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频振荡

高频振荡

高频振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0134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天文学报、中国医疗设备、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等;高频振荡的相关文献由9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杜玉晓、吴敏、万雄波等。

高频振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0134 占比:99.69%

总计:60323篇

高频振荡—发文趋势图

高频振荡

-研究学者

  • 杜玉晓
  • 吴敏
  • 万雄波
  • 乐波
  • 苑宾
  • 厉璇
  • 尹聪琦
  • 杨小枫
  • 方泽林
  • 罗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练欢; 但炜; 谢延风; 石全红; 詹彦; 孙晓川
    • 摘要: 癫痫(epilepsy)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刻板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国内有近1000万癫痫患者。在癫痫的临床诊疗中,脑电图(EEG)检查必不可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沿用棘波作为致痫灶的电生理标识。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高频振荡(HFOs)作为癫痫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潜在生物标识,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证明:高频振荡与致痫灶(EZ)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运用其定位致痫灶,还有研究发现其可反映癫痫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并可协助检测癫痫的易感性及癫痫发作开始的预测等。本文主要围绕高频振荡的定义、采集及分析,发作期与发作间期高频振荡,以及高频振荡与致痫灶及手术预后的关系等方面做了简要综述如下。
    • 张芳; 杨丰瑜; 姚文鹏
    • 摘要: 近年来,长链路延时导致的高频振荡现象在实际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工程中频繁发生。为了探究高频振荡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从时滞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角度研究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高频稳定性,推导建立了考虑延时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学模型,利用Rekasius变换直接精确求取了系统的时滞稳定裕度。基于系统的时滞稳定裕度,定量分析了内环电流和锁相环参数以及有功、无功功率变化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利用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张芳; 姚文鹏; 张紫菁
    • 摘要: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的长链路延时引发的高频振荡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时滞稳定裕度衡量MMC-HVDC系统的高频稳定性,建立了MMC-HVDC时滞系统的高阶状态空间模型,应用基于广义特征根的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直接求解MMC-HVDC系统的时滞稳定裕度,并分析了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高频稳定性的影响。将MMC-HVDC系统链路延时对系统高频稳定性的影响等效为外部干扰,通过混合灵敏度优化设计了基于H_(∞)鲁棒控制的MMC-HVDC系统高频振荡抑制策略。通过MMC-HVDC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基于广义特征根的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求解系统时滞稳定裕度的有效性以及基于H_(∞)鲁棒控制的高频振荡抑制策略的优越性,为研究MMC-HVDC系统的高频振荡及抑制策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纪历; 马雪晴; 陈震民
    • 摘要: 针对实心定子磁悬浮轴承(AMB)电磁性能及控制特性与硅钢片定子的巨大差异,研究实心定子结构的磁悬浮轴承对励磁电流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电流发生高频振荡的机理。考虑涡流效应,建立负载电磁铁的分数阶数学模型,并计及功率放大器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及数字控制产生的延时,研究磁悬浮控制电流产生高频振荡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电流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及控制器的设计原则,并通过仿真与试验对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叠片结构相比,实心定子的结构对于励磁电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有负面的影响,其控制器比例系数的调节范围更小,且励磁电流更容易发生自激振荡;此外,减小由数字控制导致的延时能够较大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吴林林; 程浩; 刘京波; 杜东冶; 龚超; 郭春义
    • 摘要: 双馈风电场中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 SVG)的接入易引发系统产生高频振荡现象,威胁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包含双馈风电机群、集电线路和SVG的高频阻抗模型,同时,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包含4条风电机群链路、集电线路与SVG的双馈风电场仿真模型,通过阻抗扫描与理论阻抗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双馈风电场高频阻抗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双馈风电场的高频振荡现象,探究了SVG系统参数对双馈风电场高频振荡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VG延时、内环控制参数与滤波电感是影响SVG高频振荡特性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潘尔生; 乐波; 梅念; 苑宾
    • 摘要: 与前期工程相比,±420 kV中国渝鄂背靠背联网工程系统设计的主要难点在于工程直流电压较高、容量较大,且故障穿越、交直流保护等要求提升,但全控电力电子器件的暂态应力配置水平有限且交流电网极端运行方式恶化.针对器件暂态应力配置水平受限,文中提出了精确的换流器桥臂故障电流上升率计算方法、阀控过流保护的分桥臂闭锁策略、阀本体过压保护的动态过压定值策略,解决了弱器件能力下无法兼顾设备安全性和故障穿越能力的问题.针对极端运行方式下交流电网和柔性直流系统高频失稳和弱系统失稳问题,分别提出了失稳机理及解决失稳的工程实用方法.针对接入500 kV交流电网带来交流断路器失灵保护和直流差动保护的特殊要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 程亮; 朱寰; 郭岩; 郑天文; 汪洋; 陈来军
    • 摘要: 虚拟同步发电机能使逆变器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友好并网.但由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兼具同步发电机与逆变器的特点,并网运行时,有可能面临振荡风险,且振荡类型和形式更加复杂.文章首先介绍了虚拟同步机电路拓扑及多环控制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VSG电流内环、功率外环、VSG并联运行等影响因素与不同振荡频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主导情况下的小信号模型,系统地分析了 VSG并网运行时存在的高频、工频和低频振荡模式.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 VSG并网时不同振荡模式与相应主导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 李鹏飞; 郭力; 王洪达; 李霞林; 王成山; 冯怿彬; 朱想
    • 摘要: 为从等效电路角度揭示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稳定机理,建立了直流微电网降阶电路模型.将直流电压控制单元降阶成等效电阻、电感串联电路模型,其中将下垂控制、直流电压控制及电流内环控制环节对系统高频稳定性的影响转化为可量化的等效电阻、等效电感.进一步结合采用等效电阻、电容并联电路的恒功率负荷模型,得到直流微电网全系统降阶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稳定性判据.并基于所提降阶模型,分析了直流电压控制单元详细控制参数对等效电阻、等效电感以及稳定性判据的影响,从等效电路的角度揭示了直流微电网发生高频振荡失稳的原因.最后,在PSCAD/EMTDC软件中对所提降阶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
    • 彭克; 王琳; 李喜东; 刘发英; 张浩; 贾善翔
    • 摘要: 针对直流配电系统的高频振荡现象,以下垂控制的辐射状直流配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压源型换流器、直流线路和恒功率负荷的频域模型,进一步建立了直流配电系统的频域降阶模型.推导了频域下系统参数对高频振荡频率影响的解析式,分析了下垂控制系数、直流线路以及负荷参数变化对系统振荡频率的影响,发现下垂控制器和恒功率负荷的负阻尼特性易引发高频振荡.据此,文中提出了基于线路参数的前馈补偿下垂控制方法和改进虚拟电阻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对补偿前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通过频域、时域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张天翼; 郑凯元; 王海风
    • 摘要: 构建直流微网有助于新能源的就近消纳,但是微网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高频振荡等现象,这要求规划时要对小干扰稳定性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微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s,DGs)接入的数量与系统状态矩阵的维数呈现近似正比关系,大量微电源接入给模态计算带来了挑战.需要提出一种降阶计算方法以满足直流微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要求.面向高频振荡的微电源聚合降阶模型可降低微电网模态分析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工作量,有助于更好地在规划阶段对微电网进行评估.针对不同微电源接入数量、不同微电网拓扑结构问题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直流微网的高频振荡风险,降低计算工作的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