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硫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6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3篇、会议论文157篇、专利文献178401篇;相关期刊405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全面腐蚀控制等; 相关会议116种,包括第二届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交流大会、第十八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2014北京国际腐蚀技术大会等;硫酸盐还原菌的相关文献由339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宏芳、魏利、马放等。

硫酸盐还原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3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78401 占比:99.34%

总计:179591篇

硫酸盐还原菌—发文趋势图

硫酸盐还原菌

-研究学者

  • 刘宏芳
  • 魏利
  • 马放
  • 张盾
  • 许立铭
  • 狄军贞
  • 孙成
  • 杨宏
  • 蔡昌凤
  • 郑家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凡; 陈元彩; 胡勇有; 程建华
    • 摘要: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原位合成纳米硫化亚铁(Nano-FeS)构建Nano-FeS@SRB体系还原Cr(Ⅵ)。通过电化学实验和电子传递抑制剂实验探究Nano-FeS对细胞电子传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no-FeS@SRB具有较高的Cr(Ⅵ)还原能力,Cr(Ⅵ)的还原是微生物介导的过程,经Nano-FeS@SRB体系处理后,Cr(Ⅵ)被转化为低毒的Cr(OH);和Cr;O;。Nano-FeS增强了SRB的胞外电子传递,可作为电子穿梭体将细胞代谢产生的电子传递给Cr(Ⅵ),实现Cr(Ⅵ)到Cr(Ⅲ)的还原。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反应温度为35 °C、体系pH为5.0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为93%。
    • 郭克星; 赵红波; 李泽轩(编译)
    • 摘要: 为探究碳源对油田环境下管线钢微生物腐蚀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机碳源在模拟CO_(2)饱和油田产出水中SRB细胞的存活情况及其对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数量随着碳源减少(carbon source reduction,CSR)而减少,但与100%CSR(极端碳饥饿)相比,80%CSR(中度碳饥饿)下存活的浮游细胞更多。即使在碳源饥饿后,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可以通过胞外Fe氧化和胞内硫酸盐还原来提供。在局部腐蚀过程中形成氧化亚铁膜和FeS/MnS团聚体。失重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与乳酸和柠檬酸盐同时存在的培养基相比,在80%CSR范围内培养时,钢的腐蚀更严重。在培养期末,观察到严重的钢溶解现象,这是由SRB主导的MIC(微生物腐蚀)和CO_(2)腐蚀造成的。
    • 王继豪; 冯秀娟; 黄哂莅; 邹彦鋆
    • 摘要: 针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Cr^(6+)废水中重金属抑制菌生长活性的问题,采用交联-包埋法制备以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SA)和颗粒活性炭(GAC)为基础的固定化SRB颗粒。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研究固定化颗粒对Cr^(6+)的吸附过程,结合SEM、FTIR和XPS的表征分析探讨颗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0.5%CMC、2%SA和3%GAC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SRB颗粒效果最佳,菌株在颗粒内孔室生长,并通过生物作用将Cr^(6+)还原成Cr^(3+),实现Cr^(6+)的去除。
    • 程庆利
    • 摘要: 通过热重分析、电化学分析、组织结构分析等研究了油泥在原油沉积水中对Q235B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泥覆盖的Q235B碳钢在模拟沉积水中浸泡的前21 d内腐蚀速率逐渐升高,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浸泡21 d后Q235B碳钢的腐蚀速率下降,腐蚀形态由局部腐蚀为主转变成全面腐蚀。在腐蚀的起始阶段,油泥中含有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能够诱导碳钢发生局部腐蚀。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腐蚀产物和油泥沉积层附着在金属表面,抑制了腐蚀反应的继续进行。
    • 黄晓辉; 余晗; 韦奉; 席敏敏; 刘斌; 牛爱军
    • 摘要: 根据Cu离子进入细菌细胞后破坏生物酶系统原理,在板材中采用超低C、低Mn和主要添加Cu元素成分设计思路,开发出X70钢级抗细菌腐蚀卷板,通过优化HFW制管工艺,开发出抗细菌腐蚀HFW焊管,规格为X70钢级Ф50.8 mm×6.2 mm。金相分析表明,焊缝和母材组织基本实现均匀化,Cu元素在母材和焊缝中分布均匀;压扁试验和扩口试验表明管材强韧性和塑性较高。在模拟SRB和SRB+TGB两种腐蚀工况下,焊缝和母材最大均匀腐蚀速率为0.0245 mm/a,最大点蚀速率为0.122 mm/a,参考NACE SP 0775—2018标准属于轻度腐蚀,且HIC试验敏感系数均为0,证明试制的X70钢级抗细菌腐蚀HFW管能有效缓解或者抑制细菌腐蚀,确保管材安全服役。
    • 黄金营; 黄翰弈; 罗洪秦
    • 摘要: 利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在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培养基介质中,双季铵盐化合物MDOPD对碳钢SRB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菌介质中MDOPD具有杀灭SRB的作用,MDOPD可在Q235钢电极表面吸附形成有机缓蚀保护膜,除自身抑制介质的腐蚀外,还可阻碍SRB的代谢产物及腐蚀产物在电极表面吸附和沉积,从而降低了SRB生长代谢产物的次生腐蚀促进作用。MDOPD双季铵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SRB腐蚀抑制剂。
    • 孔赟; 叶建龙; 杜昊臻; 李哲天; 鲁浩; 贺武明; 廉晶晶; 陈奇
    • 摘要: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能够将含硫氧化物还原成硫化氢的厌氧微生物,其在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微生物脱硫过程中极为重要。采用稀释涂布-叠皿夹层法和划线分离法从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及石化废水中分离得到SRB,研究了其生理生化特性及环境因素对菌株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1株SRB菌株均能够有效利用甲醇、乙醇、葡萄糖及柠檬酸三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碳源,可以利用氨氮但不能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其中菌株SRB-X2对硫酸盐的还原能力最强,其最佳脱硫温度为30°C,pH范围为6~7;该菌株能有效处理硫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含硫废水且硫酸盐去除率高于65%,当硫酸盐起始质量浓度为200mg/L、SRB-X2菌液体积分数为0.5%~5%时,硫酸盐去除率随着菌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菌液体积分数为5%的处理组在72h时对硫酸盐的去除率最高(97.3±3.2%),脱硫效果较好。
    • 黄健
    • 摘要: 通过浸泡试验配合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华北地区土壤环境中的生长周期以及SRB生长对20^(#)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RB在华北地区土壤模拟溶液中的生长周期分为对数增长期、衰退期和死亡期三个阶段。前3天,溶液pH值下降,随后呈波浪上升趋势;氧化还原电位在对数增长期呈下降趋势,在衰退期和死亡期呈上升趋势;在对数增长期,溶液中游离的SRB较多,基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不完整的生物膜,诱发了点蚀;在衰退期,代谢产物与腐蚀产物膜结合形成团簇状的复合膜,膜层的致密性加强,抑制了腐蚀;在死亡期,复合膜电负性消失,出现网格裂纹,加速腐蚀的发生。
    • 戴俊峰; 张国欣; 陆原; 张勇; 王永军
    • 摘要: 渤海B油田注水水质硫酸盐还原菌(SRB)超标问题日趋严重,给油田开发、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危害。本文对该油田SRB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SRB在油藏中已大量滋生、繁殖,通过菌属检测,产出液中SRB属于脱硫肠状菌属,该类菌属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杀菌剂有较强抗药性,现场在用杀菌剂1227已使SRB产生抗药性,杀菌效果差是导致油田SRB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室内大量实验表明,乙基三苯基溴化膦和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有很好的杀菌效果,现场在海管入口加注乙基三苯基溴化膦50mg/L、在气浮选器入口加注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30mg/L,海管产出液及注水水质SRB含量均能够达到25mg/L以下,满足现场需求。
    • 王亚波
    • 摘要: 渤海某油田在全油田硫化氢普查工作中发现FPSO原油系统舱室硫化氢含量超过200 ppm,远超油田安全管理规定的20 ppm安全值。通过硫化氢聚集规律分析和室内实验,确定FPSO硫化氢是油气伴生和生物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试验确定硫化氢控制方案:针对生产流程中的硫化氢,保持脱硫剂在一级生产分离器入口持续50 ppm稳定加注;针对舱室内的硫化氢,在氮气周期置换的同时配合以5 d为周期500 ppm冲击浓度加注杀菌剂;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硫化氢含量,消除现场的硫化氢安全隐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