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卟啉

金属卟啉

金属卟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0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345210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广东化工、化工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七届有机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等;金属卟啉的相关文献由1564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灿城、佘远斌、黄冠等。

金属卟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5210 占比:99.88%

总计:345618篇

金属卟啉—发文趋势图

金属卟啉

-研究学者

  • 郭灿城
  • 佘远斌
  • 黄冠
  • 沈海民
  • 王献红
  • 刘强
  • 纪红兵
  • 郭勇安
  • 阳卫军
  • 王佛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艺潆; 李翠艳; 赵杰; 余笑明; 方千荣
    • 摘要: 氧还原反应(ORR)是能进行能量存储的核心电化学过程。由于它的动力学速率缓慢,因此亟需制备出高活性的电催化剂来促进这一反应的速率。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2D COFs)的π-π堆积结构可赋予骨架高导电率,并且一维有序的孔道有利于促进中间反应体传输。因此,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有望作为能量存储与转化的强大催化平台。本文通过向2D COFs中引入金属卟啉单元及硫醚单元成功制备了两个2D COFs(JUC-600和JUC-601)。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明,这两个2D COFs均具有AA堆积的sql拓扑结构。通过电化学测试表明,Co^(2+)配位的JUC-601具有更正的ORR起始电势(0.825 V)和半波电势(0.7 V)、更高的活性表面积(7.8 mF/cm^(2)),更低的Tafel斜率(58 mV/dec)。这主要是由于JUC-601的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使得中间产物能更易在COFs的表面和孔道中接触和传输。此外,Co^(2+)-卟啉单元以及硫醚单元的存在使其骨架整体的电子结构发生了变化,更有利于电子转移。这一工作不仅开发了新的二维卟啉-硫醚基COFs材料,同时也拓展了2D COFs材料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 邱丽琪; 姚向阳; 何良年
    • 摘要: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寻找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是本世纪科学家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为了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CO_(2))转化为清洁燃料和化学品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催化剂是CO_(2)光还原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可以吸附气态CO_(2)分子,在可见光照射下将CO_(2)还原为一氧化碳(CO)、甲酸(HCOOH)、甲醇(CH_(3)OH)或甲烷(CH_(4))等能源小分子.目前,新型CO_(2)还原光催化体系的开发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均相及非均相丰产金属卟啉类催化剂在光催化CO_(2)还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在金属卟啉均相催化剂作用下,CO_(2)光还原为CO或CH_(4)的反应机理分别进行了介绍,还讨论了金属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与卟啉有机金属框架在光催化CO_(2)方面的重要应用.最后,对可见光驱动卟啉类金属配合物催化的CO_(2)还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席国君; 刘子涵; 雷广平
    • 摘要: 高效分离CH_(4)/N_(2)混合物是实现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的关键之一。基于原位封装策略采用一锅法将FeTPPs成功封装至CuBTC的孔隙中,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达到强化CH_(4)/N_(2)混合气体吸附分离的目的。实验结果显示,FeTPPs的封装增强了吸附剂与CH_(4)间的相互作用反而削弱了吸附剂与N_(2)间的相互作用,因此FeTPPs的封装有利于CH_(4)/N_(2)混合气体的吸附分离。基于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计算发现,在几乎不损失CH_(4)吸附量的情况下,常温常压下FeTPPs@CuBTC复合材料对CH_(4)/N_(2)混合气体的吸附选择性可达5.4,是CuBTC的1.28倍,也高于目前已报道的大部分zeotile和MOF材料。证实了FeTPPs封装策略在低浓度煤层气分离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新型吸附剂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 马子辉; 王梦妍; 曹洪玉; 唐乾; 王立皓; 郑学仿
    • 摘要: 以四苯基卟啉为实验模板,结合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瞬态吸收光谱、动力学数据及理论计算结果研究了光激发4种金属配位卟啉的光谱性质.光激发后,四苯基卟啉化合物TPP-2H,TPP-Zn和TPP-Mg稳态吸收光谱Soret带谱峰强度均明显降低,TPP-Ni吸收强度由0.3 a.u.增至1.3 a.u.,TPP-FeCl谱峰变化较小.TPP-2H和镁、锌配位卟啉的瞬态吸收光谱Soret带出现明显负峰,激光激发后其瞬态中间体的消光系数(εt)小于基态的消光系数(εG),ΔOD值为负值;3种卟啉正负峰微秒级衰减动力学过程表明,光激发后分子产生较为稳定的中间态,有利于光电转换或光反应.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金属卟啉光学性质差异由金属配位空轨道和电子排布引起.以上卟啉光学性质可协助理解光合作用过程,并为选择光电转换新型卟啉材料的配位金属提供实验支持.
    • 赵新筠; 闫浩宇; 唐佳城; 陈伟萍; 李长学; VICTOR Borovkov
    • 摘要: 以丙酸为溶剂,吡咯与4-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5,10,15,20-四(4-取代苯基)卟啉.根据卟啉Soret带和Q带的特点,用紫外可见光谱协助监测柱层析中满足特征谱带的流出组份,快速分离纯化卟啉.以5,10,15,20-四(4-甲氧羰基苯基)卟啉为配体,与不同金属离子反应得到金属卟啉,对其进行可见光降解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活性评价,优选出活性高的金属离子,发现锆离子参与的金属卟啉催化效果最优.以5,10,15,20-四(4-取代苯基)卟啉为配体(取代基为OH、OCH3、COOMe、COOH、Cl、Br、H),与锆离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对其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的来研究取代基效应.结果显示4-位为羧基和酯基的锆卟啉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因此基于金属卟啉的催化剂可以通过调控金属离子的种类、价态和配位状态以及卟啉分子外围取代基提高光催化活性,用于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 覃欢; 黄冠; 袁广平; 赵树凯; 郭勇安; 杨杏梅
    • 摘要: 为了探究氧化石墨烯负载四(4-羟基苯基)铁卟啉的催化性能,通过π-π非共价键和氢键作用将四(4-羟基苯基)铁卟啉(Fe THPP)负载到氧化石墨烯(GO)上.用UV-Vis、FT-IR、XPS、BET、TG、SEM等技术对该催化材料进行表征.在160°C和0.8 MPa较佳反应条件下,用负载有0.50 mg Fe THPP的Fe THPP/GO催化氧气氧化乙苯.催化结果表明:本负载催化材料在催化中可以连续使用5次,平均乙苯转化率和醇酮产率分别为28.4%和19.9%,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均优于未负载的Fe THPP.这说明氧化石墨烯能促进Fe THPP催化性能,保护Fe THPP免遭结构破坏并较好地保持其催化活性.
    • 韩洪仨; 王彦青; 张云龙; 丛媛媛; 秦嘉琪; 高蕊; 柴春晓; 宋玉江
    • 摘要: 碳基非金属氧还原(ORR)电催化剂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掺入杂原子等方法虽获得了一定的ORR活性,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此类电催化剂为基体,引入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可能获得更好的ORR活性.本文首先以带负电荷的SiO2纳米球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带正电荷的质子化苯胺分子,再通过聚合反应实现聚苯胺(PANI)对SiO2纳米球的包覆,之后将四甲氧基苯基铁卟啉(FeP)沉积在PANI表面,经高温热解,并去除SiO2模板,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多孔ORR电催化剂.在0.1 mol.L-1 KOH水溶液中,电催化剂的ORR半波电位达0.843V(vs.可逆氢电极(RHE)),优于文献报道的大部分碳基非金属ORR电催化剂,与商业Pt/C相近.显著提高的ORR活性可能源于孔结构(平均孔径18 nm,孔容1.1 cm3·g-1)、高比表面积(687.5 m2·g-1)和高氮含量(6.4%).在加速耐久性测试中,电催化剂的ORR半波电位衰减25 mV,与其它碳基非金属ORR电催化剂相当,且远优于商业Pt/C(衰减74 mV).另外,电催化剂应用于氢氧根交换膜燃料电池(HEMFC)时的单池峰值功率密度达42 mW·cm-2.
    • 谢兴钰; 赵雅香; 赵莉芝; 李日舜; 吴迪昊; 叶卉; 辛清萍; 李泓; 张玉忠
    • 摘要: 以四(4-羧苯基)铁卟啉(FeTCPP)作为有机配体,铜离子作为金属节点,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双金属Cu-FeTCPP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并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合成了二维纳米片(Cu-FeTCPP 2DMOFs).该纳米片呈超薄的纳米结构,与三维块体结构(3DMOFs)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基于Cu-FeTCPP 2DMOFs的仿酶特性,将其用于催化过氧化氢(H2O2)氧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根据显色产物吸光度与H2O2浓度之间的正比关系实现了对H2O2的测定.经稳态动力学分析发现,底物相同时该纳米片的米氏常数Km均比Cu-FeTCPP 3DMOFs的Km小,表明纳米片与底物之间有更好的亲和力,这归因于二维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易接近的活性位点.基于Cu-FeTCPP 2DMOFs构建的比色检测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对H2O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1000μmol/L,检出限为2.08μmol/L,在水体中H2O2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陈亚举; 梁中秀; 周贤太; 纪红兵
    • 摘要: 通过仿生催化,将苯乙烯、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直接合成环状碳酸酯在现代化学中极具学术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采用钴卟啉-四丁基溴化铵为双组分催化剂,以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为助剂,在O2和CO2条件下,直接将苯乙烯转化为碳酸苯乙烯酯.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高达99%,环状碳酸酯的收率可达35%.利用在线紫外与在线红外探讨了该串联反应可能的机理.结果表明,钴中心与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的环内氧原子配位后活化氧气形成过氧活性物种,进而形成高价钴-氧中间体,其通过传递氧原子给苯乙烯而生成环氧苯乙烷.而后,环氧苯乙烷在四丁基溴化铵的催化作用下开环,并通过CO2插入反应和分子内闭环反应最终生成环状碳酸酯.
    • 王浩; 姬东方; 于艳敏; 佘远斌
    • 摘要: 金属卟啉作为仿生催化剂在催化氧化烃类饱和C—H键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高效的催化性能也成为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中的焦点.由于理论模拟研究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更适于研究反应的复杂机理,因此在金属卟啉催化氧化烃类饱和C—H键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剂催化氧化烃类饱和C—H键的理论模拟研究,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理论模拟方法以及金属卟啉几何和电子性质的理论计算,同时详细地论述了理论模拟方法用于金属卟啉活化氧气和催化氧化烃类饱和C—H键的机理研究,并展望了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剂的理论模拟发展方向,指出多种理论模拟方法有机结合用于研究金属卟啉催化氧化的机理及金属卟啉结构与催化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