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4206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东南传播、国际新闻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安徽省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翼青、赵月枝、陈世华等。

传播政治经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206 占比:99.49%

总计:34381篇

传播政治经济学—发文趋势图

传播政治经济学

-研究学者

  • 胡翼青
  • 赵月枝
  • 陈世华
  • 姚建华
  • 姬德强
  • 常江
  • 曹晋
  • 沙垚
  • 徐偲骕
  • 杨嵘均

传播政治经济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夏育
    • 摘要: 马克思在早期资本主义背景下提出异化劳动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异化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异化,而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核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异化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异化劳动的产生建立在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关系基础之上。数字劳动以去异化的面貌遮蔽了异化的实质,数字资本剥削的触角在互联网平台用户的体验中延展得更加隐蔽。对于数字劳动异化批判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延伸。异化的克服必须从社会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寻找物质力量,数字化推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广泛的世界交往,正在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的发生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人类最终将消灭异化,实现共产主义即人的本质的复归。
    • 杨嵘均; 卢晗
    • 摘要: “中国知网”数据库1998年至2021年共有国内传播政治经济学有效文献287篇,以年度论文数量、作者及机构、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作为评价标准,试图探寻并发掘国内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国内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存在着理论学派、文化研究和数字劳工等三个学术方向,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关注,逐渐走向成熟,其研究主题多具有时代性特征。
    • 杨嵘均
    • 摘要: 从历史源流来看,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西方传播学批判流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在政治经济学派、传播学派、批判学派等基础上发展起来。从理论发展来看,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创立后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以斯麦兹、席勒等为主要代表的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基和发展等阶段,以欧洲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创新,以及以中国本土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创新,发展出受众商品论、媒介依附、媒介帝国主义、思想管理者、文化宰制等各类思想。从实践向度来看,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主张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现实主义认识论。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源流、理论发展与实践向度进行系统梳理,目的在于以整体性眼光考察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全球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历程,以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并推动其在中国的进一步研究,进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思想,关注中国社会现实,融合中国特色,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传播政治经济学体系。
    • 姬德强; 白彦泽
    • 摘要: 在当前高速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应用环境下,短视频这一媒介形态被平台经济捕获,一方面变成短中介,链接了整个文化产业,另一方面转化为数字平台,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和国家治理。基于此,短视频也呈现出基础设施化的倾向,尤其表现在搭建数据中心、拓展计算服务和形塑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短视频的基础设施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在中国尤其表现在整体发展与国家干预两个方面,并被描述为技术民族主义的成功。短视频未来发展有其不可持续性,即渠道霸权导致的市场封闭性和外部干预性危机,不断加剧的数字地缘政治,以及基于用户绑定的数字劳动所引发的算力与精力之间的“瘾”经济危机,这将决定短视频如何在数字中国的总体框架内找寻到一种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 胡璠
    • 摘要: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数字劳工研究话语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对资本剥削实质的揭露,另一方面忽视了马克思对资本创造的物质世界的批判和对非物质劳动剥削实质的解读。为解决此种缺漏,未来可以借助于情感和身体两个视角,勾连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规避工具理性思维在数字劳工研究中的消极影响。
    • 胡钰
    • 摘要: 国际政治传播既是国际舆论场的热点与焦点,也是国内舆论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影响力量。当代国际政治传播呈现出反民主化格局更加明显,武器化特征更加突出,技术化因素更加重要,情绪化倾向更加强烈的新趋势。透过基本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可以深刻把握当前国际政治传播行为的深层次规律,通过建构国际政治传播的“另一种声音”、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发挥当代青年的传播力量等方式,可以提升中国舆论场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参与度和引导力。
    • 冯银虎; 冉鑫; 薛阳
    • 摘要: 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以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1999—2021年有关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文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与计量统计,对传播政治经济学22年来的发文量、发文期刊、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情况进行分析,明晰当前的研究现状。得到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大众媒介研究、文化研究、市场经济转型研究、数字劳工研究等研究热点,以期为进一步拓展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 曹晋; 袁谅
    • 摘要: 达拉斯·斯麦兹提出的受众商品论开创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河,他分析了传统媒体时期受众经广告的说服而参与传播再生产的劳动过程。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扩张及其与日新月异的传播新科技之强势结盟,技术与市场的壁垒持续增高,各类弹性雇佣制造的数字劳工的普遍化造成了当代人缺乏稳定性(precariousness)或说高危的根本处境。平台经济更以开放式、参与式的自觉自愿的数字劳工完成弹性资本积累,却将其无法被计算的一切排除在外,使数字劳动仅仅成为算法系统中量的素材存在。当下推崇备至的元宇宙迷思接踵而来,数字劳工有被人工智能快速替代的趋势,现代人依然无法挣脱“第二自然”物化数字世界的生存困境。有鉴于此,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反思与现实关怀意义深远。
    • 熊亮
    • 摘要: 在数字媒介时代,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而言,如何创新和发展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则是亟须解答的时代课题。具体而言,数字媒介时代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创新具有四重维度:一是从内涵创新维度来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三要素在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劳动者、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工具等发生了顺应媒介时代的变化;二是从价值创新维度来看,生产力创造价值的规律没有变化,但是数字化技术创造价值的起源、实质以及目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三是从实践创新维度来看,生产力物质资料的本质没有变化,但是数字产业的实践发展以及数字劳动异化及扬弃发生了变化;四是从世界历史观创新维度来看,数字技术不仅通过时空的压缩变革着世界的历史进程,更重要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数字媒介时代中得以推进并得以实现。总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适应数字媒介时代科技创新和发展所引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
    • 仲阳
    • 摘要: 从“情感劳动”理论出发,聚焦平台经济下游戏主播群体的行为劳动方式,剖析其性质和发展过程。利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发现游戏主播在当今平台的“柔性控制”下持续开展多样化的“情感劳动”,不断实现自我意义的创造。用“表演”塑造与观众间的情感纽带,在直播主阵地外搭建新平台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在数字化生存的环境中抵御着资本与平台的束缚和规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