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厌氧降解

厌氧降解

厌氧降解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64915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2009广西制糖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厌氧降解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宇、余楚、刘利等。

厌氧降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4915 占比:99.91%

总计:165059篇

厌氧降解—发文趋势图

厌氧降解

-研究学者

  • 邓宇
  • 余楚
  • 刘利
  • 刘宇辉
  • 吕敦玉
  • 周建伟
  • 周爱国
  • 李萍
  • 童蕾
  • 蔡鹤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燕莉; 郭鑫; 吴鹏; 韩作颖; 牛江露
    • 摘要: 针对赵庄地区煤层气井地面抽采效果差的问题,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模拟生物厌氧降解煤产气的基础上,在赵庄矿区开展煤层气井现场注入培养基工业试验,考察微生物降解煤增产煤层气的效果。结果表明:煤层水和煤的共富集产气量高于煤层水的富集产气量;发酵罐放大模拟培养时,产气量达5.5 m^(3)/d;现场注入培养基后,甲烷产量增长了8 m^(3)/d;Mg^(2+)、K^(+)、Cl^(-)、PO_(4)^(3-)等离子浓度先升后降,SO_(4)^(2-)离子浓度总体下降,可能是因为在井下流失或是被菌群生长利用。培养基的注入提高了菌群的丰富度,为产气提供了有力条件。同时为了解决培养基一次性注入排采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培养基补加循环系统的设想。
    • 成雅彤; 宁舒苗; 郭红光; 张攀攀
    • 摘要: 为研究H2O2预处理联合生物降解对煤孔隙的影响,利用浓度为0.05%H2O2对烟煤进行预处理,采用煤层气产出水富集获得的高效菌群进行厌氧降解煤产甲烷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甲烷含量,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对煤孔隙发育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H2O2预处理烟煤显著提高了生物甲烷产量;预处理对煤孔隙类型没有显著影响,但残煤的吸附量减少,有利于原位煤层气的抽采;经预处理后,煤样的微孔和中孔孔容增加,而过渡孔孔容降低.经生物降解后,残煤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均显著降低,可能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可溶有机质滞留积累在煤中,从而堵塞了煤孔隙所导致.
    • 孙超; 曾湘; 李光玉; 杜雅萍; 王兆守; 邵宗泽
    • 摘要: [目的]红树林沉积物中有机物丰富,通过研究认识参与难降解天然有机多聚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及其环境作用,并获得新颖的难培养厌氧微生物.[方法]对漳州九龙江河口红树林沉积物中降解纤维素、几丁质和木质素的厌氧细菌定向富集和平板分离纯化,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分离获得202株厌氧细菌(82株专性厌氧细菌,120株兼性厌氧细菌),包括4个疑似新属(Lachnotalea sp.MCCC 1A16036、Varunaivibrio sp.MCCC 1A15903、Clostridium sp.MCCC 1A15884、Caminicella sp.MCCC 1A17445)和4个疑似新种(Sunxiuqinia sp.MCCC 1A15904、Pseudodesulfovibrio sp.MCCC 1A16040、Pseudodesulfovibrio sp.MCCC 1A16038、Mangrovibacterium lignilyticum MCCC 1A15882).不同天然有机多聚物富集菌群分离到的优势可培养细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但种群略有差异.在纤维素和几丁质富集菌群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菌株是纤维素和几丁质富集菌群的优势菌群,拟杆菌门的Prolixibacter bellariivorans、Mangrovibacterium lignilyticum和变形菌门的Desulfovibrio salexigenes、Vibrio alginolyticus分别在纤维素和几丁质富集菌群可培养细菌中占绝对优势.但降解实验表明,放线菌门细菌Demequina salsinemoris MCCC 1A15890和Brevibacterium celere MCCC 1A17451对纤维素降解活性最高.梭杆菌门细菌Propionigenium maris MCCC 1A15874和Ilyobacter polytropus MCCC 1A15889对几丁质降解活性最高.在木质素富集菌群中,拟杆菌门的Mangrovibacterium lignilyticum和厚壁菌门的Clostridium amygdalinum都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变形菌门细菌Desulfomicrobium apsheronum MCCC 1A15932和拟杆菌门细菌Mangrovibacterium lignilyticum MCCC 1A15882对木质素降解效果显著.[结论]红树林沉积物中存在丰富多样且新颖的厌氧难培养细菌,且多数具有纤维素、几丁质或木质素厌氧降解能力.该研究结果为探究红树林沉积物原位环境天然有机多聚物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和纯培养微生物资源.
    • 刘军委; 张璇; 鲍艺萱; 徐鉴昳; 邱吉国; 何健
    • 摘要: [目的]分离并鉴定能够降解除草剂丁草胺的厌氧微生物菌株,研究其厌氧降解丁草胺的特性和代谢途径,为深入研究丁草胺厌氧降解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丁草胺为碳源作为选择压力从水稻田土壤中富集驯化丁草胺降解菌,利用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株培养特征对降解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利用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LC-TOF-MS)检测菌株降解丁草胺的代谢产物.[结果]筛选到一株降解丁草胺的厌氧细菌,命名为BAD-20,初步鉴定为嗜蛋白质菌属(Proteiniphilum),菌株BAD-20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35°C、pH 7.5-8.0和0-0.5%NaCl,在有氧条件下该菌不能降解丁草胺.最适条件下,菌株BAD-20在10 d降解90%的20 mg/L 丁草胺.菌株BAD-20还能降解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降解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对这些氯乙酰胺除草剂的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鉴定到2个丁草胺降解代谢产物,分别是N-(2,6-二乙基苯基)-N-(丁氧甲基)乙酰胺(DEPBMA)和N-(2,6-二乙基苯基)乙酰胺(DEPA),表明菌株BAD-20降解丁草胺的起始步骤为脱氯,随后脱去N-丁氧甲基.[结论]本研究富集分离到一株降解丁草胺的厌氧细菌嗜蛋白质菌属(Proteiniphilum)BAD-20,为深入研究丁草胺厌氧降解机制及研发含丁草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提供依据.
    • 刘薇; 李啸宇; 何环; 陈子豪; 陈凡; 王江泽; 刘健; 陈林勇; 黄再兴
    • 摘要: [目的]以云南昭通褐煤为研究对象,从矿井水富集产物中分离得到SRB菌株Desulfotomaculum reducens ZTS1厌氧降解褐煤,分析研究SRB菌株处理褐煤前后的物化性质变化.[方法]采用工业和元素分析、XRD、FT-IR、SEM和低温液氮吸附法比较研究SRB厌氧降解褐煤前后矿物组成、有机官能团、表面形貌和孔隙结构变化.[结果]D.reducens ZTS1厌氧降解褐煤后灰分和挥发分略有降低,碳、氮和硫元素的含量降低,氧的含量增加,煤中硫代硫酸钠消失,FT-IR结果表明褐煤长链烃上的甲基和亚甲基团增多,游离羟基减少.煤表面粗糙度增加,小孔径的孔隙增多,孔径比表面积增大.[结论]D.reducens ZTS1可以厌氧降解昭通褐煤,厌氧降解后煤的物化性质发生变化.
    • 张攀攀; 郭红光; 段凯鑫; 陈超
    • 摘要: 为研究细菌厌氧降解对烟煤孔隙及分形特征的影响,通过高压压汞和低温液氮吸附对烟煤孔隙发育变化进行表征,分别利用Menger模型和FHH模型进行分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厌氧降解后,一方面降解残煤微孔、过渡孔以及中孔孔容降低,比表面积降低更为显著,但同时也发现大孔孔容增加;另一方面降解残煤分形维数明显降低,表面粗糙程度降低,孔隙发育趋于简单;说明细菌厌氧降解后烟煤对煤层气吸附能力降低,而渗流能力部分增加.
    • 段凯鑫; 郭红光; 成雅彤
    • 摘要: 为把握生物煤层气研究状况,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与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对生物煤层气相关论文的分布、趋势、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近年来,生物煤层气的勘探、煤层气田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逐渐减少,累计发文数趋于平缓.而微生物降解煤的培养实验研究累积发文数逐年上升,是当前研究热点.培养实验研究主要着力解决生物煤层气形成机理及其增产理论与技术.微生物、煤、中间代谢产物是阐明生物煤层气形成机理的关键;高效功能菌群培育、化学处理改性煤结构、外源物质激活微生物等方法有效增加了生物甲烷产量.然而,生物煤层气的研究时间还比较短,其形成机理、增产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微生物学、化学、力学等多学科新技术,以阐明生物煤层气形成机理、研发增产新技术,推动微生物增产煤层气技术的发展及工业化应用,助力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班巧英; 岳立峰; 李建政; 余敏; 张立国
    • 摘要: 为揭示氧化还原介体(ROMs)对萘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以萘为唯一碳源富集到中温萘厌氧降解菌群.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对接种污泥和富集培养物进行了细菌群落结构解析,并考察了固定化蒽醌-2,6-二磺酸(AQDS)、蒽醌-2-磺酸(AQS)和腐殖酸强化萘厌氧降解的特征.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Pseudomonas、Thauera、和Georgfuchsia是该富集培养物中的优势萘降解菌,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2.4%、13.8%和17.6%.在污泥接种量为0.23g/L和萘初始浓度10mg/L条件下,富集菌群9d内对萘的降解率约为64%.ROMs强化试验结果表明,3种ROMs对萘的厌氧降解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AQDS的强化效果最为显著,当AQDS浓度为0.8mmol/L,培养至第7d时,萘的去除率为92.0%,比同期的对照组高1.2倍.此外,硝酸盐对ROMs强化萘厌氧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aNO3浓度为0~0.8g/L范围内,萘的降解速率随着硝酸盐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NaNO3浓度为0.6g/L时,萘的去除率在第6d就达到了91.0%,比对照组提高了15.2%.由此可见,在厌氧条件下添加适量硝酸盐可提高ROMs对萘降解的强化效果.
    • 张攀攀; 郭红光; 段凯鑫; 陈超; 梁卫国
    • 摘要: 为研究厌氧代谢产物对煤纳米孔隙发育的影响,选用山西沁水盆地寺河矿无烟煤作为底物,以寺河矿煤层气井产出水中富集并驯化获得的原位真菌与产甲烷菌混合菌群为菌源,开展微生物厌氧降解煤产甲烷实验.通过额外添加2-溴乙烷磺酸钠(BES)抑制生物甲烷生成,促进煤生物厌氧降解代谢产物的积累;利用低温氮气吸附、有机溶剂萃取、气质联用(GC/MS)等方法,分析微生物降解作用下的煤孔隙结构和有机物组成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微生物厌氧降解后,残煤总孔容与比表面积降低,孔隙分形维数D1(<2 nm)和D2(2~10 nm)增大.说明生物降解导致煤孔隙发育降低,孔隙表面粗糙程度和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增加.添加BES增强了微生物厌氧降解对煤孔隙的作用.同时,微生物厌氧降解后煤中可溶有机组成及含量发生显著变化,降解残煤中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和杂环有机物含量明显增加.添加BES促进更多新产生的可溶有机质滞留于煤中,尤其是芳香族含氧衍生物中的对甲酚.此外,煤中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含量与煤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而与煤孔隙分形维数D1和D2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厌氧代谢产物在微生物降解对煤孔隙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可溶有机质,尤其是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在煤中的滞留积累是微生物厌氧降解影响煤孔隙发育的主要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