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调剂差错

调剂差错

调剂差错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9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449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海峡药学、中国处方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第2届国际用药安全学术论坛等;调剂差错的相关文献由662位作者贡献,包括汤晨、郭首兵、乔乐天等。

调剂差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7 占比:13.6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2449 占比:86.05%

总计:2846篇

调剂差错—发文趋势图

调剂差错

-研究学者

  • 汤晨
  • 郭首兵
  • 乔乐天
  • 乔春凤
  • 侯宁
  • 刘克敬
  • 刘鹏
  • 吴英英
  • 唐仕炜
  • 寿张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素; 杨苏芬
    •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外差,提出改进措施,实现调剂零差错。方法 针对我院门诊药房2020 年发生的14 例药品调剂外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门诊药房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 :14 例药品调剂外差中,患者身份识别错误5 例,药品数量错误3 例,药品产地、规格错误3 例,药品错发3 例(包装大小相似)。结论药师在药品调剂工作中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严格执行“四查十对”,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尽可能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郭举烈
    • 摘要: 目的探究全面质量管理对减少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作用。方法选取达州市中心医院行全面质量管理前(2019年1月—12月)、后(2020年1月—12月)各1年的1500张处方及154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管理前后门诊中药房中成药、中草药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结果管理前中成药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1.28%,高于管理后的0.2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前中草药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1.58%,高于管理后的0.4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门诊中药房管理中采取全面质量管理利于中成药、中草药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降低,进而使中药房整体服务质量提升,可行推广。
    • 周林光; 乔彩虹; 张建明
    • 摘要: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药房用药错误的发生情况,探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的应对策略,提出降低差错发生的对策。方法利用查阅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法对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6月病房药房登记的用药错误记录进行研究,分析差错原因、归纳相关原因。结果按错误发生环节统计,共收集到818例用药错误,均为未出门差错。在用药错误分级管理中A级71例、B级747例,无C级以上用药错误。用药错误分类中全部来自调剂差错,差错类型例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药品数量325例次,药品种类322例次,其他94例次,药品规格59例次,药品剂型19例次。结论引起调配差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本医疗机构出现的用药风险隐患开展持续改进,提升医院用药安全为目的,全程防范,闭环管理。
    • 刘翠文; 宋再伟; 杨毅恒; 赵荣生; 孔宪伟
    • 摘要: 目的提高医院易混淆药品管理水平。方法基于人机料法环(4M1E)方法,从药房工作人员、药房机器设备、药品相关物料、药房规章制度、药房区域环境5个方面分析、制订并实施管理策略。统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药房易混淆药品2018年3月至12月(实施前)、2019年3月至12月(实施后)发生的差错事件,并比较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数占调剂医嘱总数的比例。结果实施前易混淆药品差错事件占比为0.011‰(56/5100454),实施后易混淆药品差错事件占比为0.006‰(32/51612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4MIE方法用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可降低易混淆药品差错占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 袁腾飞; 谢林虎; 黄世锋; 刘建军
    • 摘要: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门诊药房调剂药品差错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经济、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从差错登记本中统计出该院门诊药房1月到12月(2018年)药品调剂差错处方528张,为整改措施前组;整理出该院门诊药房1月到12月(2019年)药品调剂差错486张,为整改措施后组,分析整改前(2018年)、后(2019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具体的整改措施后,2019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与2018年相比有整体下降的趋势,由原来的0.496‰下降到0.411‰,外差差错率由0.032‰下降到0.022‰.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和总结,从坚持四查十对制度、改进药房的服务流程、对药师定期培训、药品分类储存等方面实行整改,减少了门诊药房药品调剂的差错率,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胡厚军; 王大果; 邓凤祥
    • 摘要: 目的为探究门诊西药房自动化系统应用优化PDCA案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实施前)、2017年10月(初实施)、2018年10月(实施一年后)某院应用优化PDCA案例前后,门诊西药房的药品发放情况。比较药品调配及发药时间、药房环境管理和质量评分以及内差意外的发生率。结果2017年和2018年药品库存量、缺药次数、批号管理失误率均小于2016年,且2018年结果最小(P<0.05);2017年和2018年药房管理质量评分、处方发药速率均高于2016年,且2018年结果最高(P<0.05);2017年和2018年内差意外的发生率、药品调配时间小于2016年,且2018年结果最小(P<0.05)。结论西药房自动化系统应用优化PDCA案例后,可针对性改善调剂问题,有效规避药品差错。
    • 周颖
    •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药房采用不同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该院自2021年1月开始在药房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2020年1—12月药房管理的200份药品处方及10名药师作为常规组,将2021年1—8月药房管理的200份药品处方及10名药师作为研究组。常规组开展传统管理方式,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调剂差错事件出现情况、药房管理质量水平及药师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调剂差错事件总出现率3.50%低于常规组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药物保存方式、药物归纳分类、工作舒适程度以及药房环境管理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100.00%高于常规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方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减少调剂差错事件,提升药房管理质量水平,增强药师满意度,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 王健昌; 于志军; 刘清霞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门诊医院药房调剂差错情况及管理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处方资料,统计药房调剂差错情况,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便于采取相关的管理对策。结果98652张门诊处方共发现调剂差错60张,涉及患者60例,药房调剂差错类型包括用药剂量差错、用药剂型差错、品种差错、用药方法差错、用药规格差错、药品分发差错,占比分别为11.67%、20.00%、23.33%、13.33%、15.00%、16.67%;年度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1~12月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占比最高,为41.67%(25/60),2019年1~12月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占比有所降低,为25.00%(15/60);导致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包括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包装类似、同名不同规格、发药交代所致差错、其他等,分别占比41.67%、28.33%、16.67%、6.67%、6.67%。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类型较多,导致发生的原因多样,通过分析差错原因便于医院制定一系列防范管理措施,同步加强对门诊西药方人员的教育、药师与患者沟通,并合理利用电子处方系统,同步做好定期自查与审查,并完善给药设备防范措施,进而减少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发生。
    • 李娜; 魏蕾; 李阳; 王甜甜; 党雪娇
    • 摘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管理对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药房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开展品管圈管理,抽取此期间收治的278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另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51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将科室中31名护士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药房调剂差错率、不合格处方发生率;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护士的单次取药等待时间及无形成果评分。结果观察组278例患者的处方单合计2008张,对照组451例患者的处方单合计4225张;观察组的药房调剂差错率、不合格处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管理后,护士的单次取药等待时间为(7.59±1.47)min,显著短于品管圈管理前的(12.54±2.5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管理后,护士的各项无形成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品管圈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对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和药学服务质量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能激发圈内人员的潜力,提升其积极性,对于创建高凝聚力团队、增强圈内人员各项无形成果能力大有裨益,值得推广。
    • 黄萍; 李翔; 王丽
    •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某院中药饮片处方药味,分析影响药味的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某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门诊内服中药饮片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共1200张进行点评.结果 调查1200张处方中,男性患者522人,女性患者678人,平均年龄(51.48±16.58)岁,平均一张处方药味(16.36±4.07)味.不同性别、年龄、医师职称、就诊科室药味数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张调剂差错处方中,药味数在20以上处方差错概率最高为11.92%;67张不合理处方中药味20以上处方出现不合理概率最高为9.27%.结论 患者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开药医生资历以及不同疾病种类对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有所影响,调剂差错的发生和不合理处方的出现频率都与中药处方药味有直接关系.少数科室中药处方药味过多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呼吁医师开方精细化调整,用药精当促进临床合理、安全使用中药饮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