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7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9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22840篇;相关期刊465种,包括法治与社会、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5年环境审计研讨会等;问责机制的相关文献由77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石桥、卜小燕、贺菊花等。

问责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9 占比:2.80%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22840 占比:97.00%

总计:23546篇

问责机制—发文趋势图

问责机制

-研究学者

  • 郑石桥
  • 卜小燕
  • 贺菊花
  • 陈晓春
  • 王立峰
  • 胡洪彬
  • 周少来
  • 周湘林
  • 张翔
  • 滕修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英; 程艳
    • 摘要: 国家力量、专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塑造着美国教师质量问责的现实图景.虽然每种力量的出发点、关注点、着力点不同,但都承认教师质量的重要价值,并共同致力于改进教师质量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种取向的教师质量问责不仅经历了自身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一个彼此借鉴、相互支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形成了混合型教师质量问责机制,从而从不同角度确保了美国教师质量的持续改进.立足我国实际,应建立第三方教师质量问责机构和大规模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库,建立健全教师质量年度报告机制、教师教育评估认证机制以及教师质量经费效能问责机制.
    • 李红霞; 刘航伊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为核心,“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和突破性进展,财政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益显著提高,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改革将为提升我国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改革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在着力突破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瓶颈的基础上,提出牢固树立绩效意识、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公共风险以及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问责机制等对策建议。
    • 吴雨亭
    • 摘要: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的行使有时会对法官正常审判案件带来影响,也会对被告方的辩护活动造成扰乱。在理论界,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历有存废之争。在梳理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的发展源流、弊端、价值等内容后,可以发现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在当下依然具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必须在适用条件与适用程序上加以限制,才更符合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确定法院对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的适用具有决定权、主导权,明确辩护方同样具有相应的异议权与申请权,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制度才能在新形势下扬长避短、“旧貌换新颜”。
    • 吴晶晶; 赵三星; 王梓霏
    • 摘要: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大背景下,政府未来审计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政府绩效审计。该理论的出现使得政府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和改进机制得以不断完善,但同时也使其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为引,首先对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理论进行总述,而后对其在现实施行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陈述和分析,最终得出创新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路径,为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 陆施予; 程博
    • 摘要: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问责机制不仅是缓解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代理冲突和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求,更是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审计整改的制度保障。文章在分析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问责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问责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和问责程序等内容,深化了对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问责的认知,有助于建构和优化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理论和制度创新,对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佟林杰; 张明欣
    • 摘要: 数字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其产生逻辑在于:目标置换效应下数字形式庖代数字内容、理性选择效应下数字治理政策的执行偏差、科层节制效应下纵向压力的传导、多元化奖惩机制缺失下的激励单一性依赖以及问责机制异化下的相机策略。数字形式主义的制度困境表现为:监管机制与数字痕迹化的自反性、保障机制与数字化技术的异步性、数字智能与数目字管理的负强化、数字精准与数字鸿沟的对冲性。因此,破除数字形式主义要以数字形式主义为对象,推动数字监督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构建良性数字治理生态,强化激励下的正向政策协同效应;以数字化创新为导向,坚持“标本兼治”的执行原则;以数字精准为靶向,消解数字鸿沟与数字贫困。
    • 庄越; 范超; 郭伶俐; 罗澜峻
    • 摘要: 为揭示现行事故调查与问责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问责威慑效应的途径,对国内三起危化品爆炸事故进行纵贯研究。首先采用定性研究对事故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使用Python对典型事故前后的法规与信息动态进行文本挖掘;最后运用问责威慑理论与事故学习理论探索构建有效的化工事故调查问责机制。研究表明:尽管行政问责与法律问责强度不断提升,但问责的威慑效应存在递减趋势,从而未能强化企业在日常生产中的安全要求。重大危险源监控薄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严重不足,成为后续安全事故频发的潜在根源。因此,需要构建融于事故学习的新型事故调查问责机制,形成关口前移、重视安全风险早期管控、持续提升组织学习力的事故调查问责新路径。
    • 曾著
    • 摘要: 2021年4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021年7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着重强调严禁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此外,在风险管理、监管监测工作、问责机制这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地方政府、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纲领可循。
    • 石学峰
    • 摘要: 问责机制对规制“为官不为”具有鲜明的“刹车”功能,具有显著有力的保障功能,是有效规制“为官不为”的关键性“抓手”。然而,目前问责机制在规制“为官不为”中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问责事由较为狭窄、问责主体较为单一、问责方式存在误区、问责程序隐藏弊端。对此,必须补齐规制“为官不为”的问责机制短板:抓紧制定一部全国性的《“为官不为”问责条例》;拓展问责内容、完善问责功能、拓宽问责主体;突出主动问责、强化常态问责、推进立体问责;规范问责程序、平衡官员权责、推进问责连带;完善配套制度,筑牢问责机制的完整“闭合圈”。
    • 胡洪彬
    • 摘要: 工会问责的科学建构是有效落实各级工会主体责任和提升工会工作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新时代我国工运事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工会问责要实现科学运行,必须基于整体性逻辑对问责的相关主体构成、客体指向、情形范围和内在程序等要素作出系统性的明确。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工会改革事业不断实现深化,工会问责也在各地实践中不断铺开,为规范工会工作和推进工会发展带来了积极效应,但目前我国工会问责在实践运行中依然存在着协同度、常态性和规范力不足的现实短板。当前,应基于主体介入、问责嵌入、程序运行、问责公开和理念认知等五个层面,推动我国工会问责机制进一步实现重构,通过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化的问责运作,为推动新时代我国工运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机制支撑与制度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