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MRT

IMRT

IMRT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医疗卫生装备、医疗装备、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放射肿瘤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第四届放射肿瘤专委会第三届年会等;IMRT的相关文献由741位作者贡献,包括V·兰加纳坦、王义善、胡蓉蓉等。

IMRT—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94.4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4.72%

总计:233篇

IMRT—发文趋势图

IMRT

-研究学者

  • V·兰加纳坦
  • 王义善
  • 胡蓉蓉
  • P·库马尔
  • 王莉平
  • Ehab M. Attalla
  • G·乔安托
  • 徐国镇
  • 杨波
  • 黎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胜江; 刘玉涛; 李敏; 赵红; 白冬梅
    • 摘要: 目的研究正向射野在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运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50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IMRT,研究组采取正向射野与IMRT治疗。比较两组的全肺、脊髓平均剂量,肺脏、心脏辐照剂量体积参数,临床疗效,毒副反应,随访1年的复发率、生存率。结果对照组的全肺平均剂量、脊髓平均剂量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向射野可显著降低颈及胸上段食管癌IMRT的肺、脊髓、心脏分布剂量,在不影响肿瘤缓解率的基础上减少毒副反应、复发率。
    • 王中飞; 孙晓欢; 王伟; 肖锋
    • 摘要: 目的:对RT PRO TPS-TaiChi(V2.0.0.4656)放疗计划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其能否满足临床使用要求。方法:按照YY/T 0889—2013《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要求,设计2个初始测试例计划(前后对穿野计划和带状射野计划),再对4个调强计划测试例(模拟多靶区、模拟前列腺肿瘤、模拟头颈肿瘤和模拟C型靶区)分别设计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2种计划。对设计计划的剂量目标进行评估,并进行点剂量和剂量分布计算准确性验证。结果:4个测试例计划除IMRT计划的模拟C型靶区(复杂)中心圆柱体的D10外,其他指标的剂量目标值均达到标准要求。前后对穿野和带状射野的点剂量误差分别为-0.30%和-0.16%。IMRT计划靶区内测量点剂量的最大误差为3.83%,VMAT计划的最大误差为4.32%,均满足≤4.5%的要求;IMRT计划危及器官内测量点剂量的最大误差为4.01%,VMAT计划的最大误差为4.55%,均满足≤4.7%的要求。IMRT计划复合射野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3%/3 mm)最低为96.56%,VMAT计划最低为94.40%,均满足>88%的要求;IMRT计划单野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3%/3 mm)最低为93.93%,满足>93%的要求。结论:RT PRO TPS-TaiChi放疗计划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符合YY/T 0889—2013标准要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谷美林; 时昌立; 张帆; 文海英; 罗俊波
    • 摘要: 目的研究IMRT和VMAT技术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靶区、骨髓及重要危及器官剂量差异。方法选取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放疗技术分为A组(n=42)和B组(n=42),A组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放疗,B组患者接受容积调强弧形放疗(VMAT)技术放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对比靶区、骨髓交界处以及重要危机器官剂量。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HI和靶区体积显著下降,CI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脑脊髓和胸腰脊髓参数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心脏、食管、甲状腺、小肠、肾脏、肝脏以及肺器官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与IMRT相比,VMAT在治疗中的靶区、骨髓及重要危及器官剂量更加均匀。
    • 王俊超; 刘继云
    • 摘要: 目的:探究医用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疗效、安全性,并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放射治疗方法分为SBRT组(58例)及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组(6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器官受照剂量及放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主要器官受照剂量及放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BRT组成本-效果比低于IMRT组(P<0.05)。结论:SBRT与IMRT治疗晚期NSCLC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SBRT更具经济学优势。
    • 向升; 余巍
    • 摘要: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为深入了解细胞新陈代谢的机理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先验证了整合SV40 Large T抗原基因的IMR90细胞——IMRT,表现出衰老表型。通过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IMRT和IMR90细胞中的差异蛋白质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在IMRT细胞中,重要代谢通路的蛋白质水平发生变化,如葡萄糖磷酸变位酶1(PGM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谷胱甘肽S-转移酶M2(GSTM2)等。相关通路中的代谢物,如6-磷酸葡萄糖,肉碱,磷酸胆碱,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含量有显著变化。结合分析结果,我们在IMR90中沉默GPX1基因,促进了IMR90的衰老进程,表明GPX1在细胞衰老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白胜江; 刘玉涛; 赵红; 胡云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野盒式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采用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链抗原153(CA153)],靶区及正常器官受量,肿瘤血管形成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后6个月、1年总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V、PTV、CTV处方剂量覆盖体积、达100%处方剂量的体积(V100)、达90%处方剂量的体积(V9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骨髓中V30、V45、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骨头、骨髓中V10、V2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1个月CEA、SCCA、CA153、CD31、VEGF、Ang-2、HIF-1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能提高靶区内放疗剂量,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促进病灶消退,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延长中位PFS,提高1年总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不能手术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疗法.
    • 段欢欢; 李书舟; 曹瑛; 唐杜; 雷明军; 杨振; 邱小平
    • 摘要: 目的: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预测IMRT计划射野的γ通过率(GPR).方法:从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选取4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IMRT计划,共计260个照射野,制作每个计划基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的验证计划,并在Varian 23EX直线加速器上执行.利用portal dosimetry剂量测定软件包对计划剂量的计算值和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实测值进行γ分析,得到射野在2%(global)/2 mm标准下的GPR.选取portal dosimetry系统计算的剂量分布图作为输入数据,并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208个射野,验证集和测试集各26个射野.基于tensorflow框架建立CNN模型去学习射野的剂量分布图与GPR之间的相关性,并使用平均绝对误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验证集和测试集上,96%样本的GPR预测误差都小于±3%,最大误差分别为3.09%和3.54%,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9%和1.17%,模型预测和实际测量的GPR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6和0.90.结论:深度学习CNN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脑胶质瘤患者IMRT计划射野的GPR,有助于物理师提前识别可能不能通过QA测量的计划,有效地促进临床放疗的QA工作.
    • 张坤; 刘颖; 杨健
    • 摘要: 目的:探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04月至2016年05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排研究标准的79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期选取放疗方式不同,将43例行常规普通放疗的患者纳为常规放疗组,将36例行调强放疗的患者纳为IMRT组.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放疗毒性反应及预后复发生存情况.结果:常规放疗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2.79%vs 83.33%)低于IMRT组(P=0.042).IMRT组急性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毒性反应总发生率及晚期放射性直肠、放射性膀胱炎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P均<0.05).Ⅲa-b期IMRT组患者预后3年OS(82.4%vs 47.6%)、DFS(88.2%vs 57.1%)及PFS(70.6%vs 4.8%)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b及Ⅳa期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可有效提高晚期宫颈癌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放疗毒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珩; 杨忠明; 胡蝶
    • 摘要: 目的 针对食管癌患者在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方法进行治疗时,所产生的(主要针对放射治疗)疗效及其毒副反应,以期为食管癌患者治疗及预后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治疗的11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化疗方式,研究组采取IMRT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以及食管狭窄或穿孔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SF-36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SF-36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方法治疗不但可有效提升疗效,降低毒副反应,还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袁一木
    • 摘要: 目的 探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射治疗方案下剂量分布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进行放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40例,分别给予4种放疗方案.对比4种不同放疗方式PTV剂量参数;对比4种不同放疗方案的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结果 4、5、6IMRT的CI指标均明显高于3DCRT,4、5、6IMRT的D50%、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3DCRT,5、6IMRT的Dmax明显低于4DCRT,6IMRT的D50%、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4IMRT(P0.05);右侧肺:5、6IMRT的V5均明显高于3DCRT及4 IMRT(P<0.05);心脏:不同数量照射野的IMRT的V5、V10、V20、V30均明显高于3DCRT,且V10、V20随着照射野数量的增加剂量在变高(P<0.05).结论 IMRT较3DCRT更适用于左侧乳腺癌治疗,但随着照射野数量的增加,其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会增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