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态吸附

静态吸附

静态吸附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84730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江苏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第三届环渤海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2014第二届含氟酸醇胺及其下游产品技术市场国际研讨会、第五届含氟三防织物、皮革、纸张整理剂技术市场国际研讨会、2014中国氟硅协会氟硅涂层专业委员会研讨会、第37次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暨2014中国油田化学品协会年会、2014第九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等;静态吸附的相关文献由1227位作者贡献,包括梅立功、李华斌、刘应书等。

静态吸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5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4730 占比:99.62%

总计:85053篇

静态吸附—发文趋势图

静态吸附

-研究学者

  • 梅立功
  • 李华斌
  • 刘应书
  • 和芹
  • 张辉
  • 郭丽萍
  • 刘廷岳
  • 刘建锋
  • 卢嘉炜
  • 卢家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健; 张光艳; 董博; 王瑞琦; 刘银雪; 刘同杰; 易华西; 公丕民; 张兰威
    • 摘要: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一种对婴幼儿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乳蛋白,掌握Lf特异性分离技术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降低成本、促进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乳清为原料,基于最大吸附量、吸附率、特异吸附为指标,对不同吸附剂做了筛选,探讨了工艺参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及洗脱液离子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X从乳清中静态吸附分离Lf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pH 5.17、搅拌转速为300 r/min、树脂与乳清的体积比为1∶15、作用时间为3 h;最佳的洗脱条件为0.3 mol/L NaCl+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蒸馏水、0.9 mol/L NaCl+0.02 mol/L PBS顺次洗脱,乳清经过上述工艺处理获得Lf的蛋白纯度为95.5%,回收率为55.3%,获得的Lf纯度符合国家标准,吸附剂成本较低,具备工业化分离Lf的潜力。
    • 梁凯; 彭美勋; 赵宏伟
    • 摘要: 湘潭海泡石经100-600°C热处理,对高低两种甲醛质量浓度的空气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检测海泡石的甲醛吸附量和空气中剩余甲醛质量浓度,并对热处理海泡石进行结构表征以揭示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硅胶干燥剂可明显提高湘潭海泡石吸附甲醛的能力,并能将甲醛含量降低至居室安全标准以下;在450°C及以下温度热处理后,海泡石的甲醛吸附性能基本稳定,但500°C及以上温度热处理会显著降低海泡石的甲醛吸附性能。500°C及以上温度热处理使海泡石相分解,海泡石晶体结构中结晶水不可逆烧失,对应晶体内部可吸附极性分子的微孔基本封闭,导致对甲醛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通过间歇性热再生,湘潭海泡石持久去除空气中的甲醛可行。
    • 张杰; 赵洋溢; 林静; 罗莲; 杨爽; 陈安均; 张志清; 刘兴艳
    • 摘要: 为解决工业生产中蓝莓酒酸度过高导致的适口性较差难题,试验采用8种离子交换树脂(D301、D314、D311、J-18、201x7、ZGA451、D202FD、XAD-7HP)对蓝莓酒进行降酸处理,以树脂降酸性能及花色苷保留率为判定指标,筛选出性能最优树脂,利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其静态吸附参数。结果表明,D311离子交换树脂为蓝莓酒最适降酸树脂,经12 h充分吸附后可将总酸含量从11.00 g·L^(-1)降至3.15 g·L^(-1),花色苷保存率最高,为63.73%。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6 h后D311树脂对总酸吸附达到平衡,最大表观吸附量为196.60 mg·g^(-1),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最佳描述,该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最佳静态吸附降酸工艺参数为:树脂添加量2%,吸附温度25°C,吸附时间19.00 min,此条件下蓝莓酒总酸含量为7.14 g·L^(-1),降酸率为35.50%,花色苷含量为124.04 mg·L^(-1),保留率为89.79%,感官评分为89.18,降酸后蓝莓酒酸度适中,口感柔和、协调。综上,D311树脂在蓝莓酒工业化降酸应用中潜力巨大。
    • 王玉凤; 刘志超; 凡金龙; 段荔; 白涛; 李雪松; 张小林
    • 摘要: 三价镅(Am)与锔(Cm)的相互分离对于α能谱和质谱准确测量镅锔同位素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近,相互分离非常困难.本工作研究了硝酸体系中DGA树脂对Am(Ⅲ)和Cm(Ⅲ)的静态吸附性能和柱分离行为,获得了不同酸度和温度条件下的容量因子(k')及分离因子(SF)数据,以及不同柱高(L)、线速率(v)条件下的峰分辨率(R)、理论塔板高度(H)等参数.根据色谱理论指导柱分离条件的选择和优化,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Am与Cm回收率在90% 以上时,相互间去污因子达1×102以上.
    • 裴少芬; 邵增琅; 王晓霞; 唐杏燕; 黄叶飞; 黄鸣
    • 摘要: 本研究对速溶茶溶解液中5种农药残留的树脂吸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比较了两种树脂对速溶茶溶解液中农药残留和茶多酚的吸附特性,筛选出具有良好吸附率的NC-100树脂.利用正交试验统计法确定了动态吸附的最佳吸附参数:上样流速3.0 BV/h、pH为5、温度为80°C和浓度为100 mg/mL,在该工艺条件下5种农药去除率可达75.1%~90.4%,而茶多酚损失率为17.6%.建立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五种农药在0.2~5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该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对空白茶粉添加0.01 mg/kg和0.04 mg/kg两个浓度水平的农药,平均回收率均在76.4%~114.5%,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3%~4.8%(n=3),以检测方法为基础,通过对过程及结果的全面分析,探索吸附机理,为将树脂应用于去除速溶茶中农药残留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 周东悦; 魏强林; 叶佳佳; 潘海映; 杨凡; 申璐瑶; 刘义保
    • 摘要: 为明确溶液初始pH、固液比、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土壤吸附钍的影响,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探究了Th(Ⅳ)在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 表明,溶液初始pH、初始浓度、固液比、温度对土壤样品吸附Th(Ⅳ)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含有的蒙脱石表面会被质子化,吸附率也会增加.吸附动力学模型及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对Th(Ⅳ)的吸附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且拟合度均在0.91以上,说明土壤吸附Th(Ⅳ)过程属于不均匀表面的单层化学吸附,且系统无穷小量分离因子RL <0.8,说明铀尾矿库周边土壤对Th(Ⅳ)的吸附能力较好,能够有效阻止放射性核素随水流迁移到环境中.另外,对吸附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熵增过程.
    • 时冠兰; 余晓玲; 张鑫
    • 摘要: 通过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静态吸附可知:VES在不同矿物表面均存在吸附损失,在石英砂表面吸附后黏度损失较小,而在蒙脱土和高岭土表面吸附后黏度损失幅度较大;同时,在不同矿物表面吸附前后的界面张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在石英砂表面吸附后,界面张力整体进一步下降或维持同一水平,在蒙脱土和高岭土表面吸附后界面张力增大.由动态滞留研究可知:随温度升高,VES在岩石表面的吸附滞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随注入浓度的增大,注入VES达到稳定后吸附滞留量整体呈增大趋势;随配制水矿化度增大,VES在岩心中的平衡吸附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在较低的注入速度下(小于0.5 cm3/min),VES吸附滞留量随注入速度增加较显著,注入速度进一步增大后吸附滞留量略有下降;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吸附量表现为在较低渗透率(50 mD)时吸附滞留量较小,后急剧增大并保持平稳状态.
    • 贺三; 张泽; 周雪; 邓志强
    • 摘要: 为简化深水气田乙二醇回收系统,采用离子交换工艺替代常规乙二醇脱盐工艺,对乙二醇吸附脱盐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脱盐实验,在含盐乙二醇富液体系中对4种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树脂进行了吸附热力学研究.根据吸附能力,筛选出D113阳离子交换树脂和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实验,阴阳树脂体积比例为2:1时上清液呈中性,阴阳混合树脂用量为200 mL/L,脱盐率为73.89%.D201树脂吸附Cl-过程中的熵变ΔS为-26.605 J/(mol·K)、焓变 ΔH为-13.386 kJ/mol,D113树脂吸附Ca2+过程中的熵变 ΔS为-95.794 J/(mol·K)、焓变ΔH为-32.220 kJ/mol,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表明树脂在乙二醇富液中的吸附是放热、自发的过程,D113和D201树脂可用于乙二醇富液脱盐.
    • 庞克静; 孟庆杰; 宫磊; 王文雅; 刘懿亿; 刘新鹏; 孟庆梅
    • 摘要: 通过慢速热解法制备核桃壳生物炭,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表征结果选取600°C热解的生物炭(BC600)进行后续苯胺吸附实验,并考察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初始浓度为10 mg/L,BC600投加量为1 g/L时,吸附量为8.30 mg/g,去除率为83.0%.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BC600粒径小于0.25 mm,溶液pH值=7.0,溶液温度为25°C时,其对苯胺的吸附效果最佳.
    • 林涛; 赵宝旭; 高缨; 黄源; 邓斯奇; 刘夺奎; 李秀明
    • 摘要: 研究了4种活性炭对芥子气模拟剂2-氯二乙基硫醚(CEES)和二丙基硫醚(DPS)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因DPS的饱和蒸气压较高,24 h内活性炭对DPS的吸附量大于CEES,但由于活性炭与CEES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较大,120 h后活性炭对CEES的吸附量大于DPS.常规测试中可采用DPS作为模拟剂进行快速、粗略的吸附研究.活性炭表面的孔隙总体积与DPS 24 h的吸附量呈线性正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