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24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4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7041篇;相关期刊376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中国社区医师、微生物与感染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等;表皮葡萄球菌的相关文献由1859位作者贡献,包括瞿涤、黄云超、王秀华等。

表皮葡萄球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4 占比:1.7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7041 占比:98.21%

总计:37717篇

表皮葡萄球菌—发文趋势图

表皮葡萄球菌

-研究学者

  • 瞿涤
  • 黄云超
  • 王秀华
  • 李仲兴
  • 叶联华
  • 杨敬芳
  • 陈伟
  • 董发勤
  • 陈颖
  • 官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帖航; 吕瑜峰; 张阳; 徐亮; 闫妍
    • 摘要: 从健康人体皮肤中分离获取一株表皮葡萄球菌(SE),并进行培养发酵,制备SE发酵提取物;通过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SE发酵提取物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的活性影响;使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和脂多糖(LPS)分别刺激KC细胞,造成Toll样受体(TLR)3和TLR 4介导的炎症反应模型,然后加入SE发酵提取物,研究SE发酵提取物对KC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后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刺激3D表皮模型,构建受损皮肤模型,并研究SE发酵提取物对损伤皮肤模型中丝聚蛋白(FLG)和兜甲蛋白(LOR)表达影响的作用。结果显示,体积分数为1%SE发酵提取物作用于KC细胞100 h,并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SE发酵提取物可以抑制由TLR3介导的炎症反应,而对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受损屏障中的FLG和LOR含量。表皮葡萄球菌作为人体皮肤的常驻菌,对皮肤的屏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 杨政鸿; 宁明杰; 何大千; 杨猛哲; 黄永平; 黄云超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3D打印精度制作的生物材料表面形貌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医用3D打印原材料光敏树脂MED610为材料,使用光固化成型技术分别按照16µm、30µm、100µm层厚制作样本。测量样本表面粗糙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的最大高度Rz,静态角接触法检测样本疏水性。与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RP62A于振荡器上共培养,分别在2 h、6 h、12 h、24 h、30 h时取出材料表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单位视野细菌群落数量,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16µm层厚制作生物材料表面Ra、Rz值较30µm层厚与60µm制作样本较小,不同层厚制作材料表面疏水性无明显差异(P>0.05)。与表皮葡萄球菌共培养2 h、6 h时,16µm组材料表面少量表皮葡萄球菌分散在材料表面,无细菌聚集现象出现,单位视野细菌群落数量明显低于30µm组与100µm组(P0.05)。结论在3D打印中以不同层厚制作出的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大,但对材料疏水性无明显影响。层厚越薄制作出的材料在感染早期不利于表皮葡萄球菌黏附。
    • 齐卓
    • 摘要: 目的研究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帮助临床对其进行诊断和病情预后评估。方法选择30例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0例无眼部感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检测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观察组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培养出18株表皮葡萄球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角膜炎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血清CRP水平上升,TC、Hb水平下降是诱发细菌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 曾晛阳; 赵熹; 黄旭日
    • 摘要: 通过分子动力学对细胞松弛素B与葡萄糖/质子共转运蛋白的两种质子化状态进行了模拟,发现细胞松弛素B对处于去质子化阶段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57号色氨酸和117号脯氨酸是葡萄糖转运蛋白结合细胞松弛素B的关键氨基酸;并且当抑制剂与受体蛋白结合时,位于第10号跨膜螺旋上的357号色氨酸与细胞松弛素B的相对位置对抑制剂的结合有重要意义.
    • 齐卓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规律。方法选择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3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为研究样本,统计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四大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比较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观察2019~2020年的抗生素总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43.33%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2.5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7.50%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β-内酰胺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总体AUD值低于2019年,喹诺酮类高于2019年。结论因为不规范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所以必须通过强化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
    • 张世微; 程雁鸿; 徐章; 张艳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诱发的腹膜炎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75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15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建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诱发的腹膜炎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APS低剂量组、APS中剂量组及APS高剂量组。在造模前,AP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予以100、200和400 mg/kg APS灌胃,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使用相应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10 d。于造模后0 h、12 h、24 h、36 h及48 h时处死大鼠,对各组大鼠腹腔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菌落计数进行统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及腹腔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检测腹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加(均P<0.05),腹腔灌洗液及血清TNF-α水平呈时间依赖性明显增多(均P<0.05)。此外,腹膜组织中MPO活性同样呈时间依赖性显著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组大鼠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降低(均P<0.05),腹腔灌洗液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此外,腹膜组织中MPO活性同样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APS可对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腹膜炎进行干预,调节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占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保护腹膜。
    • 贾学敏; 程铖; 刘丽娅; 聂久伟; 付恒建; 汤磊; 杨元勇
    • 摘要: 目的探讨哌嗪取代嘧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抗菌活性。方法以2-氨基-4,6-二氯嘧啶为原料,在N,N-二异丙基乙胺的催化下与取代酰氯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相应的中间体,然后再与哌嗪类底物在三乙胺的催化下得到目标化合物4a~4j;在5×10^(8)CFU/L的菌液终浓度下,苯唑西林作为阳性对照组,目标化合物4a~4j作为实验组,以256.00 mg/L为起始浓度,采用二倍稀释法评估目标化合物4a~4j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耐甲氧西林S.aureus(MRSA)、大肠埃希菌(E.coli)及铜绿假单胞菌(Ps.aerugino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设计合成了4a~4j共10个哌嗪取代的嘧啶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4a~4j在256.00 mg/L的起始浓度下,化合物4a对S.aureus ATCC 433000、S.epidermidis 102555及MRSA 20151026025的MIC分别为16.00 mg/L、8.00 mg/L及128.00 mg/L;化合物4d和4e对S.aureus ATCC 433000、S.epidermidis 102555及MRSA 20151026025的MIC均为2.00 mg/L,其余化合物于256 mg/L浓度时没有明显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d和4e对MRSA 20151026025的MIC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目标化合物4a~4j对革兰阴性菌E.coli Dh5a、Ps.aeruginosa ATCCC 9027并于初始浓度未显示出抑菌活性。结论设计合成的哌嗪取代的嘧啶类化合物4d和4e对S.aureus ATCC 433000、S.epidermidis 102555及MRSA 20151026025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MRSA 20151026025的抑菌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
    • 汪玉梅; 范倩; 刘柏汝; 胡金珊; 张翠仙
    • 摘要: 目的研究重楼不同皂苷成分Ⅰ、Ⅱ、Ⅵ、Ⅶ对痤疮相关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以痤疮相关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液体微量稀释法检测重楼各皂苷成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Ⅶ对痤疮相关致病菌都有较为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均为125μg/mL,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5.6、15.6、500、31.2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5.6、15.6、500、15.6μg/mL。结论重楼皂苷Ⅰ、Ⅱ、Ⅶ对痤疮相关致病菌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重楼皂苷Ⅵ的抑菌作用较差。
    • 周晔农; 王立伟; 杨晨; 杨秀玲; 陈涛; 赵荣; 刘金成; 杨静; 张洁; 王馨怡; 张超; 王娇姣; 金振晓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心脏手术中自体血细菌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西京医院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心脏手术需使用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患者资料,对自体血及术后第1天、第3天采集的患者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根据自体血的细菌培养是否阳性分为有菌组与无菌组。结果 有菌组培养出的细菌大部分为表皮葡萄球菌,患者术后第3天血培养有菌组阳性率显著大于无菌组,但每例患者术后血培养菌的种类与自体血中菌的种类不一致。有菌组与无菌组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异体血液输注、预后及转归等并没有显著差异;女性、吸烟、心功能差及手术室空气中0.5μm孔径的尘埃粒子数高是自体血发生细菌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菌组自体血检测出的细菌占比最高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而自体血细菌培养阳性与患者的性别、吸烟、心功能及手术室空气质量显著相关。
    • 王成贵; 李宣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氧化银钛纳米管(Ag2O-TiO2-NTS)在治疗骨关节假体相关性感染过程中,对表面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从河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购买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外实验:选取不同浓度的Ag2O-TiO2-NTS溶液与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并计算菌落数及抗菌率.通过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Ag2O-TiO2-NTS的生物学测定.体内实验:选用3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表-Ag钉组、表-普钉组、金-Ag钉组、金-普钉组.表-Ag钉组、金-Ag钉组兔子术中使用Ag2O-TiO2-NTS复合涂层的螺钉,表-普钉组、金-普钉组使用没有涂层的普通螺钉.拆线后1 d,于表-Ag钉组、表-普钉组兔术侧膝关节注入表皮葡萄球菌悬液,于金-Ag钉组、金-普钉组兔术侧膝关节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在手术当天、注射菌液当天及注射后1、3、5、7、10、14 d记录所有大白兔肛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结果 不同浓度的Ag2O-TiO2-NTS溶液菌落数及抗菌率两两比较,仅1 mmol/L和2 mmol/L两组P>0.05,其余5 mmol/L组和10 mmol/L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g2O-TiO2-NTS没有毒性且不影响细胞增殖,安全可靠.金-普钉组肛温注射后10 d最高(41.94±0.87)°C;金-普钉组CRP注射后14 d最高(91.95±6.47)mg/L;金-普钉组ESR注射后14 d最高(70.13±4.47)mg/L;金-普钉组PCT注射后14 d最高(2.58±0.5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Ag钉组与表-普钉组比较及金-Ag钉组与金-普钉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普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死亡率为30.00%.结论 Ag2O-TiO2-NTS在体内外均对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治疗骨关节假体相关性感染有良好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