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2574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论坛、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甘肃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相关文献由84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丽军、信栓力、常超等。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574 占比:99.83%

总计:122788篇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发文趋势图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研究学者

  • 刘丽军
  • 信栓力
  • 常超
  • 马燕霞
  • 李敏
  • 杨天伦
  • 赵秀峰
  • 孙明
  • 张兰华
  • 张芙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梦阅; 王洪如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315例急性STEMI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基线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PCI后1个月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发生MACE)和预后良好组(未发生MAC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血清IL-18、MCP-1水平及其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PCI后随访1个月,315例急性STEMI患者中有87例预后不良,占27.6%。预后不良组血清IL-18、MCP-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MCP-1、NT-proBNP、CK-MB水平是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MCP-1水平及其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12、0.770、0.840。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值概率为0.37~0.80、0.83~0.95时,血清IL-18、MCP-1水平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净获益率优于单纯血清IL-18、MCP-1水平。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IL-18、MCP-1水平升高,其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对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的净获益率更高。
    • 梁家荣; 陈云宪; 刘向阳; 刘相应; 陈宝峰; 唐良秋
    •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CTO病变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术中侧支循环级别水平(0~3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4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40例。冠脉造影术后、PCI术前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量血浆MCP-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因素;采用ROC曲线界定MCP-1的cut off值评价其预测侧支循环价值。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MCP-1浓度(118.13±16.24)pg/mL与侧支循环不良组(81.80±15.4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CP-1水平是侧支循环形成促进因素(OR=0.882,95%CI 0.839~0.928,P<0.001)。以MCP-1值=103.00 pg/mL为cut off值,特异度为85.00%,敏感度为95.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95%CI 0.889~0.995,P<0.001)。结论MCP-1在冠脉CTO患者中表达存在差异,在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表达高,提示MCP-1有利于该类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
    • 周翔; 顾达; 童聪; 曾佳慧; 吴泓飞; 赵祥安
    • 摘要: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是否可以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浸润从而减少单核细胞相关的促炎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分泌来缓解肝纤维化。方法:4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四氯化碳(CCl_(4))组、低剂量鳖甲煎丸组、中剂量鳖甲煎丸组和高剂量鳖甲煎丸组。其中CCl_(4)组和鳖甲煎丸组予以CCl_(4)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高、中、低剂量鳖甲煎丸组小鼠在予以CCl_(4)腹腔注射的同时,分别每日予以鳖甲煎丸灌胃,连续4周,剂量为2.2、1.1、0.55 g/(kg·d)。实验结束后,通过肝酶、HE染色检测肝脏炎症,Masson染色、α-SMA和Col-I免疫组化观察肝脏胶原沉积和HSCs活化,CD11b和F4/80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观察肝脏中单核细胞数量,qRT-PCR和WB检测肝脏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结果:经4周CCl_(4)腹腔反复注射后,小鼠肝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肝脏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提示纤维化模型小鼠建立成功。鳖甲煎丸给药后,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明显减少。与CCl_(4)组比较,鳖甲煎丸组小鼠单核细胞的肝内浸润明显减少。同时,鳖甲煎丸显著降低单核细胞相关促炎性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分泌,与肝内单核细胞数量减少相一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鳖甲煎丸能够降低肝组织损伤时MCP-1分泌,表明鳖甲煎丸可以减少肝纤维化过程中单核细胞的浸润。结论:鳖甲煎丸可通过抑制单核浸润缓解肝纤维化,提示鳖甲煎丸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候选药物。
    • 许可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与终末期肾病(ESRD)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商丘市中心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10例ESRD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至患者透析治疗后1 a,以1 a内生存状况作为预后指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肾功能指标及血清TGF-β1、MCP-1水平),分析血清TGF-β1、MCP-1水平与ESRD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10例ESRD患者经透析治疗后,18例(16.36%)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1、MCP-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TGF-β1、MCP-1过表达是ESRD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TGF-β1、MCP-1过表达是ESRD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马翠; 自辉; 薛潇
    • 摘要: 目的 分析宫腹腔镜-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EM患者200例均分为对照组(宫腹腔镜手术)和联合组(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来曲唑)。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和雌二醇(E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0、C反应蛋白(CRP)和ENA-78、MCP-1。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LH、FSH、E2、IL-2、IL-10、CRP、ENA-78和MCP-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腹腔镜-来曲唑治疗EM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ENA-78、MCP-1水平。
    • 闻芳; 洪洁
    •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B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活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卒中后癫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50例)患者左乙拉西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以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为基础,给予维生素B_(6)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癫痫样放电次数、发病次数、脑电活动及血清MCP-1、ADMA、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较对照组的72.00%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样放电次数、发病次数较治疗前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α波频段的相对功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脑电图δ、β、θ波频段的相对功率及血清MCP-1、ADMA、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维生素B6联合左乙拉西坦可减轻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调节患者脑电活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 石思蓉; 曾琼
    •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治疗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UM)患者的疗效及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恩施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U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入曼月乐环(LNG-IUS)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孕酮(P)等性激素水平,以及MCP-1、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肿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P=0.039);治疗后,两组E2、LH、FSH和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E2、LH、FSH和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P-1、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IL-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MCP-1、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LNG-IUS可有效改善UM患者症状,并可降低肿瘤生长相关的性激素及MCP-1等细胞因子水平,利于病情向好转归。
    • 景昊
    • 摘要: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BI评分,降低mRS评分、血清学指标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
    • 李耿章; 符文红; 杨冯睿
    • 摘要: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杏仁核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月龄无特殊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脊神经结扎(SNL)左侧第5/6腰椎(L 5/6)制备NP模型大鼠,假手术组仅暴露L 5/6脊神经不结扎。实验分为3个部分:(1)将24只大鼠于SNL术前及术后第7、14和21天(d 0、d 7、d 14和d 21,各6只)取杏仁核,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mTOR(p-mTOR)、磷酸化JNK(p-JNK)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MCP-1水平的相关性;(2)48只NP模型大鼠双侧杏仁核注射不同浓度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或JNK抑制剂SP600125(浓度梯度均为0、0.1、1.0和10.0μmol/L),于d 21取杏仁核(每个浓度各6只),采用ELISA检测MCP-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CP-1阳性细胞数;(3)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抑制剂组(双侧杏仁核注射10μmol/L SP600125或雷帕霉素3μL),于d 0、d 4、d 7、d 14、d 21共5个时间点测定各组的机械痛阈值(MWT)。结果与d 0相比,d 7、d 14、d 21 NP模型大鼠杏仁核中p-mTOR和p-JNK水平均升高(P<0.05),且d 21水平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d 21的NP模型大鼠杏仁核p-mTOR和p-JNK水平与MCP-1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629,P<0.05)。杏仁核注射SP600125或雷帕霉素可降低MCP-1表达,与0μmol/L组相比,0.1~10.0μmol/L组的NP模型大鼠MCP-1水平及阳性细胞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μmol/L组MCP-1水平及阳性细胞数最低。NP模型大鼠d 4、d 7、d 14、d 21杏仁核MWT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经SP600125或雷帕霉素治疗后NP模型大鼠降低的MWT获改善,SP600125组或雷帕霉素组d 7、d 14、d 21的MWT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NP大鼠mTOR和JNK通路激活,抑制mTOR和JNK通路可达到缓解NP大鼠疼痛及上调杏仁核MCP-1表达的作用,对于NP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 王琼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指标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高血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血症组、电针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饮食、生活方式的控制及改善,药物治疗组同时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电针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外周血巨噬细胞内TNF-α、MCP-1、IFN-γ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3组血清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物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治疗后,药物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TNF-α、MCP-1、IFN-γ水平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TNF-α、MCP-1、IFN-γ水平低于电针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电针治疗组为90.0%、高脂血症组为56.7%,药物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 电针治疗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同时调节TNF-α、MCP-1和IFN-γ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