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痉挛

肌痉挛

肌痉挛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0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1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7729篇;相关期刊346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五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等;肌痉挛的相关文献由167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文宗、王勇、李雪萍等。

肌痉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1 占比:7.41%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7729 占比:92.23%

总计:8380篇

肌痉挛—发文趋势图

肌痉挛

-研究学者

  • 朱文宗
  • 王勇
  • 李雪萍
  • 程凯
  • 陈安亮
  • 丁厚全
  • 乔蕾
  • 吴婷婷
  • 周俊
  • 张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栋; 刘侃; 时宗庭; 杨骁侠; 刘恒平; 张清烽
    • 摘要: 背景:颈肌在维持椎体力学平衡以及颈椎病致病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临床多种颈部症状的主导病因,颈椎力学失平衡及颈椎间盘的退变可看作是以颈肌为主的软组织病变的结果.目的:观察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颈椎动力失衡模型兔颈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病理变化,以及异常应力下椎间盘各结构细胞的凋亡规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成模型组(n=14)、假手术组(n=14).模型组于甲状软骨外下方约1 cm处将双侧胸锁乳突肌用医用硅胶硬管垫起致其短缩,建立颈椎动力失衡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胸锁乳突肌分离其中部后,直接逐层缝合.于造模后2个月同一时间取材.颈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颈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迁移变化情况,运用TUNEL法检测颈间盘终板软骨、纤维环中细胞的凋亡情况.实验方案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模型组颈椎间盘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而假手术组未见明显改变;模型组颈椎间盘终板关节软骨区与纤维环区界限明显,未发现明显细胞迁移现象,但椎间盘终板生长软骨区细胞已明显向关节软骨区迁移;模型组椎间盘关节软骨区、生长软骨区出现细胞过度凋亡,其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纤维环区细胞亦出现一定程度的凋亡,其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②结果表明,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动力失衡(颈椎肌性痉挛所致的异常应力),短期内未发现终板软骨与纤维环之间的细胞迁移,但早期即可出现生长软骨层细胞明显向关节软骨层迁移,且椎间盘的终板软骨、纤维环区发生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可为研究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病因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 黎婉颖; 欧海宁; 廖婉晨; 罗启航; 黄嘉莉; 伍启泓
    • 摘要: 肌痉挛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导致肌肉及结缔组织短缩,影响关节活动度,而且与异常姿势、疼痛、行动受限、自理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痉挛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文章阐述临床上常用的痉挛量表评估的效度及信度均不理想;神经电生理法及生物力学法等客观评估的优势与劣势及研究进展;最后建议制定统一参数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
    • 夏菁; 陈缪存; 林敏; 郝又国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8例):高频组、低频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其中高频组给予患侧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不接受rTM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通过比较患侧屈腕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Barthel指数(MBI)判定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前相关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显著升高,而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和低频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以高频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高频和健侧低频rTMS均可安全、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患侧高频rTMS治疗效果优于健侧低频rTMS。
    • 李艳杰; 刘爽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延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7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33例)和延伸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电刺激组根据脑卒中治疗要求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延伸组在电刺激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延伸训练措施,对比两组肌痉挛改善效果,并观察两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延伸组疗程结束后Fugl-Meyer上肢评分(54.26±8.59)分、下肢评分(37.16±5.26)分及总分(91.89±5.58)分显著高于电刺激组的(45.98±7.56)分、(30.68±6.24)分、(76.03±16.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伸组疗程结束后CSI评分(7.65±1.68)分显著低于电刺激组的(9.75±1.82)分,Barthel指数(90.26±5.67)分显著高于电刺激组的(79.05±8.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延伸训练,可有效改善肌痉挛及肢体功能障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陈海南; 卢园; 王兰兰; 孙梦龙; 薛惠天; 杨舟; 彭亮
    • 摘要: 目的观察按法对脑卒中肌痉挛大鼠脊髓内5-羟色胺2B(5-hydroxytryptamine 2B,5-HT2B)受体和5-羟色胺2C(5-hydroxytryptamine 2C,5-HT2C)受体表达水平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构造MCAO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进行与模型组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插入线栓。后通过改良Ashworth法测定大鼠的肌张力水平,平衡木实验测定大鼠的运动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5-HT2B受体和5-HT2C受体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脊髓中GABA含量。结果治疗后,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方面,模型组、治疗组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治疗组肌张力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平衡木运动能力评分方面,模型组、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治疗组5-HT2B受体和5-HT2C受体表达量相比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有明显提升(P<0.05),且治疗组中5-HT2B受体和5-HT2C受体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GABA含量低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且治疗组GABA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按法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大鼠的肌痉挛、降低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恢复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脊髓中的5-HT2B受体和5-HT2C受体的表达以及GABA释放量有关。
    • 夏菁; 郝又国; 陈缪存; 邵印麟
    • 摘要: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用HF-rTMS和外周磁刺激,rTMS仅加用HF-rTMS,对照组不给予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脑皮质到脊髓α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时间(CMCT);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下肢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情况,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3组治疗前的屈腕MAS、CSI指数、上肢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和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各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屈腕MAS、CS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rTMS组和联合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联合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作用最强,治疗效果最佳,rTMS次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诱发癫痫病例发生。结论: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比单用HF-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更好,可减轻上肢屈肘肌和下肢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缩短MEP潜伏期和CMCT,且安全性高。
    • 教传旭; 覃业校; 唐祎周
    • 摘要: 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治愈本病,常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肌痉挛等后遗症对患者康复及回归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针刺为主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后遗症已有较多报道,并逐步被患者接受。笔者通过查询近5年关于针刺为主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根据脊髓损伤后不同临床后遗症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 唐谦; 徐燕; 李寿田; 谢鹏
    • 摘要: 目的探索儿童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密集区域的分布范围,为临床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脑瘫患儿小腿外侧群肌痉挛提供解剖学阻滞位点。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显示儿童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结果来自腓浅神经的腓骨长肌支从肌上端入肌,入肌后发出前、中、后和深支4条分支,分别分布于腓骨长肌肌腹的前、中、后部,其中前支最长、其细小分支可达肌肉下部和肌腱。在肌内的树枝状分支形成“O”型和“Y”吻合,主要密集地分布于肌腹上部。来自腓浅神经的腓骨短肌支从起点交叉入肌,入肌后发出浅、深两支,这两支沿途分出的树枝样分支间构成许多“O”型和“Y”型交通,密集地分布于肌腹中部。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使用肉毒毒素A(BTX-A)治疗脑瘫患儿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痉挛时,建议将药物注入腓骨长肌肌腹上部和腓骨短肌肌腹中部。
    • 程志清; 陈妙; 夏小云; 陈文煜; 潘蓉蓉; 支英豪
    • 摘要: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单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局部振动治疗组)和试验组(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AS分级、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iEMG较各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iEMG的改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iEMG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痉挛上肢肌张力,同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 张晓丽; 王家艳; 唐林; 刘德浪; 张云婷; 赵瑾
    • 摘要: 目的 观察苍龟探穴针法对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和歩态的影响.方法 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112例,按随机平行双盲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歩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相关痉挛和卒中评分、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歩宽、歩态周期、患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歩速、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BI)、博格平衡量表(BBS)、Holden歩行能力量表、Tinetti歩态评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Hmax/Mmax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苍龟探穴针法能通过改善卒中患者神经电生理,从而缓解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和歩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