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印象

印象

印象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欧洲哲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3篇;相关期刊3125种,包括文化月刊、中华诗词、新潮电子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等;印象的相关文献由9897位作者贡献,包括庞立平、翟敬勇、佚名等。

印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44 占比:98.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3 占比:1.08%

总计:11368篇

印象—发文趋势图

印象

-研究学者

  • 庞立平
  • 翟敬勇
  • 佚名
  • 陈道斌
  • 本刊记者
  • 李洋
  • 王周
  • 东方
  • 杨云
  • 周国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小语; 黄丽华(指导)
    • 摘要: 忆往昔,上过的课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是那节美术课。那是一次奇妙的体验。铃声响起,美术老师如常走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刻版画。”美术老师热情地说。“沙--”这时,窗外的风从我身旁轻轻掠过,我心中泛起惊喜的涟漪。我从未上过版画课,也从未想到能够亲自“操刀”刻上一幅。我满怀好奇,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掠过的版画作品。
    • 王悦
    • 摘要: 不可靠叙述广泛存在于现代文学作品中,而在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却比较罕见,这一现象或许说明叙述可靠性与现实主义范式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以转型期的关键人物亨利·詹姆斯的理论和创作为依托,探讨现实主义范式的转型如何影响叙述可靠性,以及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不可靠叙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胡哲
    • 摘要: 与周鹏初相识,还是在学生时代。纯净的双眸、锐利的思考和对学术的极大热忱,是这位少年书生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我也坚信这位少年书生将来会成为有所建树的学者。今天,周鹏所取得的学术成绩也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只是他成熟得如此之快,让我备感惊叹和汗颜。仔细解读他的文学批评文章,一切又显得如此自然、合理。
    • 程涵
    • 摘要: 作品介绍:作品取名为“印象”,在整体设计上运用相机的样式,表现出仙鹤突破镜头展翅翱翔的姿态,背后是祥云和连绵不绝的山脉,正如经历了这次疫情的武汉,涅柴重生,最终迎来了春暖花开,身后仍然是大好河山。
    • 王影
    • 摘要: 你们学校有图书管理员吗?你对他/她印象如何?没准他/她就是那个让你爱上阅读的人。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位父亲是怎样看待图书管理员对他女儿的影响的吧!
    • 李奇
    • 摘要: 张中行先生谈他中学阶段读朱自清先生散文,“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张中行《负暄琐话》)我读张中行先生的文字,印象是:文纯厚,而且还有浓郁的人文情感;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行公内心的人文情怀。
    • 吴建中
    • 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作为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机遇深深影响了每一个中国国民。伴随着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得以开眼看世界。自2021年伊始,本刊推出"我的第一次出国印象"系列专题,特邀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从不同的职业角度分享走出国门的"第一次",这些故事成为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温情窗口。本期刊发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教授《出国是个苦差事》一文,以飨读者。
    • 周振甫
    • 摘要: 记得我在学校里读书时,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做笔记是麻烦的,但做笔记有它的好处。要做笔记,不是把书看完了就算,还得想想有什么可记的。这一想,就比不想要看得深些,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要写读书笔记,光看一遍还不够,看完了要再翻一下,加上读书笔记,印象加深,不容易忘记。写了读书笔记,以后读书,碰到同一问题,可以找出以前写的读书笔记对照起来看,使得对问题的看法更深入一步。"老师这番话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时隔几十年,我还记得。
    • 朱道辉
    • 摘要: 苏轼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闰八月十三日任颍州知府,于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离开。虽在安徽颍州任职时间不长,但他心系颍州人民,政绩卓越。颍州给苏轼留下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苏轼也在此处留下诸多诗词歌赋、笔踪墨迹。对于为官,他一向以对百姓负责为己任,为官期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样赢得了百姓赞叹。本文就苏轼的颍州之行,分析苏轼在颍州所留下的诗词,以及颍州为官的卓越政绩,对苏轼的文学修为及个人修养做初步解锁。
    • 季双
    • 摘要: 《贵妇人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围绕着伊莎贝尔·阿彻的“启蒙”经历展开,忠实地贯彻了“国际主题”。从文学印象主义的理论出发,结合了语言学数据统计方法,从主观事实的构建、“印象派”风格的措辞和心理描写三个方面探讨了《贵妇人画像》中所运用的印象派手法。详细分析了亨利·詹姆斯是如何将印象主义融入他的作品之中,印象主义技法又是如何影响作品的谋篇布局,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