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2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22篇;相关期刊536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社会科学、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北京大学2012政治学行政学博士论坛暨国家的治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年会等;非正规就业的相关文献由97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鞍钢、李恩平、胡凤霞等。

非正规就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6 占比:51.9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822 占比:47.16%

总计:1743篇

非正规就业—发文趋势图

非正规就业

-研究学者

  • 胡鞍钢
  • 李恩平
  • 胡凤霞
  • 郭为
  • 薛德升
  • 张彦
  • 李娜
  • 陈利锋
  • 马林靖
  • 黄耿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秘鲁〕安东尼奥·萨帕塔; 刘豪(译)
    • 摘要: 1950年秘鲁开启了广泛的国内城乡移民进程,形成了利马市平民聚居区的第一代居民。他们为争取权利,形成聚居区民众组织对政府施压,其领袖也呈现互助性、组织性和斗争性等特点。平民聚居区第二代居民受80年代经济危机、90年代藤森政府新自由主义改革和社会救助影响,自治性减弱,内部出现阶级分化,互助机制遭到瓦解,其领袖的社会诉求也更为实际。随着平民聚居区第三代居民走上前台,非正规就业进一步扩大,市区政府腐败现象和民众部门内部横向联系的缺失均大大降低了民众领袖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及其社会诉求的激进性。
    • 张华; 于佩
    •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就业模式发生了迅速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就业已经成为了众多低技能劳动力的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其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文章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关键字"非正规就业"进行分析,旨在捕捉非正式就业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未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方向。
    • 卞潇涵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明显,但当前我国市场化的照护体系尚不健全,且成为家庭中子女的难题。 文章对 CHNS1989~2015 年数据进行分析,选取 Probit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 IV 工具变量控制自选择性等内生性,结论表明:进行老年照料的子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提高,且在不考虑内生性的情况下会低估此影响效应。 以上结论意味着政府应建设更健全的养老体系与就业者的支持政策,实行弹性工作制。
    • 耿言虎; 王少康
    • 摘要: 马路零工群体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为对马路零工群体进行深层次认知,解决当下马路零工群体自身面临的困境,推进非正规劳务市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H市马路零工市场的农民工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马路零工群体内部分化,可以分为候鸟型、主业型、兼业型、休闲型4种类型;(2)农民工选择马路零工工作,除了就业排斥的“推力”之外,马路零工自身优势形成的“拉力”作用不可忽视;(3)马路零工的“站马路”不是简单的“等活”,而具有多种功能。除了通过“站马路”获取工作机会外,通过关系网络获取就业机会也是重要途径;(4)通过“退路进室”的正规化手段,对马路零工市场的治理难以成功,源于马路零工的非正规就业模式,对这种非正规就业模式的运作机理认识非常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新阶段的马路零工研究需要“再出发”。
    • 张卿; 李晶晶
    • 摘要: 非正规就业会通过户主的未来预期影响家庭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升级。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正规就业促进了家庭生活消费、其他消费以及消费升级,抑制了家庭理财消费,户主对未来的预期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引入区域、城乡、性别和婚姻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对家庭非理财消费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主为女性和不在婚的家庭中更大,而对家庭理财消费的影响则在东部地区、城镇、户主为男性和在婚的家庭中更为突出。研究建议:重视非正规就业对家庭非理财消费的积极影响;在健全非正规就业对家庭消费结构影响的制度上,既要考虑全国的一般性,也要兼顾区域和城乡的差异性,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施策效果。
    • 丁守海; 夏璋煦
    • 摘要: 近年来,新经济蓬勃兴起,催生了大量的灵活就业者,亟需对灵活就业进行合理规制。我国早期的灵活就业以被动型非正规就业为主要形式,以舒缓数量型就业矛盾为目的,可以采用相对松散的规制原则。而新经济下的灵活就业在就业动机、就业属性、就业质量以及劳动者权益诉求等方面均已发生转变,以主动型正规就业为主要形式,以舒缓质量型就业矛盾为目的,应采用相对规范的质量优先的规制原则。因此,必须加强对灵活就业的正规化管理,包括规范企业灵活用工,从实质从属性角度认定劳动关系,健全灵活就业者社会保障体系等。
    • 雷舒越; 魏滢溪
    • 摘要: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非正规就业者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不同行业和职业所受到的冲击也不尽相同,对于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非正规就业,如小微企业、地摊经济形式及其他私人企业,其受到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不同类型的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列举并分析了国家为了应对此次冲击提出的帮扶政策。
    • 李红阳
    • 摘要: 本文利用1997—2011年CHNS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非正规就业对已婚女性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较之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引致的收入下降通过收入效应降低生育意愿,通过替代效应提高生育意愿。实证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显著提高了已婚女性的生育意愿,替代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后,非正规就业使已婚女性愿意生育的孩子数量增加了0.465个。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弱化了非正规就业对已婚女性生育意愿的正向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可通过鼓励灵活就业和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等方式调节非正规就业比例,以间接调控人口数量来破局老龄化问题。
    • 涂远
    • 摘要: 以江苏省J高校2016届至2021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大范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非正规就业类型与结构、非正规就业质量进行了跨期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择非正规就业形式的毕业生中,江苏省外毕业生占比高于江苏省内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占比高于汉族毕业生,特别是来自家庭经济困难、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地区的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形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收入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其与正规就业群体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冲击,高校应采取建立校地联动机制、完善就业帮扶机制、提供定向服务等措施,为毕业生特别是选择非正规就业形式的毕业生提供精准高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 江长华
    • 摘要: 随着市场主导就业机制的形成,以及数字经济几何级数增长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型业态和就业方式不断涌现,灵活就业成为常态和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同时,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失业保险政策尚不完善,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其失业或受职业事故伤害后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现状灵活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并逐步成为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就业在国际上一般称为“非正规就业”或“非全日制就业”。目前,我国将灵活就业界定为:在正规就业形式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主要存在劳动关系不稳定、工作时间不固定、收入不稳定、工作场所不固定、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等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