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0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703930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20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 ·中韩论坛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410位作者贡献,包括焦力群、华扬、凌锋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0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3930 占比:99.91%

总计:704539篇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研究学者

  • 焦力群
  • 华扬
  • 凌锋
  • 王继跃
  • 刘鹏
  • 叶志东
  • 宋刚
  • 张利勇
  • 王涛
  • 刘昌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芸峰; 侯超凡; 王涛; 徐慧敏; 袁慧书; 杨军; 赵鸿; 凌云鹏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同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脑灌注的变化情况,分析脑灌注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35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等)、影像学资料[包括CT血管成像(CTA)及头部CT灌注(CTP)成像、颈动脉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同期行CEA+CABG。术前和术后行头颈动脉CTA及头部CTP成像检查,以脑血流量(CBF)代表脑灌注情况,计算手术前后术侧和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CBF变化率(DR CBF),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脑灌注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头部CTP成像示,术前术侧CBF为(19.4±2.2)ml/(100 g·min),对侧CBF为(24.4±4.7)ml/(100 g·min),rCBF为0.52~1.00,平均0.82±0.17;术后术侧CBF为(24.6±2.8)ml/(100 g·min),对侧CBF为(28.1±5.7)ml/(100 g·min),rCBF为0.68~1.35,平均0.90±0.16;与术前比较,术后rCB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4,P<0.01);DR_(CBF)为4%~62%,平均(28±14)%。DR_(CBF)与颈动脉狭窄率呈高度正相关(r=0.826,P<0.01),与颈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r=0.701,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r=0.602,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r=0.473,P<0.01)呈正相关,与术前rCBF呈负相关(r=-0.421,P<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心功能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手术前后脑灌注改变相关,有待于大样本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
    • 张理昊; 郭义坤; 陈卓友; 董贯忠; 曹音
    • 摘要: 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是2014年引入的一个概念,指排除供血区相应血管狭窄(狭窄程度≥50%)及合并明显的心源性栓子来源,在CT或MRI上为非腔隙性脑梗死模式的脑卒中。ESUS被认为是隐源性脑卒中的一个亚型。研究显示,ESUS的发病率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9%~25%,平均约占17%[1]。
    • 陆伟华; 胡双双; 徐静蔚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Waterlow量表的术中体位干预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基于Waterlow量表的术中体位干预,术后7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认知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Barthel评分、持续注意功能、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7 d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7 d后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及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Waterlow量表的术中体位干预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能提升患者持续注意功能,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昝芹; 陈晓荣; 贾国凤; 吴善武
    • 摘要: 颈动脉蹼(carotid web,CW)最早在1965年由Connett和Lansche[1]报道,是指发生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起始部后壁且伸入ICA管腔内的薄膜样突起。研究发现CW是非常少见的一种能引起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的病因[2]。本文通过对1例颈动脉蹼的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资料报道,综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它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 王鹏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选择性转流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87例,均给予CEA选择性转流治疗,按照有无行颈动脉转流分为行颈动脉转流组66例和未行颈动脉转流组121例,按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与否分为发生并发症组和未发生并发症组,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31/187),行颈动脉转流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未行颈动脉转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与18.2%,P>0.05)。经单因素分析,体质指数(BMI)、高脂血症、心脏疾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烟、伴对侧颈动脉闭塞(CCO)是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高脂血症、心脏疾病、高mRS评分、伴CCO是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术中采取选择性转流,使用转流管和不使用转流管安全性相当,对高脂血症、心脏疾病、高mRS评分、伴CCO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疾病药物控制,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梁国标
    • 摘要: 我国人口正在加速老龄化,2020年底统计,60岁以上2.64亿,占总人口18.70%,比2010年上升5.44%,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占25%,达3.6亿。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主要病种,老年人动脉内膜增生,血管硬化纡曲,脑代偿能力下降,常合并心、肺、肝、肾等疾病,造成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位,是我国成人死亡的最主要疾病。相较传统手术,神经介入更为微创、安全和快捷,成为老年脑血管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 王玉峰; 蒯东; 水新俊; 成涛; 任瑞林; 郗磊; 赵容; 韩仰军; 张磊; 柴开君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重度颈动脉狭窄行CE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为症状性狭窄,伴有溃疡斑块。结果9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荧光造影均显示狭窄明显解除,血流通畅,术中阻断时间为20~30 min;术后有并发症,其中颈部切口周围轻度肿胀青紫5例,血肿形成3例,声音嘶哑4例,耳后皮肤麻木5例,同侧症状性脑梗死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3例,过度灌注脑出血1例,局部血栓导致颈动脉闭塞2例,无严重致残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再狭窄3例,1例行球囊扩张术,其他2例继续随访中。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的、有效的、可靠的手术方式,也是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能完全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
    • 胡翠竹; 佟志勇; 田文; 张桓睿
    • 摘要: 目的观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对术后缺血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老年患者102例。根据是否行冠状动脉CTA评估分为未评估组49例和评估组53例。未评估组无心脏不适症状及病史,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未见异常,并直接行CEA;评估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情况,43例直接行CEA术,10例行PCI,术后1个月行CEA术。缺血性血管并发症包括术后心肌梗死及脑梗死。观察2组缺血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未评估组与评估组缺血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vs 1.9%,P=1.000)。评估组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评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伴冠状动脉无重度狭窄、单支重度、双支重度和3支重度狭窄分别为25例(71.4%)、7例(20.0%)、1例(2.9%)、2例(5.7%),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伴冠状动脉无重度狭窄、单支重度、双支重度和3支重度狭窄分别为13例(72.2%)、2例(11.1%)、1例(5.6%)、2例(11.1%),单侧与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不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结论拟行CEA并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术前评估冠状动脉CTA并按现处理流程进行,可控制这部分患者术后缺血性血管并发症。
    • 徐晨阳; 苑兵舰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行CEA治疗的1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年龄62.2岁(范围:52~71岁)。术中同时监测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感觉诱发电位(SEP),将MEP和SEP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迟>10%视为血流量不足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的危险信号,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使用转流管。术后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并发症情况。统计随访6个月期间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1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血流阻断后记录到危险信号2例(12.50%),予以置放转流管。术后1例(6.3%)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其间复发1例(6.3%),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减少CEA后脑缺血并发症和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张亮; 贺雄军; 黎凯锋; 周宏星; 胡明; 刘亚杰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半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3个月”于2021年6月19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患者近半年来持续头部晕沉感,2021年3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行头颈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图1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