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臂

动臂

动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57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6217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工程机械、工程机械与维修、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2003北京国际SMT技术交流会、表面贴装技术研讨会暨电子互联与封装技术研讨会等;动臂的相关文献由29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军、米成宏、蔡敢为等。

动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6217 占比:99.78%

总计:196654篇

动臂—发文趋势图

动臂

-研究学者

  • 王建军
  • 米成宏
  • 蔡敢为
  • 郑怀鹏
  • 朱守寨
  • 冯军
  • 周瑜
  • 李建松
  • 周雪丰
  • 潘宇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昌明; 邓旻涯
    • 摘要: 森林采伐机应用于林业工程领域,其动臂结构的安全性决定了整机的使用性能,且由于服役期间材料的退化而使结构可靠度产生时变特性,为提高森林采伐机动臂的安全可靠性水平,对其进行时变可靠性分析。以森林采伐机动臂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抗力和载荷的时变可靠性模型,采用iTRPD方法计算其各时间步长的可靠度指标,对比得出不同服役年限时期可靠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动臂结构在超过一定服务年限周期后,可靠性指标会加速下降,也证明考虑时间累积效应所得到的时变可靠度指标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 龙尚成; 梁银飞; 刘词银
    • 摘要: 作业人员在对塔式起重机动臂及臂尖定滑轮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时,需从动臂根部到臂尖之间来回移动,脚踩的动臂下弦杆宽度仅为80mm,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针对于此在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上设计制作一套安全保护装置,以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高作业效率。
    • 庞朝利; 吴书建
    • 摘要: 在挖掘机行业原材料价格飙升、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现状下,为降低挖掘机工作装置质量和整机能耗,以某型21 t级挖掘机动臂为研究对象,将CROE软件中创建的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去除不影响分析结果的细小结构,提升划分网格的质量,将形状规则的板类零件划分成六面体单元,结构较复杂的前、中、后支承支座划分成四面体单元,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在挖掘机最大负载典型工况下,分解计算各铰点受力;在有限元模型中以remote force型式加载到相关位置,动臂根部采用fixed support加以固定约束,随后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应力分布结果,在确保动臂结构强度前提下,优化斗杆油缸支座等高应力区局部结构,消减结构强度过剩低应力区域的相关板材厚度;对比轻量化设计前后强度,实现动臂质量减轻7%,最大应力降低8.8%,结构强度完全满足要求;轻量化前后整机进行油耗对标测试,轻量化后整机油耗降低了3%。将有限元分析和轻量化设计相融合,实现设计过程数据量化,避免设计缺陷,降低设计、制造成本。
    • 徐玉凯; 祝海林; 何宜玖; 周扬驰
    • 摘要: 受竹子内部结构的启发,在研究典型的轮式装载机构型特点及其动臂静力学分析、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仿生动臂结构,并在正载插入、正载掘起、偏载插入、偏载掘起4种极限工况下,分别对原动臂与仿生动臂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仿生动臂满足强度要求,并且比原动臂的质量减轻了17.03%,实现了装载机动臂的轻量化。
    • 施俊
    • 摘要: 由于立式磨高效的粉磨特性,而被应用于建筑垃圾制备领域。动臂是立式磨加载系统中的关键零件,其在工作中容易发生断裂破坏,导致立式磨停机维修,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提高动臂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必要对其承载特性进行分析。本文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型号立式磨的动臂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动臂的最大应力在上臂的圆角处,最大应力数值小于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随着上臂圆角的增加,立式磨动臂的最大应力值与总形变量也随之减小。相对于动臂结构A(50mm)与结构B(150mm),结构C(200mm)的最大应力与总形变量最小,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最高。
    • 成勇; 金隼; 徐武彬; 刘强
    • 摘要: 动臂制造质量是装载机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影响动臂制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动臂焊接后的铲斗孔端与车架孔端的收缩变形,常用的方法是运用机械液压矫正工装并参照油缸推出量对其进行重复矫正来减小变形量;运用solidworks对动臂进行三维建模并导入sysweld软件对动臂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焊接后的应力图和变形量;建立变形后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矫正过程焊缝处并未产生位移变化量,通过对动臂板矫正后焊缝残余应力分析得知,焊缝处残余应力峰值均未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极限应力值;最后通过实验来测量焊缝处的应力,与仿真分析结果大致相同。从而证明焊后变形机械矫正的可行性,为动臂机械矫正提供了支持。
    • 郑建校; 段志善; 郭宝良
    • 摘要: 针对轮式装载机动臂设计过程中轻量化的问题,在分析装载机的水平插入和垂直掘起受力工况的基础上,建立以体积为设计变量优化模型。基于ANSYS软件中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应用ANSYS软件中拓扑优化模块对动臂进行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得出不同体积设计变量下的优化结果。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强度分析,在垂直掘起受力工况下,通过粘贴应变花试验验证,优化前、后的应力云图和位移变形图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动臂各项性能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从而得出在该优化模型的基础上来确定主要设计参数,从而减轻传统的动臂设计质量,达到了节能目的。
    • 安宝峰; 赵忠刚
    • 摘要: 本文简述了以往的动臂镗削装夹及找正的方法与存在的不利因素,阐述了镗削动臂的新式专用工装夹具的主要构成机构及关键机构的设计原理和制造要点,并叙述了该工装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该工装夹具设计新颖、制做简单、操作简捷、校正高效、定位准确、装夹可靠;在提高镗削动臂工效的同时,更好地保证了动臂的加工位置度的尺寸精度,开辟了镗削动臂类产品装夹定位的新方向。
    • 刘佳; 方剑仙
    • 摘要: 动臂作为挖掘机工作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对挖掘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挖掘机动臂动臂机构确定、动臂受力计算等内容,对动臂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的简单分析,为挖掘机动臂研究提供参考.
    • 周海岗; 孙永伟; 赵堑
    • 摘要: 梳理装载机动臂横梁结构形式,总结机构特点,通过应力应变实验,验证动臂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并确定动臂受力最大工况,根据分析结果对动臂横梁进行结构优化,并进行疲劳强度评估,确定优化设计方法,提高动臂整体可靠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