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液稳定性

乳液稳定性

乳液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73762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农药科学与管理、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5年度钻井液完井液学组工作会议暨技术交流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国际水性木器涂料发展研讨会、第五届(2011)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等;乳液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89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飞、龚小芬、孙占宁等。

乳液稳定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3762 占比:99.86%

总计:174004篇

乳液稳定性—发文趋势图

乳液稳定性

-研究学者

  • 吴飞
  • 龚小芬
  • 孙占宁
  • 曹添
  • 不公告发明人
  • 任智
  • 刘杨
  • 陈志荣
  • 古绪鹏
  • 吕德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新荣; 王炜清; 刘元法; 张建文; 邢志强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奶茶行业的兴起,现制现售饮品行业对粉末油脂原料的需求日趋增多,粉末油脂的乳液性能已是在奶茶中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以市售典型奶茶专用粉末油脂(non-dairy creamer,NDC)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分析与微观结构观察探究粉末油脂的乳化性,并利用Turbiscan分析仪进一步探讨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NDC-1、NDC-2具有更小的粒径(分别为0.261μm和0.229μm),乳液滴分布均匀,且在60°C下呈现较好的乳液稳定性(NDC-1乳液放置24 h后的稳定性指数(TSI_(24 h))为1.05)。在此基础上,以粉末油脂为原料制作奶茶,发现NDC-1与NDC-2奶茶组织状态更佳、口感顺滑,这为粉末油脂在奶茶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杰; 李功伟; 许朵霞; 曹雁平
    • 摘要: 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强化钙,然而,其悬浮稳定性差,易产生沉淀,严重限制了碳酸钙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固/油/水(S/O/W)乳状液形式负载碳酸钙,构建具有特定结构分布的钙-脂质微球,有望改善其溶解性和稳定性。本文以食品级碳酸钙为S相,大豆油为O相,酪蛋白酸钠-明胶为W相,构建S/O/W钙-脂质微球,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明胶和不同S/O相添加量对微球粒径、物理稳定性、流变学与微观结构的影响,探索S/O/W钙-脂质微球形成规律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明胶均能提高S/O/W乳液的稳定性,且乳液粒径随明胶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乳液的表观黏度、摩擦系数均减小,微观网络结构更加致密。增大S/O相添加量使乳液稳定性变差,粒径分布范围增大,表观黏度略有增加。添加明胶制备S/O/W乳状液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解决难溶性钙盐在液态食品中的分散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
    • 徐清莹; 于佳琨; 邢琳琳; 赵梦雅; 刘军; 王胜男; 刘贺; 朱力杰
    • 摘要: 大豆球蛋白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而大豆皂苷则是一种天然两亲性小分子活性物质,二者均可单独作为界面稳定剂制备水包油乳液,但在部分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乳液的稳定性较差。将大豆球蛋白与大豆皂苷混合后作为乳化剂制备复合乳液,研究了典型环境因素(酸、温度、冻融)对大豆球蛋白-大豆皂苷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多重光散射技术对热(90、120°C)、酸化(pH值为2.0、3.0、4.5)处理乳液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并对热、酸化及冻融处理后乳液的粒径分布、粒径大小及絮凝率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乳液经热处理后稳定性有所降低,但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50%的大豆皂苷的复合乳液稳定性仍好于由大豆球蛋白单独稳定的乳液;pH值为4.5时复合乳液稳定性较差,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层现象,进一步降低pH值至2.0后乳液稳定性好转,各组乳液24 h时的稳定性动力学指数降至8.5以内,酸化处理显著影响了乳液的稳定性;此外,添加0.05%~0.50%的大豆皂苷亦能降低冻融处理后复合乳液的絮凝率。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大豆皂苷能够提高大豆球蛋白乳液在热和酸化处理后的稳定性,但没有明显改善冻融处理后乳液的失稳现象。
    • 杨凯麟; 康梦瑶; 耿宏庆; 陆今明; 彭松林; 赵紫悦; 尚永彪
    • 摘要: 考察水相pH和Na^(+)浓度对微晶纤维素(MCC)和猪油形成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将不同pH和含有1%MCC的不同Na^(+)浓度的水相与等体积的油相混合、制备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分析不同水相pH(pH4~9)和不同Na^(+)浓度(0~500 mmol/L)条件下,乳液的外观结构、乳析指数、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以及乳液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5~8条件下,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均未出现明显分层现象,且乳析指数未发生变化,乳滴粒径小于pH4和pH9条件,具有更好的黏度和抗剪切能力,其中,在pH6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稳定效果。当Na^(+)浓度在300 mmol/L及以上时,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乳液稳定性下降的越快;Na^(+)浓度为400 mmol/L时,乳液静置3 d会出现分层现象。随着Na^(+)浓度的升高,静电屏蔽作用使得乳液颗粒粒径不断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黏度和抗剪切能力下降。中低pH(pH5~8)水相及低Na^(+)浓度(≤300 mmol/L)水相条件下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具良好的乳化稳定性,但pH4和pH9及高Na^(+)浓度(>300 mmol/L)水相条件下乳液的稳定性欠佳。探讨不同pH和Na^(+)浓度条件对MCC-猪油Pickering乳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原理,为其在功能性预乳化肉制品的加工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 邢琳琳; 朱力杰
    • 摘要: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多糖(SSP)体系对甜菊糖苷(STE)苦味有无抑制效果,本文以SPI、SSP、STE的质量分数为因素,感官综合评分为指标,研究SPI-SSP复合体系对STE的抑苦效果,结果表明:当SPI质量分数为1.0%、SSP质量分数为0.3%时,对STE的抑苦质量分数可达0.5%,且乳液的抑苦效果优于水溶液;进一步对抑苦效果较优的乳液体系进行了界面张力、粒径大小、Zeta-电位及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得知随SPI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大,界面张力值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大豆分离蛋白-多糖-甜菊糖苷在油-水界面相互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界面膜。综上所述当复合乳液中STE质量分数为0.5%、SSP质量分数为0.3%时,SPI质量分数高于1.0%时可以形成较为稳定、无不良苦味的O/W乳液。
    • 林琼妮; 陈艾霖; 刘嘉怡; 林玉锋; 周春霞
    • 摘要: 为了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充分利用双蛋白的营养和功能特性优势,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和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混合液作为乳化剂,通过高压均质结合热处理制备负载β-胡萝卜素的TPI-WPI复合乳液,探讨两种蛋白的质量比(2∶1、1∶1、1∶2)对乳液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的TPI和WPI乳液比较,TPI-WPI复合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及β-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提高。当TPI与WPI质量比为1∶2时,复合蛋白乳液初始粒径为259.18 nm,zeta电位绝对值为28.23 m V,乳液的稳定性好,4°C贮藏21 d不分层;当TPI与WPI质量比为2∶1时,复合蛋白乳液贮藏21 d后β-胡萝卜素保留率达到62.36%,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4.83%和40.11%,经体外消化后,β-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达24.76%,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率高。因此,WPI的添加可以提高复合蛋白乳液的稳定性,而TPI的添加可以提高乳液负载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研究结果可为混合蛋白构建稳定的乳液体系及活性成分的递送提供参考。
    • 游爱鸳; 喻德峰; 陈英英; 夏丽萍; 金鲜花; 周家海
    • 摘要: 利用称重评价方法测定了前处理过程中聚酯织物上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一种商品除油剂的除油性能.研究工艺温度和冷却温度对除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温度的升高有效提高了除油性能;当冷却温度接近相转化温度(PIT)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显示出最佳的除油性能.为了进一步了解除油性能的机理,建立了乳液稳定性和增溶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同时还测量了油水界面张力(IFT).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疏水链的长度和支化程度会影响除油性能;乳化和增溶机理均在聚酯织物的除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 张彩虹; 黄立新; 谢普军; 邓叶俊; 成江; 刘璐婕
    • 摘要: 乳化剂因亲水亲油平衡值的不同对油脂乳化效果表现出固有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会因加入辅助剂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单甘酯、蔗糖酯和吐温20为乳化剂,以白果直链淀粉及阿拉伯胶(质量比1∶1)为辅助剂,对橄榄油进行乳化,考察了辅助剂加入前后在不同制备方法(先油后水和先水后油工艺)和乳化剂添加量下乳液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单独使用乳化剂时,经外观观察,在三种乳化剂添加量相同时,吐温20的橄榄油乳液稳定性较好,其次为蔗糖酯、单甘酯;加入辅助剂后,乳液的乳化状态较单一加入乳化剂的好,乳液黏度、粒径和浑浊度均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在相同添加量下,由蔗糖酯制备的橄榄油乳液黏度较低,粒径和浑浊度较小,稳定性较好,吐温20及单甘酯次之;辅助剂加入前后,先油后水工艺制备的橄榄油乳液的稳定性总体优于先水后油工艺的.
    • 马朴; 黄军; 郭丽芳; 赵志松; 李陶伟
    • 摘要: 将精制米糠蜡用于高级脂肪醇消泡剂的制备,并对其应用性能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与传统高级脂肪醇相比,精制米糠蜡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但同时具有更宽的熔程、更高的熔点和更大的接触角,适合用于制备脂肪醇消泡剂.经过优化乳化工艺制备的精制米糠蜡基脂肪醇消泡剂,在35~55°C范围内均具有优异的消/抑泡能力.利用多重光散射仪对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糠蜡基脂肪醇消泡剂在低温(4 °C)、室温(25 °C)和高温(55 °C)下均具有非常低的TSI不稳定系数,具有良好的全天候储存稳定性.将其工业化应用后,米糠蜡基脂肪醇消泡剂可以在用量降低10%~15%的情况下,仍可保持更低的白水空气含量.作为农产品剩余物的米糠蜡,可以在脂肪醇消泡剂领域实现其高附加值应用.
    • 费贵强; 段仪豪; 王玮; 耿欢琼; 朱科
    • 摘要: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 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 M 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 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粒径等测试对PDM-b-PBM A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亲油亲水的不同比重对PDM-b-PB-MA的影响.对WPUA/PDM-b-PBMA进行流变、TEM、TGA、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等性能研究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PDM-b-PBM A有末端双键的存在.随着亲油单体BM A含量增加,分子量从1.8×103增至3.6×103,PDI从1.26增至1.55,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PDM10-b-PBMA15的表面张力低至32.12 mN/m,且粒径为86.7 nm.与此同时,WPUA/PDM10-b-PB-M A15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耐水性能最佳,其吸水率和接触角分别为7.3% 及99.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