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关节挛缩

关节挛缩

关节挛缩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6797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健康、中国骨伤、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运动疗法暨第六届创伤康复全国学术会议、首届全国铁路康复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关节挛缩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宝富、帕丽达·买买提、曹莹莹等。

关节挛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797 占比:99.68%

总计:46948篇

关节挛缩—发文趋势图

关节挛缩

-研究学者

  • 余宝富
  • 帕丽达·买买提
  • 曹莹莹
  • 熊晖
  • 贾子善
  • 余欢
  • 吴庆文
  • 周云
  • 周怡
  • 唐智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莹莹; 张鑫; 温呈洪; 陈科; 周汇; 苟青春
    • 摘要: 背景:膝关节创伤后产生的关节僵硬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建立理想的膝关节僵硬动物模型是研究膝关节僵硬病理机制的基础,对探索膝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膝关节僵硬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进行综述,总结动物的选择、不同固定方式、固定时间与成功周期等,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膝关节僵硬、膝关节挛缩、动物模型、knee stiffness、stiff knee、stiff knee、animal model"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检索2000-2020年的文献,最终纳入49篇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进行造模,即手术方法:通过手术伴或不伴有膝关节关节面的损伤,用内固定造成术后创伤性关节僵硬;非手术方法:通过单纯外固定或暴力损伤外固定的方式获得膝关节僵硬动物模型.②在临床中,下肢骨折后制动引起的膝关节僵硬十分常见,对于不波及膝关节面的下肢骨折引起的膝关节僵硬可以选择关节外损伤手术固定的方式进行造模,对于研究膝关节关节面损伤引起的膝关节僵硬可以选择关节内损伤固定的方式造模,手术固定的方法造模时间短、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无菌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在膝关节僵硬的结构变化和药效观察、矫形支具干预方面应用广泛.③石膏、夹板等单纯外固定的模型操作简便、避免了手术创伤,在模拟膝关节僵硬的疾病发展具有相对的优势,可以观察不同时期关节僵硬的病理变化,缺点是在动物活动过程中外固定易松动、脱滑,或发生啃咬,造模时间较长,固定易失败.④暴力损伤后固定可模拟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制动而引起的膝关节僵硬,适用于保守治疗的疗效、筛选方面的研究.⑤综合来讲,最理想的膝关节僵硬造模方式为膝过伸+关节内手术创伤+固定,通过膝过伸损伤关节后囊、在股骨髁开窗模拟关节内骨折,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方式进行造模,此方法建模时间短、成功率高、稳定性好.
    • 朱书彤; 盖祺; 王成龙; 赵林; 王昆鹏; 奚奇; 刘妍; 万成福; 宋涛
    • 摘要: 骶髂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晨僵、静息痛、负重时疼痛加重、关节挛缩、功能紊乱等症状[1,2],疼痛可累及腰部、臀部、大腿近端及腹股沟区域,部分病人因疼痛影响睡眠,对身体及精神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射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 姜涛; 罗海燕; 欧阳文献; 谭艳芳; 唐莲; 张慧; 李双杰
    • 摘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1],病因复杂,其中低/正常GGT型胆汁淤积性肝病往往意味着不同严重程度的遗传性肝病,除了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胆汁酸合成障碍和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外,关节挛缩-肾功能不全-胆汁淤积综合征(ARC综合征)亦可出现低GGT型胆汁淤积症[3]。
    • 夏亮; 乌丹旦; 陈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遗传学模式及诊治。方法 报道1例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遗传学改变,同时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重点讨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临床征状为枕后部肿块、皮肤及皮下结节、牙龈过度增生、关节挛缩和关节溶骨性病变,病理学病变特征为组织内单一的梭形细胞增殖并伴有大量无定形透明嗜酸性物质聚集。对手术切除后病变组织行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ANTXR2基因突变,符合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遗传学改变。对该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牙龈及面部肿块切除后均无明显复发。该疾病的治疗除了手术外,还需结合康复性治疗和多学科联合对症支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结论 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ANTXR2基因突变相关,其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牙龈增生、关节挛缩和溶骨性破坏等;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对症支持治疗。
    • 王怀杰; 谢崇; 蔺卫龙; 周金榜; 杨伟家; 郭正团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纤维脂肪血管病变(fibro-adipose vascular anomaly,FAVA)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外科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FAVA病例,总结患儿性别、初诊年龄、临床表现、病变范围、前期诊断与治疗、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病理特点、康复和随访计划等资料。结果13例FAVA前期诊断包括:静脉畸形(n=8)、肌间血管瘤(n=2)、肌肉淋巴管畸形(n=1)、动静脉畸形(n=1)和海绵状血管瘤(n=1)。男4例,女9例;诊断年龄为1岁2个月至18岁,平均诊断年龄10岁。下肢病变11例,上肢2例。无一例累及躯干。5例伴有肿胀处皮肤感觉过敏,轻度按压即疼痛剧烈。11例伴社交活动减少,患儿有强烈的自卑感,与同龄人交往减少。1例仅累及上肢患儿口服西罗莫司后疼痛缓解;余12例行手术治疗,均行根治性切除,即在保护重要血管、神经的前提下,扩大切除局限性病变;弥漫性病变则切除受累的整块肌肉和肌筋膜;如重要神经受累,切开松解神经外膜;如有肌腱挛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切除受累的整块肌肉和肌筋膜后,还需肌腱延长/转移以重建功能;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儿均留置创面负压引流;肌腱延长/转移者、关节强直松解矫正者石膏固定1~4周。术后随访1~16个月,关节活动障碍治愈或明显好转。结论FAVA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为疼痛、挛缩和关节畸形;结合临床特点和MRI特征性表现,诊断并不困难;FAVA的治疗方案应考虑具体分期;在合理手术原则指导下,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挛缩和恢复功能。
    • 邱淑琼; 谭洁贞; 邝景云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抗痉挛体位联合患肢训练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8月神经内科接收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抗痉挛体位联合患肢训练。采用MAS评分、BI评分评价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的关节痉挛状态及生活功能,并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测量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主动运动范围(A-ROM)。结果:干预4周后研究组偏瘫侧的小腿踝跖屈肌、肩关节、肘关节的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偏瘫侧的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的A-ROM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抗痉挛体位联合患肢训练可降低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的关节痉挛程度,提升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日常生活功能。
    • 陈娇龙; 胡成文; 陆天雅
    • 摘要: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最广,但术中肌肉、筋膜等组织损伤,淋巴循环系统的破坏会影响患侧上肢功能,易致关节挛缩、肌力减弱、僵硬麻木、疼痛等继而出现患肢功能受限[1],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身体和心理负担。快速康复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核心内容是基于循证建议来优化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一系列措施[2]。在我国从2001年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过程的首次应用到骨科、妇科、乳腺外科的围手术期,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屈艳芳
    • 摘要: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因脑血管发生破裂和阻塞而导致大脑血供不正常,从而损伤患者脑组织功能[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肌痉挛则可加重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引起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障碍,患者可表现为上下肢肌张力异常升高、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受限,如果肌张力长时间增高,则会引发强直、僵硬等,并有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2]。
    • 孙晓晗; 崔丽英
    • 摘要: 肌肉病按病因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临床表现并不特异,包括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肥大、关节挛缩等,部分患者也可能会有心肌、呼吸肌、皮肤、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等骨骼肌外受累表现.一些患者肌无力症状较轻,而关节挛缩或脊柱强直症状较明显,这一特殊表现为疾病诊断提供了线索.临床接诊时,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认真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以及心肌和呼吸系统的综合评估,从而作出初步诊断;肌电图、肌肉MRI、骨骼肌/皮肤活检和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本文重点介绍伴关节挛缩的遗传性肌肉病,包括胶原纤维病Ⅵ型、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SEPN1相关肌病以及FHL1相关肌病等,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知.
    • 张万福; 徐婧; 韩飞; 胡晓龙; 李少珲; 袁泽兵; 胡大海; 韩军涛; 官浩
    •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交错结合自体中厚皮移植在关节部位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烧烫伤致关节部位瘢痕挛缩患者80例,根据登记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行瘢痕松解后行创面修复.观察组患者测量关节部位形成创面的间距,沿两侧正常皮肤相反方向对应设计三角形皮瓣,剥离皮瓣后旋转90°,2个皮瓣交错对合,完整覆盖关节部位,皮瓣剥离后形成的上下2个创面,于背部或大腿外侧取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对照组创面按照传统治疗方法,直接于背部或大腿外侧取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门诊或网络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计算2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2组术后抗瘢痕治疗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愈28例(70.0%),有效11例(27.5%),无效1例(2.5%);对照组治愈20例(50.0%),有效14例(35.0%),无效6例(1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0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瘢痕治疗时间(41.93±8.16)d,低于对照组[(64.17±11.35)d],患者满意度评分(91.34±13.75)分高于对照组[(79.33±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4.742、11.102,P<0.05).结论 局部皮瓣交错结合分区中厚植皮为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后术区外形好,瘢痕挛缩轻,预后功能好,可作为传统关节部位瘢痕松解后自体中厚植皮治疗的有益补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