);分泌物中,轻中度及重度VVC组、RVVC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73,P=0.029;t=2.097,P=0.049;t=2.075,P=0.046),仅轻中度VVC组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r=2.624,P=0.017).对HMGB1、IL-17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中,HMGB1水平与IL-17、IL-23表达成正相关(r=0.328,P<0.001,r=0.172,P=0.04),IL-23水平与IL-17表达成正相关(r=0.689,P<0.001);分泌物中,IL-23水平与IL-17表达成正相关(r=0.268,P=0.001);对HMGB1、IL-17、IL-23表达水平与VVC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中,HMGB1水平与疾病严重度成正相关(r=0.286,P=0.001);分泌物中,IL-17水平与疾病严重度成正相关(r=0.273,P=0.001).结论 VVC患者体内HMGB1、IL-17、IL-23水平上调,且与VVC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HMGB1、IL-17、IL-23可能参与VVC的发病.
    • 黄胜炎(摘译)
    • 摘要: 1美国FDA批准柠檬酸依扎芬究(ibrexafun-gerp citrate)薄膜包衣片上市美国FDA批准Scynexis公司产品(商品名:Brexafemme)上市,首个唯一口服非醴类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也称为阴道酵母菌感染)。剂量规格:柠檬酸依扎芬究189.5mg(相当于依扎芬究150mg)/片。
    • 侯梦瑶; 邵明琨; 祁文瑾
    • 摘要: 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由NLRP3蛋白、ASC和caspase-1组装的蛋白复合物,它通过分泌IL-1β和IL-18触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与机体自身免疫内环境密切相关,而NLRP3炎性小体参与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并对激活适应性免疫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避免过度的炎症激活,NLRP3炎性小体有其特定的调控机制,其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证明.现就NLRP3炎性小体调控机制及其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