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界面活性

界面活性

界面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39885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精细石油化工、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全国第十九次表面活性剂开发应用研讨会、2015金属溶剂萃取国际研讨会、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等;界面活性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宏度、吴一慧、王帅等。

界面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9885 占比:99.88%

总计:140059篇

界面活性—发文趋势图

界面活性

-研究学者

  • 黄宏度
  • 吴一慧
  • 王帅
  • 张健
  • 郭勇
  • 刘德新
  • 宋新旺
  • 岳湘安
  • 张群
  • 陈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飞艳; 王永宏; 张英; 冯春艳; 李文宏; 王帅; 郭勇
    • 摘要: 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组分的识别对于磺化原料油的选择和磺酸盐产品界面活性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石油磺酸盐关键活性物质结构的确定与活性检测研究,可以提升高品质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可控性.采用液相色谱制备技术,结合质谱分析和界面张力测试评价,从长庆石油磺酸盐样品中成功分离制备出了具有优异界面活性的关键活性组分.试验结果表明,其活性组分占总石油磺酸盐含量的7.3%,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快速降至超低(<1.0×10^(-3) mN/m),且具有广泛的油相普适性,对于正己烷~正十六烷油相以及多种油田来源原油,均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此外,活性组分以单磺酸盐为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14(不含Na^(+)),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380~450之间,主要组成是以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形式存在的十七烷基苯磺酸盐和十八烷基苯磺酸盐混合物.
    • 李艳
    • 摘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量达不到配注要求、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等问题,在储层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了具有良好界面活性、润湿性能的双子表面活性剂SG-12、氟碳表面活性剂FT-Z,结合防膨剂FP-101,建立了一种复合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JYZZ)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特低渗透岩心注入JYZZ体系后,油水等渗点明显右移,两相渗流区域明显变宽,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明显升高;水驱压力稳定后,注入6PV的JYZZ体系,可使岩心注入压力降低35%以上,并能使采收率提高5%以上。现场试验表明,6口注水井采用JYZZ体系后注水压力显著下降,注水量显著提升,平均有效期超过300 d,降压增注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对特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具有指导意义。
    • 兰乐芳; 郑延成; 陆小兵; 程哲; 张国庆; 王伟
    • 摘要: 针对低渗透储层粘土矿物水化膨胀、运移以及注水压力高而导致油田采收率大幅度降低的问题,作者以长碳链烷基叔胺和1,3-二溴丙烷为原料合成系列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n-3-Cn),以乙二胺和甲酸为原料合成了有机铵盐类防膨剂(EMN),并将二者以一定比例复配,通过评价防膨性能、表/界面活性,得出表面活性剂C14-3-C14与防膨剂的复配效果最好。在0.1%C14-3-C14中加入1.5%EMN+0.5%KCl,防膨率为84%,水洗10次之后防膨率稳定在65%左右;在0.1%C14-3-C14+0.5%KCl复配溶液中加入0.8%、1.5%及3%EMN时,界面张力均可降低至10^(-2) mN·m^(-1),可得到既可以防止粘土膨胀也可以同时降低界面张力的多效增注剂。
    • 黄萍; 黄晨; 王然; 龙毅; 杨楠; 方亚鹏
    • 摘要: 食品微凝胶是指尺寸在微米及亚微米量级,由天然生物大分子构成的具有一定凝胶网络状结构的胶体粒子。由于材料的多样性和尺寸效应,微凝胶表现出结构稳定、溶胀响应、界面活性、流变特性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受到食品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食品乳化、食品功能性物质荷载与递送、质构调节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类微凝胶的材料、制备方法、基本性质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微凝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 田宇轩; 戚亚明; 韩洪晶; 罗新占; 陈彦广; 张亚男; 张荣明
    • 摘要: 致密油采出液乳化稳定性强,导致下一步破乳处理等成本较高。以吉木萨尔致密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致密油组分组成,探究胶质含量及其氧化程度调控对采出液界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吉木萨尔致密油中的胶质含量为16.83%、沥青质含量仅为0.3%,胶质含量高可能是致密油乳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胶质进行氧化处理后,胶质中的氧含量增加,并产生部分含有—COOH的物质,使得胶质界面活性升高,不利于破乳的进行。当以0.4%H_(2)O_(2)对胶质的氧化程度进行调控时,可提高胶质芳香度,降低其极性,使得致密油与水的接触角变小,界面张力变大,进而降低致密油乳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界面膜强度,有助于其破乳。在80°C下,先以0.4%H2O2溶液轻度氧化预处理30 min,再用现场用破乳剂破乳,可使致密油乳状液脱水率由65.0%增至82.2%,对现场致密油采出液高效破乳提供了理论支持。
    • 易凡; 陈龙; 师涛; 姚惠敏
    • 摘要: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强弱对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驱油效果影响较大,为了增强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乳化性能、提高驱油效率,将具有良好界面活性的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GEY-2和具有较强乳化能力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501复配,研制出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的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和耐盐性能,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配方为2000 mg/L GEY-2+3000 mg/L 6501的驱油体系仍能保持10mN/m超低数量级的油水界面张力,该驱油体系与储层原油按照7∶3所形成乳状液在75°C下放置10 min和100 min后的乳化水率仍能达到90.2%和61.2%,具有较高的乳化性能。该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吸附性能,可以减少驱油剂的浪费,有效保证驱油效果。该驱油体系对低渗透岩心的驱油效果较好,当岩心渗透率为11.38×10μm^(2)时,水驱结束后注入0.5 PV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可使采收率继续提高20%以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H油田低渗区块实施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措施后,注入井压力有所升高,对应油井日产油量从措施前的2.20 t升至5.41 t,平均含水率从措施前的89.2%降低至71.5%,达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 黄金; 于洪洋; 李锋; 张宇; 张坤; 王俊; 李翠勤
    • 摘要: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9.60×10^(-4) mN/m。当体系中总含水体积分数在40%~80%范围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且表面活性剂浓度是影响模拟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的关键因素;随其浓度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破裂速率常数降低、半衰期和油相含水率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当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50 g/L,模拟乳状液稳定性最好。该表面活性剂与NaOH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三元体系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油/水中加入该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膜厚度增大、界面能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中加入NaCl和NaOH,油/水界面膜厚度和界面能均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
    • 余海棠; 邓雄伟; 刘艳梅; 何亚斌
    • 摘要: 针对致密油储层压裂后长时间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注入常规化学药剂难以有效提高采收率的问题,以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FS-3、助溶剂ZR-1和C11—C13直链烷烃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适合致密油储层渗吸驱油用的纳米流体Nan-FS,室内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流体Nan-FS的粒径范围在10~1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纳米流体Nan-FS溶液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润湿反转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0.5%时,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10-2 mN/m数量级,并且能使亲油石英片表面的接触角降低至64.5°。纳米流体Nan-FS溶液还具有良好的渗吸驱油效果,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纳米流体作为渗吸液,可使天然岩心静态渗吸150 h后的采收率达到15%以上,而岩心水驱稳定后继续注入0.4 PV纳米流体溶液,可使岩心动态渗吸采收率继续提升25百分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M区块内5口采油井采取注纳米流体Nan-FS渗吸驱油措施后,平均日产油量明显提升,平均含水率明显降低,达到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 摘要: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系列稠油乳化降黏剂可应用于油田稠油开采和集输过程,对高胶质、沥青质以及含蜡稠油都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该稠油乳化降黏剂由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和分散稳定能力,使稠油在水相中乳化分散,形成以水为外相的均匀乳液,从而大幅降低稠油黏度,提高稠油开采效率或便于稠油的输送。
    • 陈士佳; 张洪; 李恩林; 阚亮; 孙雨亭; 敖文君; 侯岳
    • 摘要: 纳米材料为开发新型高效驱油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将芥酸酰胺甲基哌嗪丙磺酸盐(EDPS)与不同纳米材料混合,评价了各类复合体系的界面活性及黏度变化,并得出了EDPS与不同纳米材料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了低浓高黏高界面活性的EDPS/氧化石墨烯(GO)复合体系,并就其耐温性、耐盐性及抗老化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90°C)、高盐(50000 mg/L)及高钙镁离子浓度(1000 mg/L)下,EDPS/GO复合体系均能保持较高的黏度(>30 mPa·s)且维持界面张力在10-2mN/m数量级.即使进一步老化90 d后,体系仍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室内模拟驱油实验证实了该体系具有极佳的提高采收率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