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位移监测

位移监测

位移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227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2篇、会议论文113篇、专利文献286482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97种,包括2013年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第八届全网大会暨2015年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等;位移监测的相关文献由6623位作者贡献,包括蓝章礼、贺可强、朱正伟等。

位移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2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1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86482 占比:99.76%

总计:287167篇

位移监测—发文趋势图

位移监测

-研究学者

  • 蓝章礼
  • 贺可强
  • 朱正伟
  • 马云宾
  • 周建庭
  • 荆宏远
  • 蔡永军
  • 宋杰
  • 林启宇
  • 林天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均
    • 摘要: 结合绵阳高新区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园区项目,提出了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注浆微型钢管桩的制作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土钉墙和预应力锚杆施工的技术措施。通过对基坑变形的监测得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与其对应的水平位移量呈增加趋势,但在固定监测时间内,累计水平位移未超出警戒值,表明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良好,也证明了采用支护系统的可行性。
    • 张鹏; 胡惠华; 龚道平; 胡杰
    • 摘要: 通过对湖南省汝郴高速公路吊坎垄陡峭高大硬质岩边坡深部的位移监测,分析了水平位移监测曲线特征。结果表明:“Z”(反“Z”)字型突变是软硬岩层相间和裂缝及测斜管与钻孔壁之间空洞问题造成的,属岩体内部局部变形,对边坡整体稳定影响不大;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对岩体监测位移有较大影响,位移会随时间的变化呈年周期起伏变化;测斜管的扭转对位移监测曲线影响大,会对坡体真实状态造成错误的判断;研究边坡失稳源在坡体下部,此类硬质岩边坡变形初期监测曲线规律性不强是其主要特征。
    • 韦忠跟
    • 摘要: 为了找出蒙东地区软岩边坡蠕动变形演化的特点及滑坡规律,对该地区露天煤矿的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进行分析,采用边坡雷达位移监测手段对该地区不同软岩边坡的变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滑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蒙东地区3种软岩边坡在蠕变形态和滑坡过程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第三、四系土边坡与排土场边坡在滑坡体的累积位移曲线上表现为“蠕变-加速-破坏-恢复平稳”的完整周期;软弱基岩边坡在滑坡体的累积位移曲线上表现为“蠕变-加速-恢复平稳”的周期变化。
    • 雷越; 左得奇
    • 摘要: 边坡的滑塌会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保证边坡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施工完成后的稳定性,必须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文章分别运用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计算洛宁西站路堑高边坡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滑坡体的稳定性。采用Slide软件和FLAC;作为计算工具,建立路堑边坡的计算模型,运用瑞典法和强度折减法对其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并且根据现场实际监测位移数据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上结果一致,该滑坡体整体稳定性较差,可能产生滑动破坏。
    • 冯建新
    • 摘要: 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是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主要研究内容。高层建筑结构预警发生灾害的主要有效手段是实施实时变形监测。以湖南省某小区中8栋高层住宅建筑物为研究对象,监测整个施工过程和竣工后高层建筑物的竖向位移变形量,检查施工质量和设计的正确性,对监测过程的各测点相关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与分析,并综合实际变形结果选择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对策。竖向位移监测对高层建筑结构预警及科学研究具有意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吉训刚
    • 摘要: 传统的全站仪需要有反射片或棱镜作为协助目标才能完成测距,在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免棱镜全站仪有效融合了传统全站仪与免棱镜测距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于工程建设中,特别适用于不方便放置棱镜或反射片的地方进行测距,如悬崖、石壁及高陡峭边坡的监测等。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免棱镜全站仪在公路工程高边坡位移监测中应用的方法及成果。
    • 贾伟; 罗昌宏; 董钊; 汪鸣飞; 刘小红; 包刘磊
    • 摘要: 高速公(铁)路路基、隧道和桥梁工程等常常因地质灾害的存在而影响正常使用,尤其是类型不明的不稳定斜坡,明确地质灾害类型是影响不稳定体治理方案的首要任务。以宜巴高速公路铜矿岭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方法,判明了铜矿岭不稳定斜坡类型。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上部为残坡积物,下部为反倾结构的粉砂岩;结合位移监测数据,判定该不稳定斜坡变形存在多个剪切滑移带,但主要分布于松散堆积物内部,综合判定该不稳定斜坡为深层蠕动变形体;依据变形大小和变形方向变化特点,最后将该变形体分为两个大区,Ⅱ区又可细分为2个小区,并指出Ⅱ_(2)区是未来防治的关键部位。研究成果为该不稳定斜坡后续治理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证明传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与位移监测相结合是开展不稳定体类型判识,确定边界范围的有效手段。
    • 潘军道; 蔡浩原; 刘振耀; 吴春秋; 张邦芾; 杨斌; 刘丰敏; 赵晟霖
    • 摘要: 针对建筑基坑围墙及基坑边坡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发生水平位移和沉降造成安全隐患问题,设计了一种基坑围墙位移监测系统,利用测点定时采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观测数据,在服务器上结合参考站数据顺序对各个监测点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用休哈特均值控制图,当测点位移量超过阈值时系统发出告警,测点每60 min给出一组测量值,准静态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基坑围墙测点东(E)方向为5 mm;北(N)方向为4 mm;天顶(U)方向为9 mm的监测水平.
    • 董利虎; 宋丹青; 唐高杰; 靳远; 王海涛
    • 摘要: 为研究超大复杂深基坑施工对邻近环境变形的影响,以河南省郑州市龙湖金融岛项目基坑工程为例,采用全站仪对基坑内支护桩顶、内支撑格构柱及坑外地面进行监测,利用多点位移计对支护桩旁土体进行测斜,通过分析基坑周围环境的位移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基坑支护桩、坑外土体及基坑变形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特征可分为土方开挖、垫层施工、内支撑拆除和垫层完工4个阶段;土方开挖及内支撑拆除阶段,支护桩桩顶、格构柱及邻近地面沉降变形较大,垫层施工对基坑变形具有减弱作用;土方开挖、垫层施工及内支撑拆除阶段,相邻格构柱间不均匀沉降使格构柱变形增大;基坑开挖主要对邻近管廊的沉降变形具有影响,特别是土方开挖前期邻近管廊的变形出现快速增大。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技术措施。
    • 张立奎; 段大猷; 王佐才
    • 摘要: 桥梁变形是桥梁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测量桥梁位移时,直接测量方法如LVDT、RTK-GPS、LDV等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局限性。由于从所测得的动应变中获得实时的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较为困难,而且大多数应变测量的采样频率较低,基于应变的间接桥梁变形重构方法在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重构桥梁变形的方法,该网络融合应变和加速度数据在训练后可以用作测量数据实时重构桥梁的变形。在应变模态、位移模态以及桥梁中性轴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准确地重构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了重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数据融合方法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桥梁变形重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