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造像记

造像记

造像记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书法、篆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专利文献1016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文史哲、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敦煌研究等; 造像记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正坤、孙颖、张燕等。

造像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9.77%

专利文献>

论文:1016 占比:90.23%

总计:1126篇

造像记—发文趋势图

造像记

-研究学者

  • 邵正坤
  • 孙颖
  • 张燕
  • 张鹏
  • 倪文东
  • 刘瑶瑶
  • 吴继刚
  • 李云
  • 李静杰
  • 杨晓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霍喜
    • 摘要: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当今书法受清代碑学的影响,主要分为“碑学”和“帖学”两个范畴,而谈到“碑学”,我们必然绕不开一个十分经典的体系——魏碑。魏碑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文字刻石的统称,而在这一时期,以北魏的文字刻石最为丰富也最具代表性,因而以魏碑来统称。魏碑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的书法,上可窥秦汉旧规,下察盛唐书风,其笔法的多样,章法的自由超乎想象。
    • 孫齊
    • 摘要: 宣務山石窟位於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北,是唐代規模較大的石窟之一,但不幸已全部湮滅。結合晚清民國以來的調查記録和拓片著録,可輯得宣務山唐代造像題記近300種,藉此能够大體復原宣務山石窟的開鑿史。宣務山自漢以來爲祭祀帝堯之所。隋代高僧彦琮瘞葬於此。宣務山石窟由象城人李惠寬於武德六年發願營修,得到了地方官守和趙郡李氏的大力支持。造像活動以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最爲活躍,開元末年後明顯沉寂。造像者主要來自周邊地區和太行山東麓驛道沿綫。造像題材以浄土信仰爲主。隨着唐帝國的衰落和藩鎮時代的到來,宣務山的造像活動也逐漸消歇。宣務山石窟的興造與衰落,與唐王朝的開國和開天盛世的結束隨行,是盛唐時代的一個縮影。
    • 邵正坤
    • 摘要: 《权旱郎造像记》记录了西魏大统十二年由权氏家族进行的一次造像活动。题名和题记显示,该家族的成员对佛教极为虔敬,并在门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宗教实行予以表达和显现。在相同族属及拥有共同信仰的背景下,权氏与当地的氐、羌大姓有着频繁的交往与互动。这种联结,既有婚姻关系为纽带,也有佛法在其后背书。
    • 翟鑫; 乔丽桃
    • 摘要: 清代湖南造像记展现了来自底层百姓的书法墨迹,其中的楷书形态可分为规整端庄、清丽隽秀、本真朴拙、随意率性四种类型。它们是清代书法教育以及科举制度影响下的产物,展现了清代庶民在“无意识”状态下所创作的最原生的书法风貌,对于我们了解清代“馆阁体”的初始来源形态以及楷书在民间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李熙
    • 摘要: 隋唐时期佛教造像记的文体不仅有助于形成而且也会限制新的造像记类型、人物身份和信仰内容的书写.造像记中的人物身份更多地受宗教实践、宗教认同等因素的影响,造像者所认同的佛教身份、在造像活动中的各类角色、(拟)血缘关系等都是体现造像者身份的重要方面.造像记中造像对象、发愿对象的排序并非单纯复制社会等级结构,而是受造像起因、亲疏远近、直接相关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出现的各种身份不只是佛教中国化的证据,而且也受佛教传统的影响.考虑到造像记的程式化文体特征,其发愿内容无法完全反映民众信仰状态,因此不必将世俗化的发愿内容一味视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而是应当考虑世俗与佛教的某种同一性,意识到本土思想文化语言能作为文体因素起作用而非笼统地视之为佛教思想变化的结果.
    • 奚珣强
    • 摘要: 在西湖慈云岭南坡东侧,尚存有五代吴越国时期的摩崖造像,距今一千余年,被誉为"吴越瑰宝",与飞来峰、烟霞洞、天龙寺等处造像同列国保单位,是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吴越国佛教史,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在其中体量最大七尊一铺的造像南面,立有一座就自然山体修整而成的摩崖碑,碑额为十二字篆书,古代文献记载为"新建镇国延遐龄石像之记"或"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
    • 邵正坤
    • 摘要: 北朝的很多造像记中可见"邑师"一职,他们多来源于义邑附近的寺院,通常由那些影响较大的僧侣充任,主要负责邑众的指导与教化.同一义邑中的邑师之间地位可能平等,也可能存在层级差别.不同义邑的邑师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精神上的导师,有的则是社群的实际领导者.
    • 陈宁宁
    • 摘要: 耀州窑博物馆藏有青石造像一尊(图一),依照造像记内容暂命名为邑子八十人等造像,据说原位于陕西铜川境内,有红土和黄堡等说[1],后被偷盗转运,又无意间被当地公安机关查获,由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派出所移交博物馆。造像为青石质,无首,左手、右膝及部分莲座残。残高1.16米,基座长0.76、宽0.49、高0.22米。
    • 何劲松; 李群辉
    • 摘要: 古阳洞是洛阳龙门造像群的代表石窟之一,康有为推崇的『龙门二十品』当中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通过对古阳洞中佛龛造像以及造像题记的整理分析,不难发现弥勒造像的题材在当时尤为流行,这对于我们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弥勒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 《贞石--南京栖霞地区历代碑刻集成》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7月9日在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上首发。全书分为“六朝”“唐宋”“明朝”“清朝”“民国”五章,共收录碑版、墓志、地券、摩崖题刻、造像记、砖铭等近300件计350幅拓片影印照,时间跨度自三国孙吴至民国近1700年,是一部展示栖霞区碑刻宏大规模的通景式著作。书中对每件石刻均有“释文”“拓图”“简介”三项内容,资料翔实,富有学术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